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廓 [liáo kuò]
1. 〈书〉高远空旷:视野寥廓ㄧ寥廓的天空。
寥廓 引证解释
⒈ 空旷深远。
引《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洪兴祖 补注引 颜师古 曰:“寥廓,广远也。”
唐 韦应物 《仙人祠》诗:“苍岑古仙子,清庙閟华容。千载去寥廓,白云遗旧踪。”
宋 周邦彦 《一寸金·江路》词:“疏林外,一点炊烟,渡口参差正寥廓。”
陈云龙 集注:“寥廓,幽远也。”
⒉ 辽阔的天空。
引《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观者未覩指,听者未闻音,犹焦朋已翔乎寥廓,而罗者犹视乎藪泽,悲夫!”
颜师古 注:“寥廓,天上宽广之处。”
宋 杨万里 《筠庵》诗:“故老谈 李仙,昔日上寥廓。随身无长物,止跨一隻鹤。”
清 方文 《乱后过姑苏驿》诗:“月明双雁翔寥廓,羡尔能飞脱网罗。”
⒊ 冷清;冷落。
引汉 陆贾 《新语·慎微》:“当世不蒙其功,后代不见其才,君倾而不扶,国危而不持,寂寞而无隣,寥廓而独寐,可谓避世,非谓怀道者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京城表里,凡有一千餘寺,今日寥廓,鐘声罕闻。”
清 钮琇 《觚賸·贞白楼诗》:“﹝ 易庵 《贞白楼诗》﹞:‘风霜颇威厉,败叶走阶几,我庭日寥廓,一望尽披靡。’”
吴组缃 《一千八百担》一:“雨点打在上面,淅淅飒飒地响,衬托得这周遭分外岑寂寥廓。”
⒋ 空虚。
引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泰》:“天门开辟,牢户寥廓,桎梏解脱,拘囚纵释。”
晋 陆机 《叹逝赋》:“或冥邈而既尽,或寥廓而仅半。”
唐 李白 《志公画赞》诗:“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虚空其心,寥廓无主。”
⒌ 指虚无之境。
引前蜀 韦庄 《悼杨氏妓琴弦》诗:“魂归寥廓魄归烟,只住人间十八年。”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佳哉子能图,可以慰寂寞。相与验其身,他年在寥廓。”
⒍ 古代谓宇宙的元气状态。
引《素问·天元纪大论》:“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
《文选·贾谊<鵩鸟赋>》:“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李善 注:“寥廓忽荒,元气未分之貌也。”
晋 潘岳 《西征赋》:“潘子 凭軾西征,自京徂 秦,迺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⒎ 宽宏豁达。
引《汉书·邹阳传》:“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於威重之权,胁於位势之贵。”
颜师古 注:“寥廓,远大之度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今见陛下寥廓大度,同符 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唐 陈子昂 《蓟丘览古》诗:“邹子 何寥廓,谩説九瀛垂。”
明 屠隆 《王茂大<修竹亭稿>序》:“士之寥廓者语远,端亮者语壮。”
国语词典
寥廓 [liáo kuò]
⒈ 空旷、深远。
引《楚辞·屈原·远游》:「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⒉ 冷清、空洞。
引《文选·左思·咏史八首之七》:「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⒊ 形容气度宽宏。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宋玉含才,颇亦负俗,始造对问,以申其志,放怀寥廓,气实使之。」
寥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云阁释义:⒈阁名。秦二世 胡亥 建。《文选·张衡<东京赋>》:“迺构 阿房,起 甘泉,结 云阁,冠 南山。”薛综 注引《三辅故事》:“秦二世 胡亥 起 云阁,欲与山齐。”⒉泛指高耸入云的楼阁。《文选·扬雄<甘泉赋>》:“乘云阁而上下兮,纷蒙笼以棍成。”李善 注:“云阁,言高连云也。”三国 魏 曹植《节游赋》:“连云阁以远径,营观榭於城隅。”南朝 陈 张正见《赋得日中市朝满》:“云阁綺霞生,旗亭丽日明。”⒊状如楼阁的云层。南朝 陈 张正见《神仙篇》:“六龙驤首起云阁,万里一别何寥廓。”⒋指 云台。图画功臣名将之像
- 2.
埃尘释义:⒈尘土。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鉦鼓之声闻数百里。”唐 孟郊《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诗:“眼见枝上春,落地成埃尘。”宋 欧阳修《同年秘书丞陈动之挽词》之一:“富贵声名岂足论,死生荣辱等埃尘。”⒉喻尘世。汉 张衡《归田赋》:“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唐 白居易《奉和晋公侍中蒙除留守行及洛师感悦发中斐然成咏》:“鸞凤翱翔在寥廓,貂蝉萧洒出埃尘。”宋 范成大《西江有单鹄行》:“方知翅翎俊,可以凌埃尘。”⒊地面上。多见于戏曲。《再生缘》第五八回:“送出仪门登了轿,忙忙的,拦
- 3.
大廓释义:空虚寥廓。
- 4.
安贞释义:静而正。语本《易·坤》:“安贞吉……《彖》曰:安贞之吉,应地无疆。”汉 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坤为地道,《易》称安贞,阴气愤盛,则当静反动。”唐 杨炯《盂兰盆赋》:“上寥廓兮法天,下安贞兮象地。”
- 5.
寥廓释义:高远空旷:视野寥廓。寥廓的天空。
- 6.
嵺廓释义:⒈同“寥廓”。空虚貌。《楚辞·九辩》:“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⒉空旷高远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嵺廓而无天。”颜师古 注:“嵺廓,广远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寥廓”。
- 7.
常均释义:⒈指庸常之人。 《晋书·文苑传论》:“子安 幼标明敏,少蓄清思,怀天地之寥廓,赋辞人之所遗,特构新情,岂常均之所企!”《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夫有逸羣之才,必思冲天之据,盖俗之量,则僨常均之下。”胡三省 注:“常均,犹言平常也。”⒉犹常法。《文选·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道被如仁,功参微 管,本宜在常均之外。”吕向 注:“言人有大功如 管仲 者,则宜在寻常均禁之外。”⒊平常曲调,一般声韵。《文选·繁钦<与魏文帝笺>》:“声悲旧笳,曲美常均。”李善 注:“均者,亦律调五声之均也。”
- 8.
廖廓释义:⒈同“寥廓”。高远空旷。⒉借指天空。
- 9.
廫廓释义:寥廓,空阔。
- 10.
撇漩释义:撇开漩涡。指操舟的技巧。唐 杜甫《最能行》:“欹帆侧柂入波涛,撇漩捎濆无险阻。”清 王士禛《十八滩》诗之一:“长年聚羣力,撇漩出寥廓。”
- 11.
无地释义:⒈没有地方;没有土地。《战国策·赵策三》:“来年 秦 復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贵而挑 秦 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淮南子·泰族训》:“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沛然而施,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⒉没有大地。汉 扬雄《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歟!无天何生?无地何形?”⒊犹言看不见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范围广袤。《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儵忽而无见兮,听惝怳而无闻。”《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飞阁逶迤,下临无地。”张铣 注:“言阁高下临,见地若无也。”《
- 12.
未应释义:⒈犹不须。 宋 王安石《评定试卷》诗:“疑有高鸿在寥廓,未应回首顾张罗。”宋 陆游《遣兴》诗:“老去可怜风味在,未应山海混渔樵。”⒉犹不算;不是。唐 李白《梁园吟》:“东山 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宋 张纲《临江仙》词:“年方强仕未应迟。高风轻借便,一鶚看横飞。”⒊犹不曾。唐 李白《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嘆息未应闲。”唐 王维《听宫莺》诗:“游子未应返,为此始思乡。”宋 蔡伸《念奴娇》词:“云浪鳞鳞,兰舟泛泛,共载一轮月。五湖当日,未应此段奇絶。”⒋不应当。明 刘基《
- 13.
江山之助释义:原义:江山,不等同于山林皋壤、自然景物,而是指缘于朝廷斗争所造成的屈原的不幸的命运,是指社会政治因素,这才是成就屈《骚》的更重要的内因。助:仕途不幸有助于屈原抒发郁拂寥廓之气。
- 14.
江雪释义:诗篇名。 唐代柳宗元作。全文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在空旷凄清的背景下突出孤独的渔翁形象,意境寥廓高远,寄寓了作者自身傲世独立的形象,历来被人传诵。
- 15.
牢牢释义:⒈寥廓深远貌。⒉稳妥;牢固。⒊犹一直。表示动作持续不断或状态保持不变。
- 16.
经变释义:即变相。指据佛经故事所作的绘画、雕刻或说唱文学,用以宣传教义。《南史·夷貊传上·扶南国》:“及 大同 中,出旧塔舍利,敕市寺侧数百家宅地以广寺域,造诸堂殿并瑞像周回阁等,穷於轮奂焉。其图诸经变,并 吴 人 张繇 运手。繇 丹青之工,一时冠絶。”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杨庭光》:“杨庭光 与 吴(吴道子)同时,佛像、经变、杂画、山水极妙,颇有似 吴生 处,但下笔稍细耳。”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卢稜伽》:“卢稜伽,吴(吴道子)弟子也。画迹似吴,但才力有限,颇能细画,咫尺间山水寥廓,物像精备,经变、佛事是其所
- 17.
诳诱释义:欺骗诱惑。《三国志·吴志·周鲂传》:“此臣得以经年之冀愿,逢值千载之一会,輒自督竭,竭尽顽蔽,撰立牋草以誑诱 休 者,如别纸。”宋 司马光《上庞副枢论贝州事宜书》:“往年 保州 之役,威罚实行,今为恶者,必誑诱其徒曰:‘汝罪已大,出城必诛,保州 近事,足以为戒。’”清 恽敬《<金刚经>书后》之一:“其誑诱之术,矫僻之行,汪洋寥廓之谈,愈远而愈歧,则未有所抵也夫!”
- 18.
赳赳桓桓释义:《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又《鲁颂·泮水》:“桓桓于征,狄彼东南。”后遂以“赳赳桓桓”形容威武雄健貌。《汉书·赵充国传》:“在 汉 中兴,充国 作武,赳赳桓桓,亦绍厥后。”颜师古 注:“赳赳,劲也。桓桓,威也。”清 伤时子《苍鹰击·校迎》:“可惜赳赳桓桓的四百兆人哪,竟硬逼著,都化做弱虫性质,孽雁心肝!”亦省作“赳桓”。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八》:“夫西洋火药局多在空旷寥廓之区,无在城市稠密之地者。彼赳桓之武员,但图取携之便,不復顾及民生,岂知貽害如此之鉅哉!”太
- 19.
遗穗释义:⒈亦作“遗穟”。指收获农作物后遗落在田的谷穗。《列子·天瑞》:“林类 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於故畦,并歌并进。”张湛 注:“收刈后田中弃穀捃之也。”唐 白居易《观刈麦》诗:“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宋 郑侠《醉翁行赠黎师醇》:“愚闻天道高远不容人测度,无奈人能乐其乐,故有鼓琴重围,行歌遗穟,浩然充塞,不以世俗琐屑累寥廓。”金 元好问《十月四日往关南》诗之二:“野旷无遗穗,林疎有堕樵。”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收获时有遗穗可拾,平时呢?自然只好吃草根或者讨口了。”⒉犹馀粮。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