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明治 明治的意思
míngzhì

明治

简体明治
繁体
拼音míng zhì
注音ㄇㄧㄥˊ ㄓ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ng,(1) 亮,与“暗”相对。【组词】:明亮。明媚。明净。明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组词】: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3) 懂得,了解。【组词】: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4) 公开,不隐蔽。【组词】:明说。明讲。明处。(5) 能够看清事物。【组词】: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6) 睿智。【组词】:英明。贤明。明君。(7) 视觉,眼力。【组词】:失明。(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例句】: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组词】:明日。明年。(10) 中国朝代名。【组词】:明代。(11) 姓。

zhì,(1) 管理,处理。【组词】:治理。治家。治丧。治标。治本。治国安邦。自治。统治(a.管理;b.分配)。(2) 整理。【组词】:治河。治水。(3) 惩办。【组词】:治罪。处(chǔ)治。(4) 医疗。【组词】:治病。治疗。医治。(5) 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组词】:治蝗。治蚜虫。(6) 从事研究。【组词】:治学。治史。(7) 安定。【组词】:治世。治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治。(8) 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组词】:府治。治所。(9) 姓。

基本含义

明亮而有治理的时代

明治的意思

明治 [míng zhì]

1. 修明政事。日本天皇睦仁的年号(公元1868-1912年)。

明治 引证解释

⒈ 修明政事。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天设三光以照记,天子立公卿以明治。”
《魏书·世宗纪》:“任贤明治,自昔通规;宣风赞务,实惟多士。”

⒉ 日本 天皇 睦仁 的年号(公元1868-1912年)。

鲁迅 《现代日本小说集·关于作者的说明》:“夏目 的著作……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 明治 文坛上的 新江 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
郁达夫 《日本的文化生活》:“明治 维新,到现在不过七八十年,而整个国家的进步,却尽可以和有千馀年文化在后的 英 法 德 意 比比。”


国语词典

明治 [míng zhì]

⒈ 日本明治天皇的年号(西元1867~1912)​。


明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伊藤博文释义:(1841—1909)日本首相。早年参与尊王攘夷和倒幕运动,并参与明治维新。鼓吹对外侵略,策划并发动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1906年任朝鲜总督。1909年被朝鲜爱国者刺死。
    • 2.
      幕府制度释义:日本封建时代的一种军事集权政治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统治大权归封建武士首领“将军”,天皇形同虚设。因将军居处称为“幕府”,所以称“幕府制度”。从1192年开始,历经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至1868年明治维新前结束。
    • 3.
      幕府释义:⒈旧时将帅办公的地方。 因将帅出征时住帐幕,故名。⒉日本明治以前执掌全国政权的军阀的办公处所。也借指军阀。
    • 4.
      明天历释义:历法名。宋 治平 二年 周琮 等所造的新历。琮 撰有《义略》冠于历首,说明治历源流,并评论古历的得失。因测算不甚精密,仅行三年即罢。参阅《宋史·律历志七、八》。
    • 5.
      明治释义:⒈修明政事。 汉 桓宽《盐铁论·相刺》:“天设三光以照记,天子立公卿以明治。”《魏书·世宗纪》:“任贤明治,自昔通规;宣风赞务,实惟多士。”⒉日本 天皇 睦仁 的年号(公元1868-1912年)。鲁迅《现代日本小说集·关于作者的说明》:“夏目 的著作……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 明治 文坛上的 新江 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郁达夫《日本的文化生活》:“明治 维新,到现在不过七八十年,而整个国家的进步,却尽可以和有千馀年文化在后的 英 法 德 意 比比。”
    • 6.
      浚明释义:明治,治理清明。《书·皋陶谟》:“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蔡沉 集传:“浚,治也。亮亦明也。有家,大夫也。有邦,诸侯也。浚明亮采皆言家邦政事明治之义。”宋《沂宿太守问候》:“行邮阔略,旷驰款啟之音;大府重深,徒仰浚明之德。”《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至於命令之下,以及詔除之行,论议所移,纲条益紊,爰申戒告,以厉浚明。”
    • 7.
      烛理释义:⒈英明治理。⒉考察事理。
    • 8.
      霸府释义:⒈指 晋、南北朝 和 五代 时势力强大,终成王业的藩王或藩臣的府署。 《晋书·孔愉丁潭等传论》:“咸以篠簜之材,邀缔构之运,策名霸府,骋足高衢。”《梁书·臧盾传》:“高祖 平京邑,霸府建,引为驃骑刑狱参军。”《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上》:“重念 太祖皇帝,尝开霸府,有事四方。”⒉借指藩王或藩臣。《北齐书·崔季舒传》:“虽迹在 魏 朝,而心归霸府,密谋大计,皆得预闻。”参见“开府”。⒊指 日本 明治 维新前实际掌握政权的藩臣。章炳麟《訄书前录·客帝匡谬》:“而二千年之以帝王自号者,特犹 周 之 桓 文,日
    • 9.
      靖国神社释义:日本祭祀阵亡官兵的地方。1869年建于东京。原名“东京招魂社”。1879年改现名。其中供奉着自明治维新以来在历次战争中阵亡的二百余万名官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犯。以前每年春、秋由天皇或皇室代表主持大祭,曾是宣扬军国主义、鼓吹侵略政策的场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宪法规定,国家不参与靖国神社的祭祀活动。但仍有不少军国主义分子借该处祭祀侵略者亡灵,试图复活军国主义,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 10.
      顽然释义:⒈愚钝无知貌。唐 韩愈《答张籍书》:“顽然不入者,亲以言諭之。”清 戴名世《<困学集>自序》:“况余才质鲁钝,顽然无所得於心。”⒉自然质朴貌。明 袁宏道《与陶石篑书》:“西山 若无诸大梵刹,便顽然一冈矣。”⒊顽固而不知变通貌。梁启超《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敬告政府诸公》:“昔 日本 当 明治 十一二年以后,人民之要求国会者风起水涌,其政府顽然不动。”
    • 11.
      鼍鼓释义:⒈亦作“鼉皷”。用鼍皮蒙的鼓。其声亦如鼍鸣。《诗·大雅·灵台》:“鼉鼓逢逢。”陆玑 疏:“﹝鼉﹞其皮坚,可以冒鼓也。”唐 温庭筠《昆明治水战词》:“鼉鼓三声报天子,雕旗兽舰凌波起。”明 沉鲸《双珠记·遇赦调边》:“鸡竿鼉皷,制出金门传唱,特与人间解网。”清 黄永《龙衣舟行》:“逢逢鼉鼓溪边过,百尺楼船万钧柁。”⒉鼍鸣声。唐 许浑《赠所知》诗:“湖日似阴鼉鼓响,海云纔起蜃楼多。”金 刘迎《海上》诗:“蜃楼春作市,鼉鼓暮催衙。”

明治(ming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明治是什么意思 明治读音 怎么读 明治,拼音是míng zhì,明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明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