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七兵释义:⒈七兵尚书的省称。《北史·崔亮传》:“转都官尚书,又转七兵,领廷尉卿,加散骑常侍。”《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以右卫将军 宋弁 兼祠尚书,摄七兵事以佐之。”胡三省 注:“摄七兵事,摄尚书七兵曹事也。杜佑 曰:‘魏 始置五兵尚书,谓中兵,外兵,别兵,都兵,骑兵也。晋 又分中、外兵各为左右,后魏 遂为七兵尚书。’”⒉指由七情所产生的各种杂念。宋 苏舜钦《夜中》诗:“七兵乘间入,攻剽势向圮。”
- 2.
三狱释义:⒈三宗刑狱案件。《后汉书·桓帝纪赞》:“政移五倖,刑淫三狱。”李贤 注:“三狱谓 李固、杜乔;李云、杜众;成瑨、刘质 也。”按,此六人皆以直谏或遭谮下狱死或弃市。⒉由大理寺(廷尉)、都官(刑部)、御史台共同审理的狱案。《陈书·宣帝纪》:“其军国兴造、徵发、选序、三狱等事,前须详断,然后启闻。”
- 3.
中都释义:⒈京都。《史记·平准书》:“漕转 山东 粟,以给中都官。”司马贞 索隐:“中都,犹都内也。”《宋书·索虏传》:“使中都有鸣鸞之响,荒餘怀来苏之德。”宋 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例》:“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⒉指一般城市。五代 陈陶《泉州刺桐花咏》之三:“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
- 4.
为身释义:治身,修身。《管子·中匡》:“公曰:‘请问为身?’对曰:‘道血气以求长年长心长德,此为身也。’”《孔子家语·贤君》:“颜渊 将西游於 宋,问於 孔子 曰:‘何以为身?’子 曰:‘恭、敬、忠、信而已矣。’”宋 曾巩《答孙都官书》:“凡 巩 之学,盖将以学乎为身,以至於可以为人也。”
- 5.
公车司马令释义:汉 官名。掌管司马门和宫中的警卫事宜。属卫尉。《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卫尉,秦 官,掌宫门卫屯兵,有丞。景帝 初更名中大夫令,后元年復为卫尉。属官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賁三令丞。”颜师古 注引《汉官仪》:“公车司马掌殿司马门、夜徼宫中,天下上事及闕下凡所徵召皆总领之。”《后汉书·百官志二》:“公车司马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宫南闕门,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徵诣公车者。”刘昭 注引《献帝起居注》:“建安 八年,议郎 卫林 为公车司马令,位随将、大夫。旧公车令与都官、长史位从将、大夫,自 林 始。”
- 6.
卿士释义:⒈指卿、大夫。 后用以泛指官吏。《书·牧誓》:“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孙星衍 疏:“大夫卿士不云卿大夫士,盖以此士,卿之属也。”《史记·宋微子世家》:“殷 既小大好草窃姦宄,卿士师师非度,皆有罪辜,乃无维获,小民乃并兴,相为敌讎。”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谋及卿士,谋及庶人,国疑则询,国迁则询,议郎博士,非西官也。”⒉周 王朝的执政者。总管王朝的政事。《诗·小雅·十月之交》:“皇父 卿士,番 维司徒。”朱熹 集注:“卿士,六卿之外,更为都官,以总六官之事也。”《左传·隐公三年》:“郑武公
- 7.
夜昏释义:天刚黑的时候。《南史·徐孝克传》:“其第一即都官省,西抵阁道,年代久远,多有鬼怪。每夜昏之际,无故有声光,或见人著衣冠从井中出,须臾復没;或门閤自然开闭。”
- 8.
官店释义:⒈供商贾使用的官营店房。唐 李翱《疏绝进献》:“故有作官店以居商贾者,有酿酒而官沽者,其他杂率巧设名号,是皆夺百姓之利,亏三代之法,公託进献,因得自成其私,甚非太平之事也。”《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己酉,吴 命中书省,凡商税三十税一,多取者以违例论。改在都官店为宣课司,府、州、县官店为通课司。”《明史·食货志五》:“太祖 初,征酒醋之税,收官店钱。”⒉捕役拷问盗贼的地方。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献县 捕役 樊长,与其侣捕一剧盗。盗跳免,縶其妇於官店。”自注:“捕役拷盗之所,谓
- 9.
封圻释义:⒈封畿。《汉书·文帝纪》:“封圻之内,勤劳不处。”颜师古 注:“圻亦畿字。王畿千里。”⒉疆土。宋 梅尧臣《送何都官通判虔州》诗:“楚 越 封圻接,帆檣上下频。”郑观应《盛世危言·建都》:“惟当内修政事,外固封圻。”⒊指封疆大吏。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一·裕靖节公殉难》:“道光 年间,靖节公(裕谦)由知府荐擢封圻。”
- 10.
折身释义:⒈屈身。谓卑躬屈节。宋 王安石《都官郎中致仕周公墓志铭》:“又观古之士,能无折身以市于贵势,盖亦少也。”⒉转身。《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小夫人道:‘主管少待。’小夫人折身进去。”《醒世姻缘传》第八九回:“素姐 见势不好,折身夺门就跑。”艾芜《端阳节》三:“就把孩子抱回来放在灶房里,再折身出去的。”
- 11.
望气释义: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术。 观察云气以预测吉凶。《墨子·迎敌祠》:“凡望气,有大将气,有小将气,有往气,有来气,有败气,能得明此者,可知成败吉凶。”《汉书·宣帝纪》:“至 后元 二年,武帝 疾,往来 长杨、五柞宫,望气者言 长安 狱中有天子气,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狱繫者,轻重皆杀之。”明 都穆《都公谭纂》卷上:“友谅 中流矢死,两军莫之知,道人望气,语上曰:‘友谅 死矣。’”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六章:“只听到军中传说 闯王 的花马剑‘通灵’,夜间拔出来往往有一道异光上射斗、牛之间,凡是懂得望气的人们都能看见
- 12.
末业释义:古代指手工业、商业。 与称为“本业”的农业相对。《史记·货殖列传》:“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耕种之,茠鉏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廩,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唐 李翱《疏改税法》:“由是豪家大商,皆多积钱以逐轻重,故农人日困,末业日增。”宋 司马光《赠都官郎中司马君墓志铭》:“君昼夜服勤,不遗餘力,专以稼穡畜牧致饶给,不事奇衺末业。”
- 13.
梅尧臣释义: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古名宛陵,今属安徽)人。历任地方小官,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重视写作技巧,主张“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南宋刘克庄、陆游等均受其影响。有《宛陵先生集》。
- 14.
琐垣释义:琐,青琐;垣,紫垣。指朝廷。亦指京都官署或京官。
- 15.
白云司释义:刑部的别称。相传 黄帝 以云命官,秋官为白云。刑部属秋官,故称。亦指刑官。唐 卢中丞《送李先辈赴职郑州因献》诗:“几日赋诗秋水寺,经年起草白云司。”宋 王禹偁《送都官梁员外同年之江南转运》诗:“出职未吟红药树,转官新入白云司。”自注:“都官刑部正司。”明 王玉峰《焚香记·设宴》:“投赠愧无青玉案,追陪喜近白云司。”参见“白云”。
- 16.
白社释义:⒈地名。 在 河南省 洛阳市 东。晋 葛洪《抱朴子·杂应》:“洛阳 有道士 董威輦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陈子敍 共守事之,从学道。”亦见《晋书·隐逸传》。唐 吴筠《高士咏·董威辇》:“董京 依 白社,散髮咏玄风。”⒉地名。在 湖北省 荆门市 南。《清一统志·湖北·荆门州》:“白社,在 荆门州 南一百二十里。《名胜志》:古隐士之居,以白茅为屋,因名。唐 都官 郑谷 常居此。”⒊借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南朝 梁 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但某白社狂人,青緗末学。”唐 白居易《长安送柳大东归》诗
- 17.
矗矗释义:⒈高峻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於是乎崇山矗矗,巃嵸崔巍,深林巨木,崭巖嵾嵳。”南朝 宋 谢灵运《上留田行》:“循听一何矗矗。”《明史·外国传六·浡泥》:“矗矗高山,以镇王国。”清 钱谦益《王师二十四韵》:“丰碑并崇庙,矗矗夕阳西。”康有为《在桂林得佳石示桂中学者》诗:“桂山矗矗桂树直,神秀启闢必有先。”⒉重迭貌。宋 梅尧臣《依韵和孙都官河上写望》诗:“鱼腥矗矗桥边市,花暗深深竹里窗。”宋 司马光《夏夜》诗:“溽暑鬱不开,矗矗云万叠。”清 曹寅《望雨谣》:“海云矗矗吹龙风,玄芝倐变金芙蓉。”清
- 18.
罪徒释义:服刑的囚犯。《汉书·成帝纪》:“三辅 长无共张繇役之劳,赦奉郊县 长安、长陵 及中都官耐罪徒。”《清史稿·食货志一》:“罪徒当遣者,限年屯垦,已事释还。其欲留占业者,听。”
- 19.
蜡屐释义:⒈以蜡涂木屐。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或有诣 阮(阮孚),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色闲畅。”后因以“蜡屐”指悠闲、无所作为的生活。宋 辛弃疾《玉蝴蝶·叔高书来戒酒》词:“生涯蜡屐,功名破甑,交友摶沙。”康有为《苏村卧病写怀》诗:“拟经制礼吾何敢,蜡屐持筹事未分。”⒉涂蜡的木屐。唐 刘禹锡《送裴处士应制举》诗:“登山雨中试蜡屐,入洞夏里披貂裘。”宋 苏舜钦《关都官孤山四照阁》诗:“他年君挂朱轓后,蜡屐邛枝伴此行。”清 钮琇《觚賸·石言》:“蓬门昼掩,蜡屐生尘,有客
- 20.
西台释义:⒈官署名。御史台的通称。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唐 人本谓御史在 长安 者为西臺,言其雄剧,以别分司东都,事见《剧谈録》。本朝都 汴,谓 洛阳 为西京,亦置御史臺,至为散地。以其在西京,亦号‘西臺’,名同而实异也。”⒉官署名。中书省的别称。《文献通考·职官五》:“﹝中书省﹞ 后魏 亦谓之西臺…… 唐 武德 三年,復中书省。龙朔 二年改为西臺。”⒊官署名。刑部的别称。清 梁章鉅《称谓录·刑部》:“隋 改都官为刑部尚书。唐 天宝 中改为宪部,亦曰西臺。”⒋台名。宋 谢翱 哭 文天祥 处。在今 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