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谦 [zì qiān]
1. 自抱谦逊态度。
例自谦之辞。
英[be modest; be self-effacing;]
自谦 引证解释
⒈ 自我谦逊。
引《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帝不纳。常自谦无德。”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为人不可不辨者,柔之与弱也,刚之与暴也……自谦之与自贱也,似是而非。”
《再生缘》第十四回:“千依百顺休骄傲,悦色和容要自谦。”
⒉ 自足;心安理得。
引《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朱熹 集注:“谦读为慊。慊,快也,足也……以自快足於己也。”
国语词典
自谦 [zì qiān]
⒈ 谦抑自处而不夸耀。
引《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常自谦无德,每郡国所上,辄抑而不当,故史官罕得记焉。」
反自满 自负 自夸
自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二释义:一两个;少数:一二知己。略知一二(自谦所知不多)。
- 2.
一介野生释义:一介:一个。一个鄙野的书生。常用作自谦之词。
- 3.
一杯薄酒释义:指在向人敬酒时的一种自谦的说法,表示自己的敬意一杯酒表达不了。
- 4.
一芹之微释义:一棵芹菜那样微小的东西。常自谦礼物微薄之词。
- 5.
三千愚人释义:一个形容自谦的词语,也有人说是形容自大的词语。
- 6.
下妾释义:犹言贱妾。古代女子自谦之词。《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齐侯 归,遇 杞梁 之妻於郊,使弔之。辞曰:‘殖 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於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弔。’”孔颖达 疏:“下,犹贱,谦言贱妾也。”宋 吴淑《江淮异人录·耿先生》:“陛下尝不信下妾之术,今日面观,可復不信耶!”
- 7.
不才释义:⒈没有才能(多用来表示自谦):弟子不才。不才之士。⒉“我”的谦称:其中道理,不才愿洗耳聆教。
- 8.
不揆梼昧释义:自谦之词。谓不自量,愚昧无知。
- 9.
不揆释义:自谦之词。不自量。
- 10.
不敏释义:不聪明(常用来表示自谦):敬谢不敏。
- 11.
不敢自专释义:自专:擅自专断。 不敢自作主张,独自行事。有自谦的意思。
- 12.
不类释义:⒈不善。⒉作自谦之词,犹不肖。⒊不同;不象。⒋不及于,不包括。
- 13.
不腆之酒释义:不腆:不丰厚。自谦之词,意思是不丰盛的酒席。出处:《仪礼·燕礼》:“寡君有不腆之酒。”
- 14.
丑末释义:自谦之词。 谓鄙陋微贱。
- 15.
乏善足陈释义:没有什么德业上的增益足以告诉对方。自谦语。
- 16.
乡里迓鼓释义:乡间俗曲。亦自谦音乐的俚俗、不高明。
- 17.
人微望轻释义:指身份低下,资望不足。多用作自谦之词。
- 18.
代匠释义:语出《老子》:“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后多用作自谦之词。比喻在名家高手面前,容易显出自己的拙劣。
- 19.
以勤补拙释义:用勤奋补救笨拙,含有自谦之意。
- 20.
余憾释义:遗憾。明 王守仁《大学古本问》:“夫然后吾心快然无復餘憾而自谦矣。”清 昭槤《啸亭杂录·台湾之役》:“踰年,復为礼部尚书,卒终於任,至今 臺 民犹有餘憾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