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算 [nián suàn]
1. 犹年龄。
年算 引证解释
⒈ 犹年龄。
引《太平广记》卷三七七引 南朝 齐 祖冲之 《述异记》:“君年算虽少,然先有福业,应受显要。”
唐 罗隐 《简令生日》诗:“龟衔玉柄增年算,鹤舞琼筵献寿杯。”
前蜀 杜光庭 《徐耕司空九曜醮词》:“解已成之灾厄,赦既往之罪尤……潜增年算,克赐乂安。”
年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公元释义:国际通用的公历的纪元,是大多数国家纪年的标准,从传说的耶稣诞生那一年算起。我国从1949年正式规定采用公元纪年,同时继续保留使用农历。
- 2.
公历释义:阳历的一种,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通常所说的阳历即指公历。一年365天,分为十二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为大月,每月31天,四、六、九、十一月为小月,每月30天,二月是28天。因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为365天5小时48分45秒(太阳年),所以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闰年在二月末加一天,全年是366天。闰年的计算法是:公元年数能够用4整除的是闰年(如1960年),能够用100整除的是平年(如1900年),能够用100整除也能用400整除的是闰年(如2000年)。纪元是从传说的耶稣生年算起。也叫格
- 3.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释义:每天算下来没有多少,一年算下来就很多了。比喻积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很大收获。
- 4.
槁榇释义:谓死亡。 明 顾起纶《国雅品·士品四·卢少楩》:“斯人也,乃有斯厄,平反甫释,而年算靡永,卒槁櫬於空门。此天之未定者也。”
- 5.
玉牒释义:⒈古代帝王封禅、郊祀的玉简文书。《史记·孝武本纪》:“封 泰山 下东方,如郊祠 泰一 之礼。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祕。”唐 刘肃《大唐新语·郊禅》:“开元 十三年,玄宗 既封禪,问 贺知章 曰:‘前代帝王何故秘玉牒之文?’知章 对曰:‘玉牒本通神明之意,前代帝王所求各异,或祷年算,或求神仙,其事微密,故外人莫知之。’”宋 王禹偁《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祈福不劳藏玉牒,礼天须至用金泥。”⒉记载帝王谱系、历数及政令因革之书。至 宋 代,每十年一修。《新唐书·百官志三》:“﹝ 宗正寺 ﹞知图
- 6.
算作释义:犹当作。鲁迅《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我的作品在《新青年》上,步调是和大家大概一致的,所以我想,这些确可以算作那时的‘革命文学’。”徐迟《哥德巴赫猜想·向着二十一世纪》:“如果也把三十八年算作一挥间,那么弹指一挥间,就已到了二○一五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