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仁 [táo rén]
1. 桃核里的仁儿。可制食品,可入中药。
桃仁 引证解释
⒈ 桃核里的仁儿。可制食品,可入中药。 宋 苏轼 《仇池笔记·王翊梦鹿剖桃核而得雄黄》:“一日,有村妇林中见一桃过熟而絶大,独在木杪,乃取而食之。
引翊 适见,大惊。妇人食已,弃其核, 翊 取而剖之,得雄黄一块如桃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桃》:“桃仁行血,宜连皮尖生用。”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腊八粥》:“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以作点染。”
国语词典
桃仁 [táo rén]
⒈ 胡桃科植物果实的核仁。呈淡褐色,外表有不整齐的凹沟,含丰富脂质,是一般大众所爱吃的干果。
⒉ 一种中药。桃的种仁。为破血袪瘀的常用药品。
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九·果部·桃》:「桃仁行血,宜连皮尖生用。润燥活血,宜汤浸去皮尖炒黄用。」
桃仁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晒干释义:在食物保存、物理、化学等方面做应用的一种使物体干燥的方法。
- 2.
桃核释义:桃子的核。 《汉武故事》:“﹝ 王母 ﹞因出桃七枚,母自啖二枚,与帝五枚,帝留核着前,王母 问曰:‘用此何为?’上曰:‘此桃美,欲种之。’母 笑曰:‘此桃三千年一着子,非下土所植也。’”诗文中常用其事。北周 庾信《道士步虚词》之六:“汉帝 看桃核,齐侯 问枣花。”唐 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仙翁遗竹杖,王母 留桃核。”宋 王安石《古意》诗:“当时弃桃核,闻已撑月窟。”
桃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云片糕释义:用米粉加糖和核桃仁等制成的糕,切做长方形薄片。
- 2.
五粒松释义:松的一种。因一丛五叶如钗形而得名。或以为五粒之粒当读为鬣,讹为粒,每五鬣为一叶。故又称“五鬣松”。一说,一丛有五粒子,形如桃仁,可食,因以粒名之。
- 3.
八宝菜释义:由核桃仁、莴笋、杏仁、黄瓜、花生米等混合在一起的酱菜。
- 4.
扁桃核释义:扁桃核也叫扁桃仁、巴旦木是出产自世界各地、广受欢迎的一种坚果。“Badam”从学术上解释,起源于波斯语,表示“内核”的意思。
- 5.
消瘀神丹释义:一种中药,制作原料主要有乳香1钱,没药1钱,桃仁14个,滑石3钱,广木香1钱,槟榔1钱,白芍5钱等。
- 6.
石栗释义:一种山栗。 唐 刘恂《岭表录异》卷中:“广州 无栗,惟 勤州 山中有石栗,一年方熟,皮厚而肉少,味似胡桃仁。熟时,或为群鸚鵡啄食略尽,只此石栗亦甚稀少。”
- 7.
糖拌三丁释义:鲜核桃仁、鲜莲子。
- 8.
脱桃婴儿释义:桃仁的别名。
- 9.
裹蒸释义:⒈食品名。一说即粽子。《南齐书·明帝纪》:“太官进御食,有裹蒸。”《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今之裹蒸,以餹和糯米,入香药、松子、胡桃仁等物,以竹籜裹而蒸之。”唐 孙元晏《咏史诗·齐明帝裹蒸》:“惜得裹蒸无用处,不如安霸取江山。”明 王志坚《表异录·饮食》:“《南史》‘大官进裹蒸’,今之角黍也。”⒉包裹而蒸熟。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蒸缹》:“裹蒸生鱼,方七寸准,又云五寸准。豉汁煮秫米如蒸熊。生薑、橘皮、胡芹、小蒜、盐,细切,熬糝,膏油涂箬,十字裹之。糝在上,復以糝屈牖篸之。”
- 10.
贺客释义:祝贺的宾客。 唐 白居易《初除户曹喜而言志》诗:“置酒延贺客,客容亦欢欣。”明 谢谠《四喜记·乡荐荣欢》:“门首諠譁,想是贺客来也。”石三友《金陵野史·岁头年尾杂忆》:“贺客至,先以芹菜、松子、核桃仁等泡茶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