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民 [xī mín]
1. 谓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
息民 引证解释
⒈ 谓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
引《左传·隐公七年》:“凡诸侯同盟,於是称名,故薨则赴以名,告终,称嗣也,以继好息民。”
汉 贾谊 《过秦论下》:“案土息民,以待其敝。”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下·祀》:“夫祀……自息民以下,咸无足取焉尔。”
清 鲁一同 《秦论》:“秦 之强不强於 惠孝 之耕战,而强於 景哀 之息民。”
孙中山 《致国民党员书》:“其所主张,以为今之所务,惟在保境息民。”
息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交斗释义:亦作“交鬪”。 播弄是非;互相争斗。《左传·昭公十六年》:“若属有谗人交鬭其间,鬼神而助之,以兴其兇怒,悔之何及?”《三国志·魏志·郭嘉传》:“袁绍 爱此二子,莫适也,有 郭图、逢纪 为之谋臣,必交鬭其间,还相离也。”明 唐顺之《读<春秋>》:“较利害,则权之散而交鬪,犹不若权之聚而可以紓祸息民。”
- 2.
刑清释义:刑罚公正清明。语本《易·豫》:“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汉书·叙传下》:“我德如风,民应如屮,国富刑清,登我 汉 道。”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是以进善黜恶,俗泰刑清而天下风化矣。” 明 无名氏 《玉环记·延赏庆寿》:“奉命来守西 蜀 ,且喜刑清政简,盗息民安。”
- 3.
卜世释义:占卜预测传国的世数。亦泛指国运。《左传·宣公三年》:“成王 定鼎于 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南史·宋武帝纪》:“晋 以卜世告终,歷数有归,钦若景运,以命于 裕。”《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五年》:“敌去之后,脩德政以息民,若卜世未穷,何忧旧业之不復!”参见“卜年”。
- 4.
开纳释义:⒈广泛采纳。 《晋书·张寔传》:“偃聪塞智,开纳羣言。”⒉见“开内”。⒊接纳,允许往来通好。宋 王安石《与赵卨龙图书》:“议者多言遽欲开纳西人,则示之弱,彼或崛强。以事情料之,殆不如此。”宋 陆游《蜡弹省札》:“应有据以北州郡归命者,即其所得州郡,裂土封建……机会之来,时不可失,各宜勇决,以称朝廷开纳之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六年》:“朝廷开纳 夏国,本欲宽财息民。”
- 5.
息人释义:息民。
- 6.
息民释义:谓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左传·隐公七年》:“凡诸侯同盟,於是称名,故薨则赴以名,告终,称嗣也,以继好息民。”汉 贾谊《过秦论下》:“案土息民,以待其敝。”唐 柳宗元《非国语下·祀》:“夫祀……自息民以下,咸无足取焉尔。”清 鲁一同《秦论》:“秦 之强不强於 惠孝 之耕战,而强於 景哀 之息民。”孙中山《致国民党员书》:“其所主张,以为今之所务,惟在保境息民。”
- 7.
整析释义:整治。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二年》:“时宰相 室昉 发民夫二十万,一日毕功。是时 昉 与 韩德让、耶律色珍 相友善,同心辅政,整析蠹弊,知无不言,务在息民薄赋,故法度备举。”
- 8.
蜡日释义:年终蜡祭八神之日。晋 陶潜 有《蜡日》诗。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朗 每以识度推 华歆。歆 蜡日尝集子姪燕饮,王 亦学之。”刘孝标 注:“晋 博士 张亮 议曰:蜡者,合聚百物索饗之,岁终休老息民也。”
- 9.
讲好释义:修好;讲和。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十二月,请召宗族、婚姻、宾旅,讲好和礼,以篤恩纪。”岳珂《金陀粹编·天定录》引 宋宁宗 嘉泰 四年六月二十日《追封鄂王敕》:“属时方讲好,将归马 华山 之阳;而尔独奋身,欲抚劒 伊吾 之北。”《辽史·耶律合住等传论》:“耶律合住 安边讲好,养兵息民,其虑深远矣。”王闿运《御夷论二》:“知其示强为虚张之埶,讲好为挑衅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