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张释义:⒈指 汉 末五斗米道的三个首领 张陵、张衡、张鲁。三人之名见《三国志·魏志·张鲁传》。或谓指 张陵、张鲁、张角。宋 马永易《实宾录》卷三:“后汉 顺帝 时,张陵 客游 蜀 土,敛租税米,谋为乱阶,时被蛇吞。其后 陵 孙 张鲁 行其祖术,后於 汉中 自称师君。祸乱方起,为 曹公 所灭。又 中平 元年,鉅鹿 张角 自称黄天部师,有三十六将,皆着黄巾,众至十万,何进 将兵灭之。珠林号为三 张。”⒉西晋 文学家 张载 与弟 张协、张亢 的合称。《晋书·张亢传》:“亢 字 季阳,才藻不逮二昆,亦有属缀,又解音乐伎术
- 2.
于此释义:⒈在此。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於此。”南朝 宋 颜延之《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於此,两非默置。”⒉如此。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思计此变,无伤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还之。”⒊至此;至今。宋 苏轼《潮州修韩文公庙碑》:“独 韩文公 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復归于正,盖三百年於此矣。”
- 3.
仁君释义:⒈仁明的国君。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元 施惠《幽闺记·罔害皤良》:“见説仁君迁都避,纷纷从者如归市。”苏曼殊《惨世界》第十二回:“把杀害他祖宗的仇人,当做圣主仁君看待。”⒉犹言明公,古代对有地位、声望者的尊称。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乃使仁君飜然自絶,以是忿忿,怀惭反侧。”《后汉书·文苑传·赵壹》:“仁君忽一匹夫,於德何损,而远辱手笔,追路相寻诚足愧也。”
- 4.
光辅释义:多方面辅佐。《左传·昭公二十年》:“神人无怨,宜夫子之光辅五君,以为诸侯主也。”《北齐书·段荣传》:“韶 光辅七君,克隆门业。”宋 陈亮《酌古论·曹公》:“廼退就臣列,光辅 汉 帝,招贤礼士,脩明庶政。”
- 5.
初出茅庐释义:东汉末,诸葛亮在刘备的再三请求下,离开他在襄阳住的茅屋,去当刘备的军师。 首战设奇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有“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之句(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后指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也比喻刚参加工作,还缺乏经验。
- 6.
到了释义:到底;毕竟。 唐 吴融《武关》诗:“贪生莫作千年计,到了都成一梦间。”宋 袁去华《念奴娇》词:“身外纷纷,儻来适去,到了成何事。”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你这三条计,比当日 曹公 在 灞陵桥 上三条计如何?到了出不的 关云长 之手。”马烽《太阳刚刚出山》:“不过,到了她还是没有拗过我去。”
- 7.
前好释义:⒈以前的友好关系。《左传·成公十一年》:“秋,宣伯 聘於 齐,以修前好。”杜预 注:“以前之好。”三国 魏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离絶以来,於今三年,无一日而忘前好。亦犹姻媾之义,恩情已深。”⒉前人的喜好。《国语·周语中》:“唯是先王之宴礼,欲以貽女。余一人敢设飫禘焉,忠非亲礼,而干旧职,以乱前好。”韦昭 注:“前好,先王之好。”汉 扬雄《羽猎赋序》:“尚泰奢丽夸詡,非 尧、舜、成汤、文王 三驱之意也。又恐后世復修前好,不折中以泉臺,故聊因《校猎赋》以风之。”
- 8.
募召释义:招募。《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后为 高唐 尉,迁为令”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英雄记》:“灵帝 末年,备 尝在京师,后与 曹公 俱还 沛国,募召合众。”《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坚 以郡司马募召精勇,得千餘人,与州郡合讨破之。”
- 9.
厕床释义:厕所中的坐床。《三国志·吴志·黄盖传》“建安 中,随 周瑜 拒 曹公 於 赤壁,建策火攻,语在 瑜 传”裴松之 注引《吴书》:“赤壁 之役,盖 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 吴 军人所得,不知其 盖 也,置厕牀中。”《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师道 与二子伏厕牀下。”
- 10.
国学生释义:古代国学的学生。 《文献通考·学校二》:“﹝ 东晋 孝武 ﹞ 太元 九年……国子祭酒 殷茂 上言:‘臣闻旧制,国学生皆取冠族华胄,比列皇储。而中混杂兰艾,遂令人情耻之。詔虽褒纳,竟不施行。’”《清史稿·礼志十》:“国学生见国子师仪,初见,具名柬,公服诣学,自东阶升堂,北面三揖,师立受。”《孽海花》第三回:“含英社的社友,个个飞黄腾达,入鸞掖,占鰲头,祇剩 曹公坊 一人向隅,至今还是个国学生。”
- 11.
备御释义:⒈见“备御”。⒉充当裁决者。《楚辞·九章·惜诵》:“俾山川以备御兮,命 咎繇 使听直。”⒊亦作“备御”。防备。《国语·周语下》:“将民之与处而离之,将灾是备御而召之,则何以经国?”《左传·昭公三十年》:“以敝邑居大国之间,共其职贡,与其备御不虞之患,岂忘共命!”《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 权 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曹公 不能下而退。”宋 苏舜钦《赠太子太保韩公行状》:“使齎手詔问攻守方略,公画备御之策甚详。”清 王韬《弢园文录·变法中》:“中 西同有备御,而彼之炮臺、水雷,独擅其胜。”
- 12.
失匕箸释义:《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 曹公 从容谓 先主 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 操 耳。
- 13.
存録释义:⒈存恤录用。《后汉书·李燮传》:“十餘年閒,梁冀 既诛而灾眚屡见。明年,史官上言宜有赦令,又当存録大臣冤死者子孙。”《三国志·蜀志·刘璋传》:“璋 復遣别驾 张松 诣 曹公,曹公 时已定 荆州,走 先主,不復存録 松,松 以此怨。”北周 庾信《谢滕王集序启》:“圣慈怜愍,遂垂存録。”⒉收录、载录。《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亮 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然犹存録其言,耻善有遗,诚是大 晋 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之有伦也。”
- 14.
官渡释义:⒈官设的渡口。 唐 韩愈《木芙蓉》诗:“採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唐 韩偓《早起五言三韵》:“依依官渡头,晴阳照行旅。”前蜀 韦庄《建昌渡暝吟》:“月照临官渡,乡情独浩然。”⒉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中牟县 东北,因临古 官渡水 而得名。东汉 末,曹操 以劣势兵力战败 袁绍 主力军于此。今尚有土垒遗存,称 中牟台,又称 曹公台。《后汉书·郑玄传》:“时 袁绍 与 曹操 相拒於 官度。”三国 魏 曹丕《柳赋》序:“昔 建安 五年,上与 袁绍 战於 官渡,时余始植斯柳。自彼迄今,十有五载矣,感物伤怀,乃作斯赋。
- 15.
宠授释义:指皇帝授予官爵。《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曹公 表 策 为讨逆将军,封为 吴侯”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江表传》曰:“夫悬赏俟功,惟勤是与,故便宠授,承袭前邑,重以大郡,荣耀兼至。”《南史·刘怀敬传》:“帝以旧恩,怀敬 累见宠授,至 会稽 太守。”北周 庾信《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公频烦宠授,朝野为荣。三年,都督 成州 诸军事、成州 刺史。寻加侍中。”
- 16.
宿构释义:⒈预先构思、草拟。多指诗文。《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王粲 ﹞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宋 周密《齐东野语·降仙》:“降仙之事,人多疑为持箕者狡獪,以愚旁观,或宿构诗文,託为仙语。”茅盾《动摇》八:“而满心想独建殊勋的 胡国光 也深恐别人捷足先得,便迫不及待地在最近的县党部会议中提出了他的宿构的议案了。”⒉事先谋划准备。《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共至 夏口”南朝 宋 裴松之 注:“羽 若果有此劝而 备 不肯从者,将以 曹公 腹心亲戚,实繁有徒,事不宿构,非造次所行。”⒊宿搆:预
- 17.
崇和释义:修好;亲善友好。 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加怀区区,乐欲崇和。”《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 又使求成于 晋 …… 楚 许伯 御 乐伯,摄叔 为右,以致 晋 师”晋 杜预 注:“单车挑战,又示不欲崇和,以疑 晋 之羣帅。”
- 18.
市鄽释义:市廛。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遂诣 曹公”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吏乃於车上立柱维磔之,击鼓以令於市鄽。”唐 罗隐《题润州妙善前石羊》诗:“还有市鄽沽酒客,雀喧鳩聚话蹄涔。”参见“市廛”。
- 19.
年壮释义:古时男子年满三十谓之壮。后以“年壮”泛指壮年。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仁君年壮气盛,绪信所嬖。”唐 钱起《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诗:“年壮才仍美,时来道易行。”明 方孝孺《答郑仲辩》之二:“盖世之儒者,当年壮气鋭之时,驰鶩于声利,用智惟恐不工,操术惟恐不奇。”
- 20.
很石释义:石名。在 江苏省 镇江市 北固山 甘露寺 前。状如伏羊。相传 刘备(一说 诸葛亮)曾坐其上,与 孙权 共论 曹操。唐 罗隐《题润州妙善前石羊》诗:“紫髯 桑盖 此沉吟,很石犹存事可寻。”题注:“传云:吴 主 孙权 与 蜀 主 刘备 尝此置会云。”很,一本作“狠”。宋 苏轼《甘露寺》诗序:“寺有石如羊,相传谓之很石,云 诸葛孔明 坐其上与 孙仲谋 论 曹公 也。”宋 苏轼《甘露寺》诗:“很石卧庭下,穹隆如伏羱。”宋 姜夔《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词:“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