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 [jìn wáng]
1. 李克用,沙陀族(其父姓朱邪,名赤心,有功于唐朝,赐姓名为李国昌),因出兵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受封为晋王。为其一目失明,绰号独眼龙,为李存勗之继父?
英[king of Jin in Tang Dynasty;]
晋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语释义:⒈晋王衍向阮修问老庄与儒教异同,修以“将无同”三字答之,犹言该是相同吧。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以指应对隽语。⒉指宋赵鼎评论邵伯温的三句话。
- 2.
不通释义:⒈阻塞;不通达。《左传·成公十三年》:“东道之不通,则是 康公 絶我好也。”《楚辞·九辩》:“閔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⒉不相往来。《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近且婚媾不通,兄弟乖絶。”⒊不共同使用。《礼记·内则》:“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⒋不明白;不了解。《汉书·哀帝纪》:“皇天降非材之佑,汉 国再获受命之符,朕之不德,曷敢不通!”三国 魏 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冲 等不通大体,敢以陈闻。”王愿坚《普通劳动者》:“说着,他动了真气,象不屑于和这个不通
- 3.
义儿军释义:唐 末 晋王 李克用 选择勇士 李嗣昭(本姓 韩)、李嗣本(本姓 张)、李存信(本姓 张)、李存孝(本姓 安)等为养子,任为将校,组成部队号“义儿军”。
- 4.
争长黄池释义:春秋时吴王、晋王在黄池会面,争做盟长。 现比喻争夺权力,占据上风。
- 5.
二王释义:⒈指两个天子。 ⒉指封王爵的二人。⒊同时齐名的王姓二人。(1)晋王戎和王衍。
- 6.
五公释义:⒈五个达官或封公爵者的合称。指西汉张汤、杜周、萧望之、冯奉世、史丹。⒉五个达官或封公爵者的合称。指东汉袁安、子敞、孙汤、汤子逢、逢弟隗。⒊五个达官或封公爵者的合称。指晋葛旟、路秀、卫毅、刘真、韩泰。⒋五个达官或封公爵者的合称。指晋王导、谢安、温峤、陶侃、谢玄。见《南史·宋武帝纪》、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五公》。
- 7.
五胡乱华释义:五胡乱华,是中国东晋时期塞北多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趁中原的西晋王朝衰弱空虚之际大规模南下建立胡人国家而造成与中华中统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开启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 8.
储位释义:⒈太子之位。《南史·梁愍怀太子方矩传》:“承圣 元年十一月丙子,立为皇太子。及升储位,昵狎羣下,好著微服。”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孝异》:“宰臣 留正 等入奏,乞早正 嘉王 储位,以安人心。”清 昭槤《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理密亲王 既废,储位久虚,仁皇帝 因命众王大臣保立东宫。”⒉指太子。清 昭槤《啸亭杂录·世宗居藩大度》:“理密亲王 时为储位,上事之最敬。”⒊谓立太子之位。《新唐书·郁林王恪传》:“无忌 曰:‘晋王 仁厚,守文之良主。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位乎?’”明 李贽《史纲评要·宋纪·太
- 9.
傲狠释义:⒈亦作“傲很”、“傲佷”。倨傲狠戾。《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傲狠威仪,矫诬先王。”《左传·文公十八年》:“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 刘敞 ﹞所为多不法,废嫡立庶,傲很放恣。”晋 葛洪《抱朴子·酒诫》:“闒茸之性露,而傲佷之态出。”宋 陆游《南唐书·陈觉传》:“时 晋王 景遂 为帅,不堪 徵古 之傲狠,常欲斩之。”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朱陆》:“是以通贯古今、经纬世胄之 朱子 而为村陋无闻、傲狠自是之 朱子 也。”⒉凶兽名。又名檮杌、难驯。《神异经·西荒经》:“西方荒中有兽
- 10.
冻浦鱼惊释义: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后为孝亲之典。
- 11.
凤辇释义:⒈晋王嘉《拾遗记·周穆王》:“西王母乘翠凤之輦而来。”后用“凤輦”称仙人的车乘。⒉皇帝的车驾。⒊华贵的车驾。
- 12.
劫火释义:⒈亦作“刧火”。 亦作“刦火”。亦作“刼火”。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经》:“劫火洞然,大千俱坏。”唐 张乔《兴善寺贝多树》诗:“永共 终南 在,应随劫火烧。”宋 李纲《次韵丹霞录示罗畴老唱和诗》:“刧火洞烧时,自有安身处。”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附录《晋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还随刦火烟。”清 龚自珍《忏心》诗:“佛言刼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释子又常谓 东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⒉借指兵火。清 顾炎武《恭谒天寿山十三陵》
- 13.
卧冰哭竹释义:卧冰:晋王祥卧冰求鱼事母;哭竹:楚人孟宗天寒求笋。指对父母十分孝顺。
- 14.
启求释义:犹请求。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承圣 末,已启求 扬都,欲营迁厝。”《北史·独孤信传》:“信 在 陇 右岁久,启求还朝,周文 不许。”《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五年》:“唐 江西 元帅 晋王 景遂 之赴 洪州 也,以时方用兵,启求大臣以自副。”
- 15.
啓求释义:犹请求。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承圣 末,已启求 扬都,欲营迁厝。”《北史·独孤信传》:“信 在 陇 右岁久,启求还朝,周文 不许。”《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五年》:“唐 江西 元帅 晋王 景遂 之赴 洪州 也,以时方用兵,启求大臣以自副。”
- 16.
嘉命释义:⒈敬称别人的告语。《仪礼·士昏礼》:“吾子有嘉命。”《左传·哀公十六年》:“肸 以嘉命来告余一人。”清 吴定《答任幼直先生书》:“此由先生孜孜进贤,故不量 定 之庸駑而惠恤之,执书感唏,敢违嘉命。”⒉称朝廷授官赐爵的敕命。三国 魏 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伏见嘉命显至,窃闻明公固让。”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陆平原羇宦》:“储后降嘉命,恩纪被微身。”唐 韩愈《除崔群户部侍郎制》:“择才均赋,自古尤难,往慎乃司,以服嘉命。”
- 17.
囊矢释义:《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世言 晋王 之将终也,以三矢赐 庄宗(后唐 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 吾所立,契丹 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 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 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后以“囊矢”为出征复仇的典实。
- 18.
四清释义:⒈乐律名。指宫清、商清、角清、徵清四高声。⒉四位清高的人,即晋王羲之、唐轩辕弥明、卢仝、宋林逋的合称。见元揭傒斯《题四清图》诗。
- 19.
墨池释义:⒈洗笔砚的池子。著名书法家汉张芝、晋王羲之等,均有“墨池”传说著称后世。⒉指砚。⒊指习书写字处。⒋制笔时,以羊青毛为最内层,以兔毫为次层,做成“墨池”(又称“笔柱”、“承墨”),用以吸墨。
- 20.
天壤王郎释义:天壤:指天地之间,即人世间;王郎:指晋王凝之。天地间竟有这种人。原是谢道蕴轻视其丈夫王凝之的话。后比喻对丈夫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