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卒 [guǐ zú]
1. 鬼兵中之士卒。
3. 汉张鲁五斗米道初级道徒的称谓。
鬼卒 引证解释
⒈ 鬼兵中之士卒。
引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为此牌仰沿路把守关隘鬼卒,即将该魂验实放行,毋得勒索留滞,致干未便。”
鲁迅 《呐喊·社戏》:“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
⒉ 汉 张鲁 五斗米道初级道徒的称谓。
引《后汉书·刘焉传》:“鲁 遂自号‘师君’。其来学者,初名为‘鬼卒’,后号‘祭酒’。”
国语词典
鬼卒 [guǐ zú]
⒈ 称阴间的小鬼。
例如:「阎罗殿里牛头马面众鬼卒,排列于两侧。」
⒉ 汉末张鲁自立为道教师君,称其信徒为「鬼卒」。
引《三国志·卷八·魏书·张鲁传》:「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
鬼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牛头释义:⒈牛的头。 ⒉牛头形的酒尊。⒊佛教指地狱中的牛头鬼卒。⒋见“牛头旃檀”。
- 2.
牛头夜叉释义:佛教指地狱里的鬼卒。
- 3.
牛头阿旁释义:亦作“牛头阿傍”。亦作“牛首阿旁”。佛教谓地狱中的鬼卒。语本《五苦经》:“狱卒名阿帝,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法苑珠林》卷八四引《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牛头阿傍,以三股铁叉,叉人内著鑊汤中,煮之令烂。”宋洪迈《夷坚乙志·李孝寿》:“贵人就坐,女妓环列左右,忽拊掌一声,悉变为牛头阿旁之属,奇形丑貌,可怖可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薨》:“﹝魏经歷﹞言一出,即有牛首阿旁执公父至,即以利叉刺入油鼎。”吕湛恩注:“牛首阿旁,恶鬼名。”鲁迅《朝花夕拾·无常》:“我也没有研究过小乘佛教的经典,但据耳食
- 4.
牛头马面释义:迷信传说阎王手下的两个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头像马。比喻各种阴险丑恶的人。
- 5.
积愫释义:多年的真情。 清 程麟《此中人语·吴某》:“每於鬼卒出外时,夫妇倾叙积愫,几不欲返。”《人民文学》1979年第2期:“他把我搂起,一倾积愫,泪水汪汪了。”《新华文摘》1981年第11期:“﹝副队长﹞却是真正能够了解他,能够看透他的人,和这样的人相处才可以痛痛快快地倾吐积愫。”
- 6.
米道释义:即五斗米道。晋 常璩《华阳国志·汉中志》:“汉 末,沛国 张陵 学道於 蜀 鹤鸣山,造作道书,自称‘太清玄元’,以惑百姓。陵 死,子 衡 传其业;衡 死,子 鲁 传其业…… 初平 中,﹝ 益州 牧 刘焉 ﹞以 鲁 为督义司马,住 汉中,断谷道。鲁 既至,行宽惠,以鬼道教立义舍,置义米义肉其中,行者取之,量腹而已,不得过多,云鬼病之。其市肆贾平亦然。犯法者三原而后行刑。学道未信者谓之鬼卒,后乃为祭酒。巴 汉 夷民多便之。其供道限出五斗米,故世谓之米道。”参见“五斗米道”。
- 7.
谚号释义:谓以鄙俗的称呼加于人或物。 谚,通“ 喭 ”。 唐 法琳 《辨正论·九箴》:“自 黄 老 风浇,容服亦变,非道非俗,谚号门人,善诅善駡,古名鬼卒。”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稍东折,遇方石中横,谚号为‘棺材石’。”
- 8.
跑五方释义:旧时一种迷信,几个人扮了鬼卒,开了花脸,拿着钢叉,往各处奔跑,算是驱逐野鬼的意思。
- 9.
阿房释义:⒈指阿房宫。⒉梵语。地狱中鬼卒名。
- 10.
阿旁释义:亦作“阿傍”。梵语。地狱中鬼卒名。
- 11.
阿鼻鬼释义:指阿鼻地狱里的鬼卒。
- 12.
马面释义:⒈长形的脸面。⒉迷信传说阎王手下的鬼卒,头像马首。⒊古时沿着城墙所建的一系列在平面上凸出于墙面外的墩台。其作用是加固城体,便于观察和夹击攻城敌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