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宵衣 宵衣的意思
xiāo

宵衣

简体宵衣
繁体
拼音xiāo yī
注音ㄒ一ㄠ 一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āo, ◎ 夜。【组词】:通宵达旦。春宵。宵夜。宵禁。宵衣旰食(天不亮就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宵遁。元宵。夜宵。

yī yì,(1)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组词】:衣服。衣着(zhuó)。衣冠。衣架。衣锦还(huān)乡。(2)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组词】:炮衣。糖衣。肠衣。(3) 姓。

基本含义

指夜晚穿的衣服,比喻虚有其表,外表光鲜而内在空虚的现象。

宵衣的意思

宵衣 [xiāo yī]

1. 天不亮就穿衣起身。旧时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

3. 黑色的丝服。古代妇女助祭时所穿。宵,通“绡”。

宵衣 引证解释

⒈ 天不亮就穿衣起身。旧时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参见“宵衣旰食”。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昃食宵衣。”
唐 许浑 《秋日早朝》诗:“宵衣应待絶更筹,环珮鏘鏘月下楼。”
《旧唐书·懿宗纪》:“况荷十七圣之鸿休,绍三百年之庆祚,将求理本,敢忘宵衣。”
宋 王禹偁 《献转运使雷谏议》诗之二:“父子有才同富国,君王无事免宵衣。”

⒉ 黑色的丝服。古代妇女助祭时所穿。宵,通“綃”。

《仪礼·士昏礼》:“姆纚笄宵衣在其右。”
郑玄 注:“宵,读为《诗》‘素衣朱綃’之綃;《鲁诗》以綃为綺属也;姆,亦玄衣;以綃为领,因以为名,且相别耳。”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纚笄宵衣,立于房中,南面。”
郑玄 注:“宵,綺属也。此衣染之以黑,其繒本名宵……凡妇人助祭者同服也。”


国语词典

宵衣 [xiāo yī]

⒈ 古代妇女在助祭时穿的黑色丝服。

《仪礼·士昏礼》:「姆?笄宵衣在其右。」

⒉ 天未明即穿衣起床。

唐·许浑〈秋日早朝〉诗:「宵衣应待绝更筹,环佩锵锵月下楼。」


宵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宵旰释义:宵衣旰食的略语:宵旰图治。
    • 2.
      宵旰图治释义:宵衣旰食,勤于政事,设法治理好国家。
    • 3.
      宵旰忧劳释义:宵衣旰食,非常劳苦。 形容勤于政事。亦作“宵旰焦劳”、“宵旰忧勤”。
    • 4.
      宵衣释义:⒈天不亮就穿衣起身。 旧时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南朝 陈 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昃食宵衣。”唐 许浑《秋日早朝》诗:“宵衣应待絶更筹,环珮鏘鏘月下楼。”《旧唐书·懿宗纪》:“况荷十七圣之鸿休,绍三百年之庆祚,将求理本,敢忘宵衣。”宋 王禹偁《献转运使雷谏议》诗之二:“父子有才同富国,君王无事免宵衣。”参见“宵衣旰食”。⒉黑色的丝服。古代妇女助祭时所穿。宵,通“綃”。《仪礼·士昏礼》:“姆纚笄宵衣在其右。”郑玄 注:“宵,读为《诗》‘素衣朱綃’之綃;《鲁诗》以綃为綺属也;姆,亦玄衣;以綃为领
    • 5.
      宵衣旰食释义: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政务忙碌。《旧唐书·刘传》:“若夫任贤惕厉,宵衣旰食,宜黜左右之纤佞,进股肱之大臣。” 宵:夜晚。旰(gàn):晚。
    • 6.
      旰宵释义:见“旰食宵衣”。
    • 7.
      旰食宵衣释义:即“宵衣旰食”
    • 8.
      昃食释义:过午进膳。谓勤于政事。南朝 陈 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昃食宵衣。”《陈书·高祖纪上》:“公求衣昧旦,昃食高舂,兴构宫闈,具瞻遐邇。”《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四年》:“朕昃食厉志,庶几治古。”
    • 9.
      霄旰释义:宵衣旰食。 霄,通“宵”。旧时用来称谀帝王勤于政事。

宵衣(xiao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宵衣是什么意思 宵衣读音 怎么读 宵衣,拼音是xiāo yī,宵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宵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