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发出 发出的意思
chū

发出

简体发出
繁体發出
拼音fā chū
注音ㄈㄚ ㄔㄨ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ā fà,(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组词】:头发。鬓发。怒发冲冠。

chū,(1) 从里面到外面。【组词】:出访。初出茅庐。出笼。(2) 往外拿,支付。【组词】:出力。出钱。出谋画策。入不敷出。(3) 离开。【组词】:出发。出轨。出嫁。(4) 产生,生长。【组词】:出产。出品。出人才。(5) 发生。【组词】:出事。(6) 显露。【组词】:出现。出名。(7) 超过。【组词】:出色。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8) 来到。【组词】:出席。出勤。(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例句】:出处(chù)。语出《孟子》。(10) 显得量多。【组词】:这米出饭。(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组词】:提出问题。(12)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

基本含义

发出指的是发出声音或发出光亮。在成语中,它常常表示发出言辞或发出信号。

发出的意思

发出 [fā chū]

1. 使产生声音。

发出喊叫声。

[ send out; ]

2. 送出;下达。

发出传票。
发出指示。

[ issue; ]

3. 向四周扩散。

发出一种刺鼻的芬香。

[ give out; ]

发出 引证解释

⒈ 犹言破土而出。

《礼记·乐记》“蛰虫昭苏” 汉 郑玄 注:“昭,晓也。蛰虫以发出为晓,更息曰苏。”
《法苑珠林》卷十四:“《如普曜经》云:太子满十月已临产之时,先现瑞应三十有二……五、地中二万宝藏自然发出。”

⒉ 显现出;表现出。

《朱子语类》卷六八:“仁皆从我发出,故无物不在所爱。”
明 李贽 《答焦漪园书》:“如以为无害,则题数句於前,发出编次本意可矣。”

⒊ 打发出,使离去。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南京 皂隶俱是积年,其票上标出至本衙交纳。其头次来纳者,言其不好,责十板发出。”

⒋ 散发出;散放出。

《天雨花》第六回:“毛成 所有都发出,尽将赏与姓 陈 人。”
老舍 《骆驼祥子》四:“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 祥子 要闭住气。”
许地山 《信仰底哀伤》:“﹝他﹞从口中发出颤声说:‘我所用的音节,不能达我底意思么?’”

⒌ 送出。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写好了先请我的父亲看过,然后发出。”
《两地书·许广平<致鲁迅四九>》:“廿三晚写好的信,廿四早发出了。”

⒍ 发布,宣布。

袁鹰 《远方之歌·非洲孩子找朋友》:“毛主席 发出号令, 周总理 派我们来 非洲。”


国语词典

发出 [fā chū]

⒈ 传出、送出或表达出来。

如:「发出声音」、「发出函件」、「发出款项」。


发出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发射释义:由发射药或推进剂 燃气能量等产生的膨胀力,将射弹从导轨或身管装置推送出去。如火箭、导弹靠自身动力装置所产生的 反作用力飞离发射装置,枪炮弹丸靠发射药燃烧产生的推力飞出身管等。
    • 2.
      输出释义:⒈从内部送到外部:血液从心脏输出,经血管分布到全身组织。⒉商品或资本从某一国销售或投放到国外:输出成套设备。⒊科学技术上指能量、信号等从某种机构或装置发出:计算机输出信息。

发出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收回释义:⒈把发出去或借出去的东西、借出去或用出去的钱取回来:收回贷款。收回成本。借出的书,应该收回了。⒉撤销;取消(意见、命令等):收回原议。收回成命。

发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下下释义:⒈一下又一下。表示动作接连不断。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打的我昏迷,一下下骨节都敲碎。”《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山冈上一个少年在那里打弹子,山洞里嵌着一块雪白的石头,不过铜钱大,那少年覷的较近,弹子过处,一下下都打了一个準。”张天翼《春风》:“外面那个篮球--给一下下拍在水泥地上,发出了一种又麻木又沉重的声音。”⒉一下子,一会儿。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六章:“你到俺屋里去一下下。”路翎《王兴发夫妇》:“没得关系,一下下就转来!”
    • 2.
      一声不响释义:指不发出一点声音。
    • 3.
      一迸而发释义: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
    • 4.
      万簌俱寂释义:籁:古代的一种箫,泛指声音;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音。寂:静。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寂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 5.
      万籁释义:自然界发出的种种细微的声响:万籁俱寂。籁(lài):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 6.
      三叹释义:⒈亦作“三叹”。 多次感叹,形容慨叹之深。《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间三嘆,何也?”唐 杜甫《惜别行送刘判官》诗:“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叹聚散临重阳。”太平天囯 洪仁玕《自述》:“予每读其史传及《正气歌》,未尝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⒉谓三人随着歌唱者发出赞叹之声,予以应和。《文选·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李善 注:“唱,发歌句者;三叹,三人从而叹之。”
    • 7.
      下单释义:发出订单或买单:下单订货。电话下单。也说下单子。
    • 8.
      不喇喇释义:拟声词,形容马疾驰时发出的声音。又作“不剌剌”“扑剌剌”。
    • 9.
      不平则鸣释义: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 10.
      不平而鸣释义: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 11.
      不得不发释义: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发出。
    • 12.
      东北易帜释义:指张学良 在东北改换旗帜,表示归附南京政府领导。1928年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其 子张学良主持东北军政。同年7月即宣布停止内战,12月不顾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发出易帜通电,宣布归 属南京国民政府,遵守三民主义,并在东北悬挂国民政府旗帜。南京政府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史称东北 易帜。
    • 13.
      个人魅力释义:指自身所能散发出的气质,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人的情感,活动。
    • 14.
      中旨释义:⒈皇帝的诏谕。 ⒉唐宋以后不经中书门下而由内廷直接发出的敕谕。⒊符合君主的意旨。
    • 15.
      中继站释义:⒈在运输线中途设立的转运站。⒉在远距离通信中,设置在信号传输沿途的工作站,作用是把接收的信号放大后再转发出去。
    • 16.
      中诏释义:宫中直接发出的帝王亲笔诏令。《后汉书·陈蕃传》:“宦官由此疾 蕃 弥甚,选举奏议,輒以中詔谴却。”《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中詔所施,或存好问。”《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先赐中詔敕之。”胡三省 注:“詔自中出,不经门下者,谓之中詔,今之手詔是也。”
    • 17.
      主令电器释义:依据GB/T18定义,主令电器是用作闭合或断开控制电路、以发出指令或作程序控制的开关电器。
    • 18.
      主动脉释义:也叫大动脉。人体内最粗大的动脉管,是体循环的主干。从左心室发出,向上弯成弓状,再沿脊柱下行,在胸、腹腔内分出很多较小的动脉。
    • 19.
      主稿释义:数人或数机关会同处理某项问题所发出的文书,多由一人或一机关领导起草,起草此稿者称为主稿。
    • 20.
      久仰大名释义:久仰大名是自己知晓谋人的一些事迹后,自己自动萌发出的仰慕之心(强调的是闻其名后,自己的主动景仰),且有暖意的感情色彩。

发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下下释义:⒈一下又一下。表示动作接连不断。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打的我昏迷,一下下骨节都敲碎。”《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山冈上一个少年在那里打弹子,山洞里嵌着一块雪白的石头,不过铜钱大,那少年覷的较近,弹子过处,一下下都打了一个準。”张天翼《春风》:“外面那个篮球--给一下下拍在水泥地上,发出了一种又麻木又沉重的声音。”⒉一下子,一会儿。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六章:“你到俺屋里去一下下。”路翎《王兴发夫妇》:“没得关系,一下下就转来!”
    • 2.
      一声不响释义:指不发出一点声音。
    • 3.
      一迸而发释义: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
    • 4.
      万簌俱寂释义:籁:古代的一种箫,泛指声音;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音。寂:静。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寂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 5.
      万籁释义:自然界发出的种种细微的声响:万籁俱寂。籁(lài):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 6.
      三叹释义:⒈亦作“三叹”。 多次感叹,形容慨叹之深。《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间三嘆,何也?”唐 杜甫《惜别行送刘判官》诗:“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叹聚散临重阳。”太平天囯 洪仁玕《自述》:“予每读其史传及《正气歌》,未尝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⒉谓三人随着歌唱者发出赞叹之声,予以应和。《文选·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李善 注:“唱,发歌句者;三叹,三人从而叹之。”
    • 7.
      下单释义:发出订单或买单:下单订货。电话下单。也说下单子。
    • 8.
      不喇喇释义:拟声词,形容马疾驰时发出的声音。又作“不剌剌”“扑剌剌”。
    • 9.
      不平则鸣释义: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 10.
      不平而鸣释义: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 11.
      不得不发释义: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发出。
    • 12.
      东北易帜释义:指张学良 在东北改换旗帜,表示归附南京政府领导。1928年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其 子张学良主持东北军政。同年7月即宣布停止内战,12月不顾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发出易帜通电,宣布归 属南京国民政府,遵守三民主义,并在东北悬挂国民政府旗帜。南京政府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史称东北 易帜。
    • 13.
      个人魅力释义:指自身所能散发出的气质,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人的情感,活动。
    • 14.
      中旨释义:⒈皇帝的诏谕。 ⒉唐宋以后不经中书门下而由内廷直接发出的敕谕。⒊符合君主的意旨。
    • 15.
      中继站释义:⒈在运输线中途设立的转运站。⒉在远距离通信中,设置在信号传输沿途的工作站,作用是把接收的信号放大后再转发出去。
    • 16.
      中诏释义:宫中直接发出的帝王亲笔诏令。《后汉书·陈蕃传》:“宦官由此疾 蕃 弥甚,选举奏议,輒以中詔谴却。”《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中詔所施,或存好问。”《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先赐中詔敕之。”胡三省 注:“詔自中出,不经门下者,谓之中詔,今之手詔是也。”
    • 17.
      主令电器释义:依据GB/T18定义,主令电器是用作闭合或断开控制电路、以发出指令或作程序控制的开关电器。
    • 18.
      主动脉释义:也叫大动脉。人体内最粗大的动脉管,是体循环的主干。从左心室发出,向上弯成弓状,再沿脊柱下行,在胸、腹腔内分出很多较小的动脉。
    • 19.
      主稿释义:数人或数机关会同处理某项问题所发出的文书,多由一人或一机关领导起草,起草此稿者称为主稿。
    • 20.
      久仰大名释义:久仰大名是自己知晓谋人的一些事迹后,自己自动萌发出的仰慕之心(强调的是闻其名后,自己的主动景仰),且有暖意的感情色彩。

发出造句

1.垃圾堆发出了腐臭的气味,走到这里,人人都掩鼻而过。

2.人们发出雷鸣般的呼声:“火车被挡住了!”接着一哄而起,一齐向倒退着的机车涌去。

3.走到黄河壶口岸边,瀑布之水如万马奔腾,飞流直下,发出阵阵轰鸣之声,其景象壮观极了。

4.通告发出之后,那些贪污受贿分子,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只得去坦白自首。

5.如今市场变幻莫测,只有不断开发出名优新特产品,企业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6.地震的近期预报一发出,闹得人心惶惶,日夜不安。

7.为了推动新的政策,政府千方百计地发出各种说帖。

8.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手下的人居然反戈一击,把他揭发出来。

9.发出美国优柔寡断与反复无常的信号,对盟友造成了影响,对英国的政治争论与阿富汗人也产生巨大影响。

10.发出的命令是坚定的但从不声色俱厉。

11.中央发出号召后,一场发扬抗洪精神,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高潮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开展了起来。

12.中国政府向日本发出的信号很明确:不要得寸进尺。

13.一些失足青少年,认识到了过去的错误,经常发出“悔不当初”的感叹。

14.他只好发出信号了,于是一场惨不忍睹的酷刑开始了。

15.表演结束,全场观众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掌声和欢呼声。

16.他又开始河东狮吼了,那声音仿佛能振塌整个楼层一样,只见他眼睛里迸发出愤怒的光芒。

17.若得胜了邪魔,小心着不要沾沾自喜,发出骄傲。

18.百花齐放,散发出阵阵芳香。

19.两位剑客互相对峙,目光如炬,全身散发出杀气。

20.小明自不量力,向我们的篮球教练发出挑战。

发出(fac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发出是什么意思 发出读音 怎么读 发出,拼音是fā chū,发出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发出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