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憩 [yóu qì]
1. 游览与休息。
英[stroll about or rest;]
游憩 引证解释
⒈ 游览与休息。
引《晋书·羊祜传》:“襄阳 百姓於 峴山祜 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饗祭焉。”
艾青 《写在彩色纸条上的诗》:“我们游憩在树林里,生活比传说更美丽。”
碧野 《白云·绿树·金花》:“鸡公山 凉爽、幽静,谁上得山来,都抱着美好的心情来游憩。”
亦作“游憇”。游玩和休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洹水》:“渌水平潭,碧林侧浦,可游憩矣。”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凝玄寺》:“唯冠军将军 郭文远 游憩其中,堂宇园林,匹於邦君。”
一本作“游憇”。 唐 沉佺期 《绍隆寺》诗序:“绍隆寺 江岭最奇,去 驩州城 二十五里,将北客毕日游憩,随例施香。”
明 冯梦龙 《风流梦·二友言怀》:“杜 母高风不可攀,甘棠游憩在 南安。”
清 恽敬 《游六榕寺记》:“墙壁纵横,阶径迂曲,无可游憩。”
国语词典
游憩 [yóu qì]
⒈ 游玩与休息。
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颍水注》:「道路游憩者,惟得餐饮而已。」
游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山屐释义:晋 谢安 在 金陵 城东筑别墅,常着屐来此游憩。
- 2.
亭馆释义:供人游憩歇宿的亭台馆舍。
- 3.
仙馆释义:仙人修道及游憩之所。 亦借称道观。
- 4.
官阁释义:⒈供人游憩的楼阁。⒉犹官署。
- 5.
御花园释义:专供帝王游憩的花园。
- 6.
杜母释义:⒈《后汉书·杜诗传》:“七年,迁 南阳 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於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於 召信臣,故 南阳 为之语曰:‘前有 召父,后有 杜母。’”后遂以“杜母”称扬父母官。明 汤显祖《牡丹亭·延师》:“杜母 高风不可攀,甘棠游憩在 南安。”⒉石竹子的别名。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四六:“石竹子,《本草》名瞿麦,一名巨句麦,一名大菊,一名大兰,又名杜母草、燕麦、蘥麦。”
- 7.
柳阴释义:⒈亦作“柳荫”。柳下的阴影。诗文中多以柳阴为游憩佳处。⒉指枝叶茂密的柳林。
- 8.
栖寻释义:犹游憩。
- 9.
汾亭释义:隋 王通 因上策不用,退居 河汾 之间,授徒自给,尝讲学游憩于 汾亭。确址已不可考。
- 10.
沐树释义:芟除树枝,使之无荫。谓使民无游憩之所,各归治业。语本《管子·轻重丁》:“桓公 问 管子 曰:‘民飢而无食,寒而无衣,应声之正,无以给上,室屋漏而不居,墙垣坏而不筑,为之奈何?’管子 对曰:‘沐涂树之枝也。’”唐 元稹《竞舟》诗:“吾闻 管仲 教,沐树惩堕游。”
- 11.
游处释义:⒈出游和家居。借指相处,波此生活在一起。汉 祢衡《鹦鹉赋》:“感平生之游处,若壎篪之相须。”《南史·虞寄传》:“衡阳王 既出閤,须得一人旦夕游处,兼掌书记,宜求宿士有行业者。”⒉交游;来往。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二王好佛》:“王右丞 兄弟好佛,多与名僧游处。”子虚子《湘事记·军事篇一》:“﹝ 陈作新 ﹞颇工铁笔篆刻,摹 汉 印,因得与学界游处。”⒊犹游憩。晋 潘岳《秋兴赋》:“高阁连云,阳景罕曜,珥蝉冕而袭紈綺之士,此焉游处。”唐 怀素《自叙》:“今礼部侍郎 张公 谓,赏其不羈,引以游处。”明
- 12.
游憇释义:见“游憩”。
- 13.
游止释义:犹游憩。
- 14.
灵圃释义:⒈泛指供皇帝游憩畋猎的苑囿。 ⒉传说中仙人的园圃。
- 15.
玉阳释义:山名。 在 河南省 济源县 西,有两峰相对,名 东玉阳、西玉阳。相传 唐睿宗 女 玉真公主 在 东玉阳 修道,常游憩于 西玉阳。山上有 书谷,谷内有 憩鹤堂,皆为名胜。
- 16.
畅春园释义:园名。清 康熙 时,就 明 代 李伟 清华园 旧址改建,为 圣祖、高宗 治事游憩之所。故址在 北京市 西直门 外 海淀。
- 17.
石潭释义:岩石围成的深水。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颍水》:“暘旱輟津,而石潭不耗,道路游憩者,惟得餐饮而已。”唐 孟浩然《岘潭作》诗:“石潭傍隈隩,沙岸晓夤缘。”唐 张南史《春日道中寄孟侍御》诗:“水流乱赴石潭响,华开不知山树名。”朱自清《欧游杂记·瑞士》:“大大小小的石潭,大大小小的石球,现在是安静了;但是那粗糙的样子还能教你想见多少万年前大自然的气力。”
- 18.
绿地释义: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