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谗言 谗言的意思
chányán

谗言

简体谗言
繁体讒言
拼音chán yán
注音ㄔㄢˊ ㄧ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án,(1) 在别人面前说陷害某人的坏话。【组词】:谗言。谗害。谗佞。进谗。信谗。

yán,(1) 讲,说。【组词】: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组词】: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3) 汉语的字。【组词】: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4) 语助词,无义。【组词】: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5) 姓。

基本含义

指别人故意说出或散布的诽谤、中伤的言辞或谣言。

谗言的意思

谗言 [chán yán]

1. 诽谤或挑拨离间的话。

不可轻信谗言。

[calumny; slanderous talk;]

谗言 引证解释

⒈ 说坏话毁谤人。亦指坏话,挑拨离间的话。

《书·盘庚下》:“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
孔 传:“汝勿共怒我,合比凶人而妄言。”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世道难於剑,谗言巧似笙。”
清 唐孙华 《赠同年赵蒙泉》诗:“是时轻薄曹,谗言犹煽构。”
何其芳 《画梦录·淳于棼》:“谗言的流布使我郁郁不乐。”


国语词典

谗言 [chán yán]

⒈ 毁谤他人的言语。

《诗经·小雅·青蝇》:「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三国演义·第六五回》:「吾本领张鲁兵来救益州,谁想张鲁听信杨松谗言,反欲害我。」

诽语


谗言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诽语释义:不符事实,中伤他人的话语。

谗言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忠言释义:诚恳劝告的话:忠言逆耳。

谗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言陷人释义:陷:陷害。进谗言去陷害人。
    • 2.
      三至之谗释义:谗:谗言,坏话。形容经反复传播,影响恶劣的诽谤性言语。
    • 3.
      不解怨释义:不肯原谅他人,饶恕他人的好说谗言的意思。
    • 4.
      中涂释义:⒈亦作“中途”。 半路;途中。《列子·力命》:“中涂遇 东郭 先生。”唐 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中途不遇人,直到尔门前。”宋 司马光《重经车辋谷》诗:“中涂太息坐磐石,涕泗不觉双滂沱。”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日前寄上《文学报》四份,收到否?该报似中途遗失的颇多。”⒉指事情的进程中。《楚辞·刘向<九叹·逢纷>》:“始结言於庙堂兮,信中涂而叛之。”王逸 注:“今信用谗言,中道而更背我也。”宋 范仲淹《和葛闳寺丞接花歌》:“中途得罪情多故,刻木在前何敢诉。”邹韬奋《民众的要求》:“中途决不妥协,那
    • 5.
      交谮释义:共进谗言。
    • 6.
      亿忌信谗释义:亿忌:通“意忌”,猜忌;谗:谗言。怀疑忌妒,听信谗言。
    • 7.
      众毁销骨释义:指众多的毁谤,可以销熔人的骨骼。比喻谗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 8.
      佞口释义:⒈谗佞人之口。指谗言。⒉利口;巧嘴。
    • 9.
      侈哆释义:⒈口大张貌。语本《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清许缵曾《睢阳行》:“祝史乘机垄断张,阿母新来口侈哆。”因以谓谗言中伤。⒉形容器物开张。⒊环列,罗列。⒋犹骄纵。
    • 10.
      冤谗释义:诬人致罪的谗言。
    • 11.
      协比释义:⒈勾结;依附。 《书·盘庚下》:“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孔 传:“汝勿共怒我,合比凶人而妄言。”陆德明 释文:“比,毗志反。”《三国志·蜀志·姜维传》:“而宦官 黄皓 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 阎宇 与 皓 协比。”《旧唐书·李渤张仲方等传论》:“南纪(李汉)有良史才,足以自立,而协比权幸,颠沛终身。”《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兴元年》:“丁谓 与 雷允恭 协比专恣,内挟太后,同列无如之何。”⒉谓与人和睦、融洽。《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诗》曰:‘协比其邻,昏姻孔云。’”杨伯峻 注:“《诗·小雅·正月》句
    • 12.
      口事释义:口舌之事。指进谗言。
    • 13.
      司败释义:⒈官名。即司寇。《左传·文公十年》:“臣免於死,又有谗言,谓臣将逃,臣归死於司败也。”杜预 注:“陈 楚 名司寇为司败。”⒉泛指司法机关。《周书·文帝纪上》:“臣不能式遏寇虐,遂使乘舆迁幸。请拘司败,以正刑书。”宋 岳飞《奏乞本军进讨刘豫札子》:“死有餘罪,敢逃司败之诛。”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下》:“先生言一旦遘此鞠凶,臣即不致死於贼,亦当归死,司败席藁以待。”参见“司寇”。
    • 14.
      听谗释义:听信谗言。
    • 15.
      唌唌释义:形容频进谗言。
    • 16.
      唼佞释义:谗言。
    • 17.
      嚣谗释义:喧嚣的谗言。
    • 18.
      堲谗释义:疾恶谗言。
    • 19.
      奸谗释义:⒈亦作“奸谗”。谗言。⒉进谗言的奸臣。
    • 20.
      奸馋释义:解释为谗言、奸诈狡猾。

谗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言陷人释义:陷:陷害。进谗言去陷害人。
    • 2.
      三至之谗释义:谗:谗言,坏话。形容经反复传播,影响恶劣的诽谤性言语。
    • 3.
      不解怨释义:不肯原谅他人,饶恕他人的好说谗言的意思。
    • 4.
      中涂释义:⒈亦作“中途”。 半路;途中。《列子·力命》:“中涂遇 东郭 先生。”唐 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中途不遇人,直到尔门前。”宋 司马光《重经车辋谷》诗:“中涂太息坐磐石,涕泗不觉双滂沱。”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日前寄上《文学报》四份,收到否?该报似中途遗失的颇多。”⒉指事情的进程中。《楚辞·刘向<九叹·逢纷>》:“始结言於庙堂兮,信中涂而叛之。”王逸 注:“今信用谗言,中道而更背我也。”宋 范仲淹《和葛闳寺丞接花歌》:“中途得罪情多故,刻木在前何敢诉。”邹韬奋《民众的要求》:“中途决不妥协,那
    • 5.
      交谮释义:共进谗言。
    • 6.
      亿忌信谗释义:亿忌:通“意忌”,猜忌;谗:谗言。怀疑忌妒,听信谗言。
    • 7.
      众毁销骨释义:指众多的毁谤,可以销熔人的骨骼。比喻谗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 8.
      佞口释义:⒈谗佞人之口。指谗言。⒉利口;巧嘴。
    • 9.
      侈哆释义:⒈口大张貌。语本《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清许缵曾《睢阳行》:“祝史乘机垄断张,阿母新来口侈哆。”因以谓谗言中伤。⒉形容器物开张。⒊环列,罗列。⒋犹骄纵。
    • 10.
      冤谗释义:诬人致罪的谗言。
    • 11.
      协比释义:⒈勾结;依附。 《书·盘庚下》:“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孔 传:“汝勿共怒我,合比凶人而妄言。”陆德明 释文:“比,毗志反。”《三国志·蜀志·姜维传》:“而宦官 黄皓 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 阎宇 与 皓 协比。”《旧唐书·李渤张仲方等传论》:“南纪(李汉)有良史才,足以自立,而协比权幸,颠沛终身。”《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兴元年》:“丁谓 与 雷允恭 协比专恣,内挟太后,同列无如之何。”⒉谓与人和睦、融洽。《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诗》曰:‘协比其邻,昏姻孔云。’”杨伯峻 注:“《诗·小雅·正月》句
    • 12.
      口事释义:口舌之事。指进谗言。
    • 13.
      司败释义:⒈官名。即司寇。《左传·文公十年》:“臣免於死,又有谗言,谓臣将逃,臣归死於司败也。”杜预 注:“陈 楚 名司寇为司败。”⒉泛指司法机关。《周书·文帝纪上》:“臣不能式遏寇虐,遂使乘舆迁幸。请拘司败,以正刑书。”宋 岳飞《奏乞本军进讨刘豫札子》:“死有餘罪,敢逃司败之诛。”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下》:“先生言一旦遘此鞠凶,臣即不致死於贼,亦当归死,司败席藁以待。”参见“司寇”。
    • 14.
      听谗释义:听信谗言。
    • 15.
      唌唌释义:形容频进谗言。
    • 16.
      唼佞释义:谗言。
    • 17.
      嚣谗释义:喧嚣的谗言。
    • 18.
      堲谗释义:疾恶谗言。
    • 19.
      奸谗释义:⒈亦作“奸谗”。谗言。⒉进谗言的奸臣。
    • 20.
      奸馋释义:解释为谗言、奸诈狡猾。

谗言造句

1.宋徽宗因为听信秦桧的谗言,向金求和,结果引狼入室,金兵大举南下,夺得政权。

2.你不要听信谗言佞语,冤枉好人。

3.听信谗言只会害自己。

4.古代一些昏君听信奸臣的谗言,杀害了许多忠良。

5.宋徽宗因为听信秦檜的谗言,向金求和,结果引狼入室,金兵大举南下,夺得政权。

6.你不深入了解我的忠心,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发怒。

谗言(chany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谗言是什么意思 谗言读音 怎么读 谗言,拼音是chán yán,谗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谗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