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兄 [zhū xiōng]
1. 所有同宗之兄。
诸兄 引证解释
⒈ 所有同宗之兄。
引《诗·小雅·黄鸟》:“言旋言归,復我诸兄。”
《东观汉记·和熹邓后传》:“太后自遭大忧,及 新野君,仍丧诸兄,常悲伤思慕,羸瘦骨立,不能自胜。”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彊而早世。”
诸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露朴释义:《后汉书·马援传》:“﹝ 援 ﹞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 况,欲就边郡田牧。
- 2.
冷嘲热駡释义:尖刻的嘲笑和谩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独立苍茫子<东京学界公愤始末告乡人父老兴学书>》:“诸兄父老知当时之光景乎,死者蹈海,生者病狂,愁云匝地,愤气填胸,百鬼环伺,羣魔揶揄,外人之冷嘲热駡,几於不可以人,而各方面之刺击,更非笔所殫述。”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一:“他一进一出要受学生们的冷嘲热骂,然而也不能不忍耐着装聋卖哑。”聂绀弩《汽油--艺术》:“《八十一梦》,只是一种游戏笔墨,重影射,多谴责,浮光掠影,冷嘲热骂,不脱《官场》《现状》窠臼。”
- 3.
女博士释义:⒈女性博士官。 《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后三岁失父”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魏书》:“﹝ 甄皇后 ﹞年九岁,喜书,视字輒识,数用诸兄笔砚,兄谓后言:‘汝当习女工。用书为学,当作女博士邪?’”⒉后用作对才女的美称。
- 4.
感悼释义:感伤哀悼,伤感。《三国志·吴志·阚泽传》:“六年冬卒,权 痛惜感悼,食不进者数日。”晋 王彪之《与诸兄弟方山别》诗:“丝染 墨 悲叹,路岐 杨 感悼。”宋 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之三:“使君新篇韵险絶,登眺感悼随嘲咍。”
- 5.
报书释义:回信。汉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言一何鄙!’”唐 杜甫《重过何氏》诗:“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三·癸未丙戌会元》:“是年録文大半出 王 手笔,其父子最相知信,自谓此録冠絶前后,乃子必惊赏无疑,及报书至,更无他言,但云此録此卷行世之后,吾父勿復谈文可也。”清 金农《寄家书呈江上诸兄弟》诗:“燧易星迴远报书,乡愁和疟笑驱除。”
- 6.
早世释义:过早地死去;夭死。《左传·昭公三年》:“则又无禄,早世殞命,寡人失望。”《后汉书·桓帝纪》:“曩者遭家不幸,先帝早世。”李贤 注:“谓 顺帝 崩也。”唐 韩愈《与崔群书》:“僕家不幸,诸父诸兄皆康彊早世,如僕者又可以图於久长哉?”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第二章:“父 达初,早世。”
- 7.
星回释义:⒈见“星回”。⒉亦作“星迴”。星宿视运动回转故位。谓一年将尽。《礼记·月令》:“﹝季冬之月﹞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且更始。”孔颖达 疏:“谓二十八宿随天而行,每日虽周天一匝,早晚不同,至於此月,復其故处。”晋 陆机《演连珠》之一:“日薄星迴,穹天所以纪物。”清 金农《寄家书呈江上诸兄弟》诗:“燧易星迴远报书,乡愁如疟笑驱除。”
- 8.
笔砚释义:⒈亦作“笔研”。笔和砚。泛指文具。《三国志·魏志·后妃传》“文昭甄皇后”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魏书》:“年九岁,喜书,视字輒识,数用诸兄笔砚。”《世说新语·方正》“夏侯玄”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魏氏春秋》:“正始 中,护军 曹爽 诛,徵为太常,内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笔研。”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罗列盘琖於地,盛菓木、饮食、官誥、笔研、筭秤等,经卷鍼綫,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徵兆。”清 昭槤《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时举朝失色,无敢与笔砚者。”⒉指文墨书
- 9.
让梨释义:相传 汉 孔融 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辄取其小者。 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事见 晋 张隐《文士传·孔融》、《后汉书·孔融传》“融 幼有异才”李贤 注引《孔融家传》。后因以“让梨”作为兄弟友爱谦让的典故。
- 10.
赘居释义:⒈谓做赘婿长住妇家。明 宋濂《故绍庆路儒学正柳府君墓志铭》:“颖,信 之 永丰 尉,赘居 兴贤 女氏。”明 汤显祖《邯郸记·闺喜》:“卢郎 未老因缘大,赘居 崔氏 清河。”清 陈维崧《四弟子万诗序》:“弟揖余言曰:‘弟不幸,赘居妇家,离诸兄僻远,自伤年少而孤,未得一日之优游,挟书以学。’”⒉客居。明 黄淮《静庵徐先生墓表》:“先生躡屩负笈从之游,深有所领悟,遂赘居 永嘉,以便力学。”
- 11.
越次释义:⒈越级;破格。《汉书·王莽传上》:“臣以外属,越次备位。”唐 白居易《为宰相让官表》:“臣有何功德?有何才能?越次超伦,忽承此命。”宋 范仲淹《上枢密书》:“朝廷过听,越次寄任,拳拳负荷,不能无忧。”⒉越出序列;越出位次。《列子·仲尼》:“伯丰子 之从者越次而进。”《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子仪 未应。珙 越次言曰:‘公何不言!’”《西游补》第十五回:“越次者取首级。”清 刘大櫆《赠大夫闵公传》:“值公事,则恂恂随诸兄后,未尝敢越次儳言。”
- 12.
轻侠释义:⒈谓为人轻生重义而勇于急人之难。《三国志·吴志·凌统传》:“父 操,轻侠有胆气。”《资治通鉴·梁武帝大通二年》:“魏 员外散骑常侍 高乾,祐 之从子也,与弟 敖曹、季氏 皆喜轻侠,与 魏 主有旧。”金松岑《文学上之美术观》:“短簫鐃歌,表其清壮;横吹边奏,寄其悲凉;《鞞舞》五曲,显 荆楚 轻侠之态。”⒉指轻生重义而勇于急人之难的人。《汉书·何并传》:“初,邛成太后 外家 王氏 贵,而侍中 王林卿 通轻侠,倾京师。”《北史·薛安都传》:“安都 少驍勇,善骑射,颇结轻侠,诸兄患之。”清 恽敬《与宋于廷书》:“
- 13.
顿头释义:磕头。汉 应劭《风俗通·十反·巴郡太守太山但望》:“﹝ 但望 ﹞辞谢太守太尉 李固,谢与相见,顿头流血。”唐 韩愈《孟东野失子》诗:“大灵顿头受,即日以命还。”《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汗妻 乙氏 及 盛妃 皆泣涕请 盛 於汗,盛妃 復顿头於诸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