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治理 治理的意思
zhì

治理

简体治理
繁体
拼音zhì lǐ
注音ㄓˋ ㄌㄧ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ì,(1) 管理,处理。【组词】:治理。治家。治丧。治标。治本。治国安邦。自治。统治(a.管理;b.分配)。(2) 整理。【组词】:治河。治水。(3) 惩办。【组词】:治罪。处(chǔ)治。(4) 医疗。【组词】:治病。治疗。医治。(5) 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组词】:治蝗。治蚜虫。(6) 从事研究。【组词】:治学。治史。(7) 安定。【组词】:治世。治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治。(8) 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组词】:府治。治所。(9) 姓。

lǐ,(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组词】:心理。肌理。条理。事理。(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组词】: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例句】:理科,数理化。理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组词】: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组词】:理睬。答理。(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

基本含义

指对事物进行管理和处理,以达到稳定、有序的状态。

治理的意思

治理 [zhì lǐ]

1. 整治调理。

一个治理不善的政府难望维持长久。

[ administer; govern; manage; rule; bring under control; put in order; ]

2. 整修;改造。

治理河道。

[ harness; ]

治理 引证解释

⒈ 管理;统治;得到管理、统治。

《荀子·君道》:“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
《汉书·赵广汉传》:“壹切治理,威名远闻。”
《孔子家语·贤君》:“吾欲使官府治理,为之奈何?”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风异》:“帝王克勤天戒,凡有垂象,皆关治理。”
瞿秋白 《乱弹·水陆道场》:“然而 阿斗 有自知之明,自己知道昏庸无用,所以就把全权交给诸葛亮,由他去治理国家。”

⒉ 指理政的成绩。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三》:“上曰:‘ 玄 在郡连年,若有治理,迨迁之,若无异効,当有召罚。何缘无故徵乎?’”

治理政务的道理。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限田》:“蒋德璟 出揭驳之:‘……由此思之,法非不善,而井田既湮,势固不能行也。’其言颇达治理。”

⒋ 处理;整修。

如:治理 黄河。


国语词典

治理 [zhì lǐ]

⒈ 统治管理。

如:「治理政务」。

办理 统治 管理 处理

⒉ 整治处理。

如:「治理黄河」。


治理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管理释义:⒈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与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⒉照管并约束:管理罪犯。
    • 2.
      处理释义:⒈安排(事物);解决(问题):处理日常事务。⒉处治;惩办:依法处理。处理了几个带头闹事的人。⒊指减价或变价出售:处理品。这些积压商品全部削价处理。⒋用特定的方法对工件或产品进行加工,使工件或产品获得所需要的性能:热处理。
    • 3.
      办理释义:处理(事务);承办:这些事情你可以斟酌办理。本店办理邮购业务。
    • 4.
      统治释义:⒈用政权来控制、管理国家:统治阶级。 ⒉因占有绝对优势而支配别的事物:统治地位。

治理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破坏释义:⒈使建筑物等损坏:破坏桥梁。破坏文物。⒉使事物受到损害:破坏生产。破坏名誉。⒊变革(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⒋违反(规章、条约等):破坏协定。破坏规矩。⒌(物体的组织或结构)损坏:维生素C因受热而破坏。

治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襦五袴释义:地方官吏治理有方而得百姓称颂。
    • 2.
      一齐天下释义:齐:治理;天下:指全国。 指统一全国。
    • 3.
      三刺释义:⒈周代治理重案,必依次与群臣、群吏和百姓三等人反复计议,然后定罪判决,以示审慎。 ⒉指三次察讯。⒊谓击刺三次。
    • 4.
      三皇治世释义: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黄帝,天地人三皇治理国家。
    • 5.
      三辅释义:⒈西汉 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亦指其所辖地区。汉 初京畿官称内史,景帝 二年分置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后改都尉)合称三辅。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治所皆在 长安 城中。《汉书·景帝纪》:“三辅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颜师古 注:“此三辅者,谓主爵中尉及左右内史也。”《太平御览》卷一六四引《三辅黄图》:“武帝 太初 元年改内史为京兆尹,以 渭城 以西属右扶风,长安 以东属京兆尹,长陵 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⒉泛称京城附近地区为三
    • 6.
      上医医国释义:上医:高明的医生,比喻高贤;医国:指为国家除患祛弊。高贤能治理好国家。
    • 7.
      上辅释义:⒈宰相的尊称。《元史·伯颜传》:“﹝ 至元 ﹞五年十月,詔为大丞相,加号元德上辅,赐七宝玉书龙虎金符,鐫刻如前。”⒉唐 代治理京都附近地区的行政设置名称。如 华州 上辅, 同州 上辅等。见《旧唐书·地理志一》。⒊星名。指紫微垣西番第三星。《宋史·天文志二》:“其(紫微垣)西番近閶闔门,第一星为右枢,第二星为少尉,第三星为上辅,第四星为少辅,第五星为上卫,第六星为少卫,第七星为上丞。”
    • 8.
      世罗释义:⒈世网。 比喻尘世万事之牵累。⒉帝王治理天下的纪纲。
    • 9.
      中乂释义:居中央而治理天下。
    • 10.
      临下释义:⒈从高望下。⒉指治理下属。
    • 11.
      临事释义:⒈谓遇事或处事。 ⒉特指治理政事。
    • 12.
      临国释义:谓治理国事。
    • 13.
      临御释义:皇帝治理国政、坐朝或临幸至某地。
    • 14.
      为公天下释义: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 15.
      为政释义:⒈治理国家;执掌国政。《诗·小雅·节南山》:“不自为政,卒劳百姓。”《左传·宣公元年》:“於是 晋侯 侈,赵宣子 为政,骤諫而不入,故不竞於 楚。”北周 庾信《周五声调曲·商调曲一》:“有熊 为政,访道於 容成。”宋 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陛下为政九年,除执政臺諫外,未尝与羣臣接,然天下不以为非者,以谓垂帘之际,不得不尔也。”清 姚鼐《<左传补注>序》:“魏献子 合诸侯,干位之人,而述其为政之美,词不恤其夸。”⒉指执政者。《仪礼·大射》:“﹝司射﹞自阼阶前曰:‘为政请射。’”郑玄 注:“为政谓司马也
    • 16.
      为政以德释义:指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它代表了孔子的为政的思想,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 17.
      为理释义:⒈担任狱官。 ⒉指当地方官吏。⒊犹治理。
    • 18.
      九法释义:⒈亦作“九灋”。 周治理邦国的九种措施。⒉泛指治理天下的各种大法。⒊指汉《九章律》。⒋指道家修仙之法。
    • 19.
      九畴释义:⒈畴,类。指传说中天帝赐给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即《洛书》。⒉泛指治理天下的大法。
    • 20.
      乡官释义:治理一乡事务的下级官吏,汉代以三老、有秩、啬夫、游微等为乡官,汉代将乡官之治处亦称为乡官,《汉书.黄霸传》颜师古注:乡官者,乡所治处也。

治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襦五袴释义:地方官吏治理有方而得百姓称颂。
    • 2.
      一齐天下释义:齐:治理;天下:指全国。 指统一全国。
    • 3.
      三刺释义:⒈周代治理重案,必依次与群臣、群吏和百姓三等人反复计议,然后定罪判决,以示审慎。 ⒉指三次察讯。⒊谓击刺三次。
    • 4.
      三皇治世释义: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黄帝,天地人三皇治理国家。
    • 5.
      三辅释义:⒈西汉 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亦指其所辖地区。汉 初京畿官称内史,景帝 二年分置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后改都尉)合称三辅。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治所皆在 长安 城中。《汉书·景帝纪》:“三辅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颜师古 注:“此三辅者,谓主爵中尉及左右内史也。”《太平御览》卷一六四引《三辅黄图》:“武帝 太初 元年改内史为京兆尹,以 渭城 以西属右扶风,长安 以东属京兆尹,长陵 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⒉泛称京城附近地区为三
    • 6.
      上医医国释义:上医:高明的医生,比喻高贤;医国:指为国家除患祛弊。高贤能治理好国家。
    • 7.
      上辅释义:⒈宰相的尊称。《元史·伯颜传》:“﹝ 至元 ﹞五年十月,詔为大丞相,加号元德上辅,赐七宝玉书龙虎金符,鐫刻如前。”⒉唐 代治理京都附近地区的行政设置名称。如 华州 上辅, 同州 上辅等。见《旧唐书·地理志一》。⒊星名。指紫微垣西番第三星。《宋史·天文志二》:“其(紫微垣)西番近閶闔门,第一星为右枢,第二星为少尉,第三星为上辅,第四星为少辅,第五星为上卫,第六星为少卫,第七星为上丞。”
    • 8.
      世罗释义:⒈世网。 比喻尘世万事之牵累。⒉帝王治理天下的纪纲。
    • 9.
      中乂释义:居中央而治理天下。
    • 10.
      临下释义:⒈从高望下。⒉指治理下属。
    • 11.
      临事释义:⒈谓遇事或处事。 ⒉特指治理政事。
    • 12.
      临国释义:谓治理国事。
    • 13.
      临御释义:皇帝治理国政、坐朝或临幸至某地。
    • 14.
      为公天下释义: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 15.
      为政释义:⒈治理国家;执掌国政。《诗·小雅·节南山》:“不自为政,卒劳百姓。”《左传·宣公元年》:“於是 晋侯 侈,赵宣子 为政,骤諫而不入,故不竞於 楚。”北周 庾信《周五声调曲·商调曲一》:“有熊 为政,访道於 容成。”宋 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陛下为政九年,除执政臺諫外,未尝与羣臣接,然天下不以为非者,以谓垂帘之际,不得不尔也。”清 姚鼐《<左传补注>序》:“魏献子 合诸侯,干位之人,而述其为政之美,词不恤其夸。”⒉指执政者。《仪礼·大射》:“﹝司射﹞自阼阶前曰:‘为政请射。’”郑玄 注:“为政谓司马也
    • 16.
      为政以德释义:指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它代表了孔子的为政的思想,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 17.
      为理释义:⒈担任狱官。 ⒉指当地方官吏。⒊犹治理。
    • 18.
      九法释义:⒈亦作“九灋”。 周治理邦国的九种措施。⒉泛指治理天下的各种大法。⒊指汉《九章律》。⒋指道家修仙之法。
    • 19.
      九畴释义:⒈畴,类。指传说中天帝赐给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即《洛书》。⒉泛指治理天下的大法。
    • 20.
      乡官释义:治理一乡事务的下级官吏,汉代以三老、有秩、啬夫、游微等为乡官,汉代将乡官之治处亦称为乡官,《汉书.黄霸传》颜师古注:乡官者,乡所治处也。

治理造句

1.伟大诗人屈原博闻强志,懂得治理国家的道理,擅长辞令。

2.汉朝的文帝和武帝对人民的治理方式是一张一弛之道。

3.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求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但一些地方的社会治安状况距中央和人民的要求差距还很大。

4.汉高祖刘邦不拘一格的重用人才,在于项羽的对抗中最终功成名就,只是在治理朝政时没有能够做到精兵简政。

5.搞好治理整顿,继续深化改革,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6.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就必须任人唯贤。

7.治理国家要广开言路,深闭固距是不行的。

8.开发区是全面治理整顿,用快刀斩乱麻的措施。

9.我们要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让犯罪分子无隙可乘。

10.这次蝗灾来势汹汹,治理起来难度很大!

11.第三个错误观点:日本的公司治理状况骇人听闻。

12.经过治理,这条小河恢复了原先的清澈。

13.国家派了专人去治理黄河断流的问题。

14.从高空拍摄的卫星图像看,我市污染治理初见成效,山清水秀、焕然一新的环境将逐步实现。

15.治理荒山,谁投资谁受益,这个政策合乎情理。

16.稠水治理见奇效,人饮项目效应高。

17.在封建社会里,绝大多数的官吏是贪婪成性的,让他们来治理百姓,真是如获石田,越治百姓越活不下去!

18.经过治理以后,小河的水不再浑浊,已经清澈多了。

19.市场上私自抬价的现象必须得到治理

20.李市长把这座城市治理得很好。

治理(zhil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治理是什么意思 治理读音 怎么读 治理,拼音是zhì lǐ,治理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治理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