浑天 [hún tiān]
1. 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一种学说。认为天地的形状浑圆如鸟卵,天包地外,就像壳裹卵黄一样。天半在地上,半在地下,其南北两极固定在天的两端,日月星辰每天绕南北两极的极轴旋转。即浑仪。
浑天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一种学说。认为天地的形状浑圆如鸟卵,天包地外,就像壳裹卵黄一样。天半在地上,半在地下,其南北两极固定在天的两端,日月星辰每天绕南北两极的极轴旋转。
引汉 扬雄 《法言·重黎》:“或问浑天?曰:落下閎 营之。”
《后汉书·天文志上》“今绍《汉书》作《天文志》” 刘昭 注引 汉 蔡邕 《表志》:“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唯浑天者近得其情,今史官所用候臺铜仪,则其法也。”
《晋书·天文志上》:“前儒旧説,天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地外,犹殻之裹黄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然,故曰浑天也。”
⒉ 即浑仪。参见“浑仪”。
引《太平御览》卷二引 晋 虞喜 《安天论》:“太史令 陈季胄 以先贤制木为仪,名曰浑天。”
《宋书·天文志一》:“﹝ 文帝 元嘉 ﹞十七年,又作小浑天,径二尺二寸,周六尺六寸,以分为一度,安二十八宿中外宫,以白黑珠及黄三色为三家星,日月五星,悉居黄道。”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九道论》:“九道法明,始有浑仪,浑仪亦曰浑天。”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浑天之制,昉于璣衡,则测量有自来矣。”
国语词典
浑天 [hún tiān]
⒈ 古代认为天形浑圆如鸟卵,地如卵黄,天包于地外,故称天体为「浑天」。
引《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前儒旧说,天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地外,犹壳之裹黄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然,故曰浑天也。」
浑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天释义:⒈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学说,有浑天、宣夜、盖天三家,称为“三天”。⒉道教称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为三天。⒊佛教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天。⒋泛指天空。⒌指清代皇子及诸王公读书的前、中、后三殿。
- 2.
三家释义:⒈极言人户之少。⒉指春秋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⒊指春秋晋之三卿韩、赵、魏。⒋指汉代传《诗》的齐、鲁、韩三派。⒌指汉代传《尚书》的欧阳、大夏侯、小夏侯三派。⒍指解说《春秋》的左氏、公羊、穀梁三派。⒎指古代天文学中的盖天、宣夜和浑天三种学派。⒏指三皇。⒐指夏、商、周。
- 3.
仪度释义:⒈浑天仪的度数。用以测日月星辰的行度。⒉礼仪法度。⒊仪容风度。
- 4.
修政释义:⒈修明政教。《管子·大匡》:“公内修政而劝民,可以信於诸侯矣。”宋 岳珂《桯史·岁星之祥》:“然御戎上策,莫先自治,愿修政以应天道。”清 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按 顺治 元年,修政立法,西洋人 汤若望,进浑天球一座。”⒉治理,统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夏桀 之居,左 河 济,右 泰 华,伊闕 在其南,羊肠 在其北,修政不仁,汤 放之。殷紂 之国……修政不德,武王 杀之。”
- 5.
候仪释义:即浑天仪。 古代观测天象的一种仪器。
- 6.
军市释义:⒈军中的市场。《商君书·垦令》:“轻惰之民,不游军市。”《三国志·吴志·潘璋传》:“征伐止顿,便立军市。”《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戊申,孙行友 奏拔 易州,擒 契丹 刺史 李在钦,献之,斩於军市。”胡三省 注:“军中有市,听军人各以土物自相贸易。”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就连军队驻屯处所也间或有‘军市’出现。”⒉星名。《晋书·天文志上》:“军市十三星在参东南,天军贸易之市。”唐 杨炯《浑天赋》:“天弧直而狼顾,军市晓而鸡鸣。”
- 7.
分至释义:指春分、秋分、冬至、夏至。 《左传·僖公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杜预 注:“分,春、秋分也。至,冬、夏至也。”《汉书·律历志上》:“时所以记启闭也,月所以纪分至也。启闭者,节也。分至者,中也。”唐 杨炯《浑天赋》:“分至启闭,圣人於是乎范围。”
- 8.
南至释义:即冬至。《逸周书·周月》:“惟一月既南至,昏昴毕见,日短极,基践长,微阳动於黄泉,阴降惨於万物。”朱右曾 校释:“冬至日在牵牛,出赤道南二十四度,故曰南至。”《左传·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杜预 注:“周 正月,今十一月。冬至之日,日南极。”孔颖达 疏:“日南至者,冬至日也。”唐 杨炯《浑天赋》:“太平太蒙,所以司其出入;南至北至,所以节其寒温。”宋 王禹偁《南郊大礼》诗之五:“圣寿久长南至日,寳图高大北星辰。”
- 9.
司天台释义:⒈官署名。掌管观察天象、考定历数等职。历代设置专官,称太史令。隋 改太史监,唐 初改为太史局,以后名称屡改,有秘书阁局、浑天监、浑仪监、太史监等名。至 唐 肃宗乾元 元年改为司天台。除占候天象外,并预造来年历颁于天下。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⒉犹天文台。又称观天台。观测天象的建筑。《元史·世祖纪七》:“太史令 王恂 等言:‘建司天臺於 大都,仪象圭表皆铜为之,宜增铜表高至四十尺,则景长而真。’”
- 10.
宣夜释义:我国古代三种宇宙学说之一。 主张天无一定形状,也非物质造成,其高远无止境,日月星辰飘浮空中,动和静都依靠“气”。见《晋书·天文志》。《书·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齐七政”唐 孔颖达 疏:“蔡邕《天文志》曰: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宣夜絶无师説…… 虞喜 云:宣,明也;夜,幽也。幽明之数,其术兼之,故曰宣夜。”唐 杨炯《浑天赋》:“客有为宣夜之学,喟然而言曰:旁望万里之横山,而皆青翠;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皆黝黑。”清 袁枚《随园随笔·测天三家以外诸说》:“测天者,宣夜、浑天、昕天三家,人皆
- 11.
望筩释义:附在浑天仪上的一种窥管,用以观察天体。
- 12.
析木津释义:指析木星次的银河。析木次自尾十度至斗十一度,其间为汉津(银河),故称。《左传·昭公八年》:“陈,顓頊 之族也,嵗在鶉火,是以卒灭。陈 将如之。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復由。”唐 杨炯《浑天赋》:“东宫则析木之津,寿星之野,箕为傲客,房为駟马。”清 毛世楷《秋日感怀》诗:“人间何处投金瀨,天上徒闻析木津。”
- 13.
横箫释义:古代浑天仪中可以测望星宿的器件。
- 14.
浑仪释义:我国古代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也叫浑天仪。
- 15.
浑天释义: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一种学说。认为天地的形状浑圆如鸟卵,天包地外,就像壳裹卵黄一样。天半在地上,半在地下,其南北两极固定在天的两端,日月星辰每天绕南北两极的极轴旋转。汉 扬雄《法言·重黎》:“或问浑天?曰:落下閎 营之。”《后汉书·天文志上》“今绍《汉书》作《天文志》”刘昭 注引 汉 蔡邕《表志》:“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唯浑天者近得其情,今史官所用候臺铜仪,则其法也。”《晋书·天文志上》:“前儒旧説,天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地外,犹殻之裹黄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然,故
- 16.
浑天体释义:指浑天仪。
- 17.
浑天家释义:古代主浑天说的天文学家。
- 18.
浑盖释义:浑天说与益天说的并称。
- 19.
浑象释义:我国古代表示天象运转的仪器,相当于现代的天球仪。也叫浑天仪。
- 20.
烂石释义:⒈传说中的一种神奇之石。晋 王嘉《拾遗记·员峤山》:“﹝神龟﹞时出烂石上……此石常浮於水边,方数百里,其色多红。烧之,有烟数百里,升天则有香云;香云遍润,则成香雨。”宋 范成大《晓发飞乌晨霞满天少顷大雨戏记其事》诗:“烂石烧成香,汗础润如洗。”⒉使石灼烂。形容旱热之至。汉 刘向《说苑·君道》:“汤 之时大旱七年,雒 坼川竭,煎沙烂石,於是使人持三足鼎祝山川。”唐 杨炯《浑天赋》:“以 天乙 之武也,焦土而烂石;以 唐尧 之德也,襄陵而怀山。”宋 秦观《汤泉赋》:“弱水 储阴,投羽必沉;火井萃阳,烂石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