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柯 [fǔ kē]
1. 斧柄。
2. 喻指权柄。
3. 借称媒人。语本《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5. 山名。在广东省高要县,以产端砚石著名,因借指砚。
斧柯 引证解释
⒈ 斧柄。
引《逸周书·和寤》:“毫末不掇,将成斧柯。”
汉 贾谊 《新书·审微》:“焰焰弗灭,炎炎柰何;萌芽不伐,且折斧柯。”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二:“谁见枯城蘖,青青成斧柯。”
⒉ 喻指权柄。
引汉 蔡邕 《琴操·龟山操》:“予欲望 鲁 兮, 龟山 蔽之,手无斧柯,奈 龟山 何?”
清 黄遵宪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诗:“岂能无斧柯,皇皇行仁义。”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湖北调查部纪事叙例》:“循《春秋》之公例,何必手有斧柯;守笔削之微权,聊以尽其责任。”
⒊ 借称媒人。
引语本《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议婚》:“润玉 年已及笄,要觅一婿,斧柯之任,相属何如?”
《好逑传》第八回:“在臺兄处事,毫不沾滞,固君子之用心;在我学生旁观,若不成全,亦斧柯之大罪。”
⒋ 山名。在 广东省 高要县,以产端砚石著名,因借指砚。
引唐 韩偓 《同年前虞部李郎中赋诗代书》:“斧柯新样胜珠璣,堪赞星郎染翰时。”
国语词典
斧柯 [fǔ kē]
⒈ 斧柄。
⒉ 比喻政权、权柄。
引清·黄遵宪〈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诗:「岂能无斧柯,皇皇行仁义。」
⒊ 喻指媒人。
引明·朱鼎《玉镜台记·第四出》:「润玉年已及笄,要觅一婿。斧柯之任,相属何如?」
斧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豪氂不伐,将用斧柯释义:见“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 2.
豪牦不伐,将用斧柯释义:见“豪末不掇,將成斧柯”。
- 3.
寻斧释义:用斧。《左传·文公七年》:“此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者也。必不可。”杨伯峻 注:“《孔子家语·观周篇》引《金人铭》云‘毫末不扎,将寻斧柯’,《晋书·庾旉传》云‘芘焉而纵寻斧柯者也’,皆以‘寻’为动词,则‘寻’当训用。”《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寻斧始於所庇,制国昧於弱下。”李善 注引 贾逵《国语》注曰:“寻,用也。”
- 4.
漼然释义:⒈泪垂貌。 《宋书·蔡兴宗传》:“兴宗 漼然流涕。”《南史·何炯传》:“﹝ 何炯 ﹞乃漼然下泣,自外无所言。”清 姚鼐《宝扇楼后记》:“感念国恩之无穷,将有漼然不知泣涕之陨落者已。”⒉毁坏貌;消释貌。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晋 中朝时,有民 王质,伐木至石室中,见童子四人,弹琴而歌。质 因留,倚柯听之……俄顷,童子曰其归,承声而去,斧柯漼然烂尽。既归,质 去家已数十年。”《新唐书·白居易传赞》:“稹 中道徼险得宰相,名望漼然。”宋 苏轼《和陶<饮酒>》之二:“二豪詆醉客,气涌胸中山。漼然忽冰释,
- 5.
烂柯释义:⒈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飢。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復时人。”后以“烂柯”谓岁月流逝,人事变迁。⒉谓荒诞不可信。⒊借指下棋。⒋作听琴的典故。⒌指烂柯山。
- 6.
许许释义:⒈甚少,极少。 明 姚士粦《见只编》卷上:“诸军因噪曰:‘我辈劳苦塞上数年,仅得许许,更夺人刀下食乎?’”⒉劳动时共同出力的呼声。《诗·小雅·伐木》:“伐木许许,釃酒有藇。”陆德明 释文:“许,沉 呼古反。”清 林嗣环《<秋声诗>自序》:“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清 王夫之《和陶<停云>赠芋岩五十初度》:“乔乔 豫章,执彼斧柯,匪不曰劳,许许维和。”借指繁重的劳动。清 吕履恒《牛口谷》诗:“箕歛斗会麦千斛,鳩声未已索食肉。终岁许许,不寧邦族。”⒊泛指各种事物发出的声音。宋 袁褧《枫窗小牍》卷上:“
- 7.
逋负释义:⒈拖欠赋税、债务。 《史记·汲郑列传》:“庄 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南史·蔡廓传》:“又以王公妃主多立邸舍,子息滋长,督责无穷,启罢省之,并陈原诸逋负,解遣杂役。”宋 方勺《泊宅编》卷九:“福州 一农家子 张生,幼时,父使持钱三千,入山市斧柯,遇村人有为逋负所迫欲自经者,惻然尽以所齎赠之。”徐珂《清稗类钞·讥讽·可怜迎凤德何衰》:“﹝ 陈政钥 ﹞慷慨好交游,座客常满,以是多逋负。”⒉指未偿的仇恨。《后汉书·段熲传》:“曾未浹日,凶丑奔破,连尸积俘,掠获无算;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