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肃然 肃然的意思
rán

肃然

简体肃然
繁体肅然
拼音sù rán
注音ㄙㄨˋ ㄖ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ù,(1) 恭敬。【组词】:肃立。肃坐。肃然。(2) 严正,认真。【组词】:严肃。肃静。肃穆。整肃。(3) 躬身作揖,迎揖引进。【组词】:肃客。(4) 萎缩。【组词】:肃杀。

rán,(1) 对,是。【组词】:然否。不然。不以为然。(2) 以为对,答应,信守。【例句】:然纳(以为对而采纳)。然诺(许诺,信守诺言)。(3) 这样,如此。【组词】:当然。然后。然则。(4) 表示一种语气(①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然”;②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然”)。(5)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组词】:显然。忽然。飘飘然。(6) 同“燃”。

基本含义

形容肃穆恭敬的样子

肃然的意思

肃然 [sù rán]

1. 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肃然起立。

[ respectfully; ]

2. 严肃谨慎的样子。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 strict; rigorous; ]

肃然 引证解释

⒈ 恭敬貌。

《大戴礼记·主言》:“曾子 惧,肃然抠衣下席,曰:‘弟子知其不孙也。’”
《汉书·礼乐志》:“百官侍祠者数百人,皆肃然动心焉。”
清 侯方域 《新迁颜鲁公碑记》:“而儿童走卒或游卧嬉戏其下,亦从而拱揖拜跪,肃然如见其人焉。”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未带地图的旅人》:“他指给我看那地点时,我肃然脱下了帽。”

⒉ 畏惧貌。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三》:“奏虽寝,朝廷肃然敬惮之。”
《太平御览》卷三九三引 南朝 梁 沉约 《俗说》:“王僧敬 兄弟列坐斋中,见之若神;小人从户前过,皆肃然毛竖。”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编·畿辅·京师旧城》:“其塔至今完好,像设木石,坚緻古朴,风铃四彻,听之心魂肃然。”

⒊ 严肃认真;庄严。

《荀子·强国》:“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军旅之容,湢然,肃然,固以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拘尸那揭罗国》:“婆罗门遂以所宿之房,涂香洒扫,像设肃然,其敬如在。”
《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独到了状元拜祭酒,那祭酒却是要肃然无声安然不动的受那四拜。”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三》:“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 中国 将来的脊梁。”

⒋ 指安定平静,秩序良好。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进善退恶,风教肃然。”
《南齐书·皇后传·高昭刘皇后》:“严正有礼法,家庭肃然。”
《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庭无閒杂,内外肃然。”

⒌ 微风吹动貌。

《史记·孝武本纪》:“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也。”
《续谈助》卷三引《汉武故事》:“神君最贵者大夫,次大禁司命之属,皆从之。非可得见,闻者音与人等,来则肃然风生,帷幄皆动。”

⒍ 萧瑟貌。

宋 苏轼 《颶风赋》:“庭户肃然,槁叶蔌蔌,惊鸟疾呼,怖兽辟易。”

⒎ 山名。在 泰山 东麓。

《史记·孝武本纪》:“丙辰,禪 泰山 下阯东北 肃然山,如祭后土礼。”
南朝 宋 谢灵运 《泰山吟》:“登封瘞崇坛,降禪藏 肃然。”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二·济南府》:“肃然山,州( 泰安州 )东北七十里……其东南即 莱芜县 界,山势巍峩,对之肃然,因名。”


国语词典

肃然 [sù rán]

⒈ 严谨恭敬的样子。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孝满了,娶了一房媳妇,且是夫妻相敬,门风肃然。」
《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伯集听了赵翰林的话,知道他是个有才学的,不觉肃然起敬。」

⒉ 山名。位于山东莱芜县东北,当泰山东麓,汉武帝封泰山,禅肃然,即此。


肃然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寂然释义:形容寂静的样子。
    • 2.
      骚然释义:⒈骚动的样子。⒉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肃然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骚然释义:⒈骚动的样子。⒉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肃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粤释义:⒈汉 初的两个小国 南粤 和 闽粤 的合称。地有今 广东、广西、福建。《汉书·食货志下》:“﹝ 武帝 ﹞即位数年,严助、朱买臣 等招徠 东甌,事 两粤,江 淮 之间肃然烦费矣。”参阅《汉书·两粤传》。⒉指 广东、广西。清 叶廷琯《吹网录·劫灰录补注跋并撰人辨》:“崑山 李香引 文学 蓀 以所辑《劫灰録补注》示我。是録载残 明 桂 藩在 两粤、黔、滇 诸事。”
    • 2.
      严察释义:⒈严厉苛察。《北齐书·彭城景思王浟传》:“武定 六年,出为 沧州 刺史,为政严察,部内肃然。”《南史·侯安都传》:“文帝 性严察,深衔之。”明 姚士粦《见只编》卷上:“人言此变始於尅餉,及为详询,其説不然,特此公过於严察耳。”⒉严格察查。《清会典事例·刑部·刑律断狱》:“严察拘拏,照例治罪。”
    • 3.
      企警释义:谓肃然起敬。
    • 4.
      光怪释义:⒈神奇怪异的现象。汉 荀悦《汉纪·高祖纪一》:“﹝ 高祖 ﹞尝从 王媪、武负 貰酒,每饮醉,留寝其家,上尝见光怪,负 等异之。”《汉武故事》:“宣帝 亲祠 甘泉,有顷,紫黄气从西北来,散於殿前,肃然有风;空中有妓乐声,羣鸟翔舞蔽之。宣帝 既亲睹光怪,乃疑先帝有神。”《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只看见一道火光落地,拾将起来,却是一张字纸。老汉惊异,料道多年宝惜字纸,今日见此光怪,必有奇处。”⒉引申为离奇古怪。清 青城子《志异续编·陆炳吉》:“﹝古松﹞光怪突兀,目不暇接。”⒊形容错杂斑斓。宋 范成大《白髭行》:
    • 5.
      名重释义:名声显赫。《后汉书·袁安传》:“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 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闇。”《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薛涛 笺﹞真正名重一时,流芳百世。”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此人名重,然其书法,实不甚佳。”
    • 6.
      尘壒释义:飞扬的灰土。亦喻指尘世;尘俗。宋 苏辙《御风辞》:“天地肃然,尘壒皆尽。”宋 赵抃《题周敦颐濂溪书堂》诗:“清深远城市,洁浄去尘壒。”明 李东阳《和萧封君凤仪遗诗四十韵》:“东吴 有 萧子,结髮称奇男。昂霄出尘壒,气与虹蜺参。”清 姚鼐《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为文,高言洁韵,远出尘壒之外。”王旡生《中国历代小说史论》:“以鸿冥蝉蜕於尘壒之外,见浊世之不可一日居。”
    • 7.
      归德释义:⒈归附于德政。《逸周书·大聚》:“譬之若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不召而民自来,此谓归德。”汉 应劭《风俗通·十反·太尉沛国刘矩》:“京师归德,四方影附。”三国 魏 李康《运命论》:“西河 之人,肃然归德。”⒉谓归顺。《后汉书·袁安传》:“伏念南单于 屯,先父举众归德,自蒙恩以来,四十餘年。”
    • 8.
      收禽释义:⒈收取射获的禽鸟。汉 班固《西都赋》:“然后收禽会众,论功赐胙。”汉 张衡《西京赋》:“收禽举胔,数课众寡。”⒉擒获。禽,同“擒”。《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搏人以投,收禽挟囚。”杜预 注:“禽,获也。”《后汉书·张衡传》:“﹝ 张衡 ﹞阴知姦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 9.
      政迹释义:⒈见“政迹”。 ⒉亦作“政蹟”。旧时指官吏治理政事的事迹。《后汉书·鲁恭传》:“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⒊犹政绩。《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守令之有政迹者赏之,贪残者诛之,远近肃然。”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龙井寺》:“方先生倅 杭,即道贬 处州,是以无政蹟可见。”参见“政绩”。
    • 10.
      消夷释义:消除;消亡。《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分兵讨伐,羣寇消夷,故海内肃然,宗庙以寧。”《南齐书·氐传》:“柏年 今已梟禽,乌奴 频被摧破,计其餘烬,行自消夷。”
    • 11.
      清浄释义:⒈亦作“清凈”。心境洁净,不受外扰。《战国策·齐策四》:“斶 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浄贞正以虞。”《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原宪 ﹞清浄守节,贫而乐道。”唐 元稹《上门下裴相公书》:“若 稹 之末学浅见,又安敢引喻古昔于阁下,独忆得近日故 裴兵部 之为人也,甄辨清浄,号为名流。”宋 陆游《夏日独居》诗:“平生本清浄,垂老更肃然。”⒉安定,不纷扰。《史记·秦始皇本纪》:“昭隔内外,靡不清浄,施於后嗣。”唐 吴兢《贞观政要·政体》:“故夙夜孜孜,惟欲清浄,使天下无事。”《红楼梦
    • 12.
      灵哥释义:旧时谓入居人家以索取供奉并能言人吉凶的狐妖精怪。明 王廷相《雅述》下篇:“汉 之神君,其形不可见,但闻其言,言与人音等;居室幃帐中,因巫为主人关通饮食所欲;时去,则若风肃然;其言也,世俗所知,亦无餘味者,即今之灵哥也。盖深山大泽,罔两、狐、猿之属,物之精怪,来游人间者也。”明 祝允明《语怪·灵哥》:“灵哥事海内传诵,殆百年矣……所居在 鲁桥闸 旁民家,一室不甚宏密,外设香火帷幕,凡答祈者,自帷中言,声比婴儿尤微。”
    • 13.
      烈妇释义:⒈古指重义守节的妇女。晋 傅玄《秦女休行》:“秦氏 有烈妇,义声驰 雍凉。”元 戴表元《浴蚕沙溪水为陈烈妇作烈妇二十五而寡兵寇起能以智全家》诗:“丝成白棱棱,胶作烈妇絃。烈妇何所言,絃中意缠绵。”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宣城烈妇》:“﹝某烈妇坊﹞污秽不治。一夜,阮氏 馆宾 刘 姓者,梦烈妇来言曰:‘吾苦节数十年,蒙朝廷旌表建坊……今子孙零落,属之他人,瀦潦秽杂,何以堪之!’”⒉特指以死殉节或殉夫的妇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这妇人明明是拒姦被杀的,我见了她还肃然起敬,你开口便诬蔑他,这还
    • 14.
      物和释义:犹人和。《晋书·王忱传》:“忱 自恃才气,放酒诞节,慕 王澄 之为人,又年少居方伯之任,谈者忧之。及镇 荆州,威风肃然,殊得物和。”
    • 15.
      畏肃释义:谓肃然起敬。
    • 16.
      竦敬释义:肃然起敬。
    • 17.
      老大人释义:⒈旧时官场用语。尊称年老位尊的人。元 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老大人最是箇聪明尚斯文的人。”清 李渔《奈何天·助边》:“老大人,你莫怪卑职讲,若要另行搜括呵,只怕青苗未举祸先芽。”⒉旧时官场用语。尊称对方的父亲。《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各位司、道大人听到这里,因为署院説的是他老大人,一齐肃然起敬。”鲁迅《故事新编·理水》:“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 18.
      耸卫释义:肃然侍卫。耸,通“竦”。
    • 19.
      耸叹释义:肃然赞叹。耸,通“竦”。
    • 20.
      耸跸释义:肃然警跸。耸,通“竦”。

肃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粤释义:⒈汉 初的两个小国 南粤 和 闽粤 的合称。地有今 广东、广西、福建。《汉书·食货志下》:“﹝ 武帝 ﹞即位数年,严助、朱买臣 等招徠 东甌,事 两粤,江 淮 之间肃然烦费矣。”参阅《汉书·两粤传》。⒉指 广东、广西。清 叶廷琯《吹网录·劫灰录补注跋并撰人辨》:“崑山 李香引 文学 蓀 以所辑《劫灰録补注》示我。是録载残 明 桂 藩在 两粤、黔、滇 诸事。”
    • 2.
      严察释义:⒈严厉苛察。《北齐书·彭城景思王浟传》:“武定 六年,出为 沧州 刺史,为政严察,部内肃然。”《南史·侯安都传》:“文帝 性严察,深衔之。”明 姚士粦《见只编》卷上:“人言此变始於尅餉,及为详询,其説不然,特此公过於严察耳。”⒉严格察查。《清会典事例·刑部·刑律断狱》:“严察拘拏,照例治罪。”
    • 3.
      企警释义:谓肃然起敬。
    • 4.
      光怪释义:⒈神奇怪异的现象。汉 荀悦《汉纪·高祖纪一》:“﹝ 高祖 ﹞尝从 王媪、武负 貰酒,每饮醉,留寝其家,上尝见光怪,负 等异之。”《汉武故事》:“宣帝 亲祠 甘泉,有顷,紫黄气从西北来,散於殿前,肃然有风;空中有妓乐声,羣鸟翔舞蔽之。宣帝 既亲睹光怪,乃疑先帝有神。”《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只看见一道火光落地,拾将起来,却是一张字纸。老汉惊异,料道多年宝惜字纸,今日见此光怪,必有奇处。”⒉引申为离奇古怪。清 青城子《志异续编·陆炳吉》:“﹝古松﹞光怪突兀,目不暇接。”⒊形容错杂斑斓。宋 范成大《白髭行》:
    • 5.
      名重释义:名声显赫。《后汉书·袁安传》:“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 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闇。”《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薛涛 笺﹞真正名重一时,流芳百世。”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此人名重,然其书法,实不甚佳。”
    • 6.
      尘壒释义:飞扬的灰土。亦喻指尘世;尘俗。宋 苏辙《御风辞》:“天地肃然,尘壒皆尽。”宋 赵抃《题周敦颐濂溪书堂》诗:“清深远城市,洁浄去尘壒。”明 李东阳《和萧封君凤仪遗诗四十韵》:“东吴 有 萧子,结髮称奇男。昂霄出尘壒,气与虹蜺参。”清 姚鼐《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为文,高言洁韵,远出尘壒之外。”王旡生《中国历代小说史论》:“以鸿冥蝉蜕於尘壒之外,见浊世之不可一日居。”
    • 7.
      归德释义:⒈归附于德政。《逸周书·大聚》:“譬之若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不召而民自来,此谓归德。”汉 应劭《风俗通·十反·太尉沛国刘矩》:“京师归德,四方影附。”三国 魏 李康《运命论》:“西河 之人,肃然归德。”⒉谓归顺。《后汉书·袁安传》:“伏念南单于 屯,先父举众归德,自蒙恩以来,四十餘年。”
    • 8.
      收禽释义:⒈收取射获的禽鸟。汉 班固《西都赋》:“然后收禽会众,论功赐胙。”汉 张衡《西京赋》:“收禽举胔,数课众寡。”⒉擒获。禽,同“擒”。《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搏人以投,收禽挟囚。”杜预 注:“禽,获也。”《后汉书·张衡传》:“﹝ 张衡 ﹞阴知姦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 9.
      政迹释义:⒈见“政迹”。 ⒉亦作“政蹟”。旧时指官吏治理政事的事迹。《后汉书·鲁恭传》:“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⒊犹政绩。《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守令之有政迹者赏之,贪残者诛之,远近肃然。”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龙井寺》:“方先生倅 杭,即道贬 处州,是以无政蹟可见。”参见“政绩”。
    • 10.
      消夷释义:消除;消亡。《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分兵讨伐,羣寇消夷,故海内肃然,宗庙以寧。”《南齐书·氐传》:“柏年 今已梟禽,乌奴 频被摧破,计其餘烬,行自消夷。”
    • 11.
      清浄释义:⒈亦作“清凈”。心境洁净,不受外扰。《战国策·齐策四》:“斶 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浄贞正以虞。”《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原宪 ﹞清浄守节,贫而乐道。”唐 元稹《上门下裴相公书》:“若 稹 之末学浅见,又安敢引喻古昔于阁下,独忆得近日故 裴兵部 之为人也,甄辨清浄,号为名流。”宋 陆游《夏日独居》诗:“平生本清浄,垂老更肃然。”⒉安定,不纷扰。《史记·秦始皇本纪》:“昭隔内外,靡不清浄,施於后嗣。”唐 吴兢《贞观政要·政体》:“故夙夜孜孜,惟欲清浄,使天下无事。”《红楼梦
    • 12.
      灵哥释义:旧时谓入居人家以索取供奉并能言人吉凶的狐妖精怪。明 王廷相《雅述》下篇:“汉 之神君,其形不可见,但闻其言,言与人音等;居室幃帐中,因巫为主人关通饮食所欲;时去,则若风肃然;其言也,世俗所知,亦无餘味者,即今之灵哥也。盖深山大泽,罔两、狐、猿之属,物之精怪,来游人间者也。”明 祝允明《语怪·灵哥》:“灵哥事海内传诵,殆百年矣……所居在 鲁桥闸 旁民家,一室不甚宏密,外设香火帷幕,凡答祈者,自帷中言,声比婴儿尤微。”
    • 13.
      烈妇释义:⒈古指重义守节的妇女。晋 傅玄《秦女休行》:“秦氏 有烈妇,义声驰 雍凉。”元 戴表元《浴蚕沙溪水为陈烈妇作烈妇二十五而寡兵寇起能以智全家》诗:“丝成白棱棱,胶作烈妇絃。烈妇何所言,絃中意缠绵。”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宣城烈妇》:“﹝某烈妇坊﹞污秽不治。一夜,阮氏 馆宾 刘 姓者,梦烈妇来言曰:‘吾苦节数十年,蒙朝廷旌表建坊……今子孙零落,属之他人,瀦潦秽杂,何以堪之!’”⒉特指以死殉节或殉夫的妇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这妇人明明是拒姦被杀的,我见了她还肃然起敬,你开口便诬蔑他,这还
    • 14.
      物和释义:犹人和。《晋书·王忱传》:“忱 自恃才气,放酒诞节,慕 王澄 之为人,又年少居方伯之任,谈者忧之。及镇 荆州,威风肃然,殊得物和。”
    • 15.
      畏肃释义:谓肃然起敬。
    • 16.
      竦敬释义:肃然起敬。
    • 17.
      老大人释义:⒈旧时官场用语。尊称年老位尊的人。元 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老大人最是箇聪明尚斯文的人。”清 李渔《奈何天·助边》:“老大人,你莫怪卑职讲,若要另行搜括呵,只怕青苗未举祸先芽。”⒉旧时官场用语。尊称对方的父亲。《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各位司、道大人听到这里,因为署院説的是他老大人,一齐肃然起敬。”鲁迅《故事新编·理水》:“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 18.
      耸卫释义:肃然侍卫。耸,通“竦”。
    • 19.
      耸叹释义:肃然赞叹。耸,通“竦”。
    • 20.
      耸跸释义:肃然警跸。耸,通“竦”。

肃然造句

1.世人将会对她刮目相看,将会向她肃然起敬。

2.面对这样一位巾帼英雄,我们全体人员没有一个不是肃然起敬的。

3.什么样的举止能令你对老板肃然起敬?

4.领导人一走上主席台我们就要肃然起敬。

5.航天英雄杨利伟叔叔的事迹让我肃然起敬。

6.菲尔普斯的八块金牌和七项世界纪录让人肃然起敬。

7.这种方法令人肃然起敬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

8.老教授庄重的仪表和精辟的论述,令人肃然起敬。

9.他对老校长肃然起敬。

10.我一想起雷锋和丛飞叔叔的英雄事迹时,我就肃然起敬。

11.不管到哪,看到这张图像我就忍不住对它肃然起敬。

12.木棉花的豪迈、热烈仿佛又引燃心中那种久违的激情,唤起人们对木棉树肃然起敬的情怀。绽放在春天里的木棉花,它像是明亮的灯塔,指引着芸芸众生。

13.从飞叔叔的行为让我肃然起敬。

14.下面的人肃然起敬是对上面讲话的人的最起码的尊重。

15.那倾泻而至的爱心、鼓励和力量令人肃然起敬由衷赞叹。

16.十月一国庆节中国举行了大阅兵,外国人看到了中国军队如火如荼的军容后肃然起敬。

17.八点十分我们全体人员一起肃然起敬的看着我们学校的升旗仪式。

18.一种肃然起敬的心情迫使我从车窗往下看,只见这长长的一段高山沼泽地带的公路,全是用大石垒成的。

19.当注视巴赫的作品时,我们肃然起敬。

20.解放军叔叔肃然起敬,从不懒惰,我要向他学习!

肃然(sur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肃然是什么意思 肃然读音 怎么读 肃然,拼音是sù rán,肃然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肃然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