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āng,(1) 纠正;匡正。匡谬。(2) 救。【组词】:匡救。匡复。匡时济世。(3) 辅助,帮助。【组词】:匡助。匡扶。匡我不逮(帮助我所做不到的)。(4) 粗略计算,估计,预料。【组词】:匡算。匡计。(5) 古同“筐”。(6) 姓。
sú,(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组词】: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组词】: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组词】:俗气。俗物。鄙俗。粗俗。庸俗。(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组词】:俗人。世俗。僧俗。凡夫俗子。
1. 匡正时俗。
3. 传说中的人物。一说名“匡裕”。出自殷、周之际,又传为周武王时或秦末人。兄弟七人学仙得道,结庐隐居于南障山。故世称南障山为庐山、匡山、匡庐,尊匡俗为匡神。
⒈ 匡正时俗。
引《魏书·逸士传序》:“比夫迈德弘道,匡俗庇民,可得而小,不可得而忽也。”
⒉ 传说中的人物。一说名“匡裕”。出自 殷、周 之际,又传为 周武王 时或 秦 末人。兄弟七人学仙得道,结庐隐居于 南障山。故世称 南障山 为 庐山、匡山、匡庐,尊 匡俗 为 匡 神。参见“匡神”。
引丰子恺 《庐山面目》:“周朝 的 匡俗 曾经在这里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