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问罪 问罪的意思
wènzuì

问罪

简体问罪
繁体問罪
拼音wèn zuì
注音ㄨㄣˋ ㄗㄨㄟ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èn,(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组词】:询问。问答。问题。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问津。质问。过问。(2) 为表关切而询问。【组词】:慰问。问候。问长问短。(3) 审讯,追究。【组词】:审问。问案。唯你是问。(4) 管,干预。【组词】:概不过问。(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例句】:我问他借几本书。(6) 姓。

zuì,(1) 犯法的行为。【组词】:犯罪。罪人。认罪。有罪。罪恶。罪名。罪魁。罪行。罪证。罪责。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罪不容诛。(2) 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组词】:功罪。罪愆。罪尤(“尤”,过失,罪过)。归罪于人。(3) 刑罚。【组词】:判罪。畏罪。待罪。请罪。(4) 苦难,痛苦。【组词】:受罪。

基本含义

追问罪行,要求对方承担责任或受到惩罚。

问罪的意思

问罪 [wèn zuì]

1. 公开宣布对方的罪过,加以谴责。

兴师问罪。

[denounce; condemn;]

问罪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问辠”。宣布对方罪状,加以谴责、声讨。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正欲问罪於 尔朱,出卿於桎梏。”
《隋书·炀帝纪下》:“商 郊问罪, 周发 成 文王 之志。”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接望》:“土宇方惊骚动,问辠欲全忠勇。”
鲁迅 《三闲集·通信》:“盖天下的事,往往决计问罪在先,而搜集罪状(普通是十条)在后也。”


国语词典

问罪 [wèn zuì]

⒈ 指出对方的罪状而加以责备或讨伐。

《隋书·卷四·炀帝纪下》:「况乎甘野誓师,夏开承大禹之业,商郊问罪,周发成文王之志。」

如:「兴师问罪」。

⒉ 审问罪犯以定罪。

《三国演义·第一回》:「遣中郎将董卓来代将我兵,取我回京问罪。」


问罪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赔礼释义:向人施礼认错:我错怪了人,应该向人赔礼。向他赔了个礼。

问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捉奸见双,捉贼见赃释义: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
    • 2.
      下心释义:屈意从人。 明 李贽《定林庵记》:“肯俯首下心,归礼穷士,日倚簷楹,欣乐而忘其身之贱,必欲为圣人然后已者耶!”《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即不然,也该低首下心,先保全了太公,然后布告天下,问罪兴师。”杨朔《十年》:“不但不敢得罪人,还得低首下心,处处让人。”
    • 3.
      乌台旧案释义:宋 苏轼 反对 王安石 新法,辗转贬谪,赋诗托讽,被人弹劾,下御史台问罪。时称为“乌台诗案”。事见 宋 朋九万《东坡乌台诗案》。后因以“乌臺旧案”为言官谏臣受迫害的典故。
    • 4.
      事任释义:⒈犹言承担职务。《庄子·应帝王》:“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郭象 注:“付物使各自任。”《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义断行於乡党,岂不堪於事任乎?”《宋书·谢庄传》:“若才堪事任,而体气休健……岂苟欲思闲辞事耶?”⒉犹事情,情况。《晋书·王彪之传》:“﹝ 王彪之 ﹞又谓 浩 曰:‘彼抗表问罪,卿为其首。事任如此,猜衅已构,欲作匹夫,岂有全地邪?且当静以待之。’”《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二年》:“及﹝ 韩絳 ﹞在三司,又请以 川、峡 四路田穀输常平仓,而随其事任、道里差次,结﹝给﹞直以平
    • 5.
      事大释义:指小国侍奉大国。 《周礼·夏官·司马》:“比小事大,以和邦国。”郑玄 注:“比犹亲。使大国亲小国,小国事大国,相合和也。”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见机而作,《周易》所贵;小不事大,《春秋》所诛。”《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四年》:“若以 元昊 於北朝失事大之体,则自宜问罪。”
    • 6.
      亏失释义:⒈缺失。《北齐书·崔暹传》:“世宗 车服过度,诛戮变常,言谈进止,或有亏失,暹 每厉色极言,世宗 亦为之止。”《隋书·炀帝纪上》:“﹝ 大业 七年二月﹞壬午,詔曰:‘高丽 高元 亏失藩礼,将欲问罪 辽 左,恢宣胜略。’”唐 吴兢《贞观政要·灾祥》:“太宗 谓侍臣曰:‘天见彗星,由朕之不德,政有亏失,是何妖也?’”⒉闪失。《水浒传》第一一四回:“止有 杭州 是南国的屏障。若有亏失,睦州 焉能保守。”
    • 7.
      兴师释义:兴兵;起兵:兴师问罪。
    • 8.
      天下御免释义:天下御免:过去武士有[切り舍て御免]的特权,杀了有冒犯行为的町民等也不会被问罪。这里的[御免]是[许す/允许]的意思。
    • 9.
      宗枝释义:同“宗支”。《陈书·高祖纪下》:“嫡嗣废黜,宗枝僭诈,天地荡覆,纪纲泯絶。”唐 杜甫《奉赠李八丈曛判官》诗:“我 丈 特英特,宗枝 神尧 后。”《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僕经事两朝,受恩三代,位叨将相,籍係宗枝,赐鈇鉞以专征,徵苞茅而问罪。”宋 张先《感皇恩·安车少师访阅道大资同游湖山》词:“廊庙当时共代工,睢陵 千里远,约过从。欲知宾主与谁同。宗枝内,黄阁旧,有三公。”元 锺嗣成《醉太平》曲:“俺是悲田院下司,俺是 刘九儿 宗枝。”蒲剧《薛刚反朝》第七场:“忠良遭残,宗枝尽丧,唐 室江山俱被你奸贼
    • 10.
      徯苏释义:期待苏息。语本《书·仲虺之诰》:“徯予后,后来其苏。”元 王恽《玉堂嘉话》卷四:“用慰徯苏之望,爰兴问罪之师。”清 钮琇《觚賸·记吴六奇》:“方今九五当阳,天旅南下,正蒸庶徯苏之会,豪杰效用之秋。”参见“徯后”、“来苏”。
    • 11.
      按罪释义:问罪;治罪。
    • 12.
      收问释义:拘捕问罪。
    • 13.
      检问释义:⒈查问。⒉也谓查察问罪。
    • 14.
      款头释义:犹问头。指官府讯问罪人时写在纸上的问题。
    • 15.
      百花潭释义:潭名。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西郊。潭北有 唐 代著名诗人 杜甫 的草堂。唐 杜甫《狂夫》诗:“万里桥 西一草堂,百花潭 水即 沧浪。”宋 乐史《太平寰宇记·剑南西道一·益州》:“杜甫 宅在西郭外,地属 犀浦县,接 浣花溪,地名 百花潭。”宋 黄庭坚《老杜浣花溪图引》:“碧鸡坊 西结茅屋,百花潭 水濯冠缨。”阿英《明朝的笑话》二一:“官呼狂生试诗,成绩甚坏,乃笑谓之曰:‘姑免问罪,发去 百花潭 上,看守 杜工部 祠堂。’”
    • 16.
      禁劾释义:⒈监禁问罪。⒉犹克制,制约。
    • 17.
      纠问释义:亦作“糺问”。纠举问罪。
    • 18.
      苞茅释义:束成捆的菁茅。苞,通“包”。古代祭祀时,以裹束着的菁茅置于柙中,用来滤去酒中渣滓。《左传·僖公四年》:“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僕经事两朝,受恩三代,位叨将相,籍係宗枝,赐鈇鉞以专征,徵苞茅而问罪。”清 黄遵宪《和锺西耘感怀诗》:“但占风雨都来享,偶断苞茅便问诸。”
    • 19.
      裁问释义:制裁问罪。
    • 20.
      西邻责言释义:西邻:西部的邻国;责言:问罪的话。 原指秦国(在西)向晋国(在东)问罪。后泛指别人的责备。

问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捉奸见双,捉贼见赃释义: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
    • 2.
      下心释义:屈意从人。 明 李贽《定林庵记》:“肯俯首下心,归礼穷士,日倚簷楹,欣乐而忘其身之贱,必欲为圣人然后已者耶!”《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即不然,也该低首下心,先保全了太公,然后布告天下,问罪兴师。”杨朔《十年》:“不但不敢得罪人,还得低首下心,处处让人。”
    • 3.
      乌台旧案释义:宋 苏轼 反对 王安石 新法,辗转贬谪,赋诗托讽,被人弹劾,下御史台问罪。时称为“乌台诗案”。事见 宋 朋九万《东坡乌台诗案》。后因以“乌臺旧案”为言官谏臣受迫害的典故。
    • 4.
      事任释义:⒈犹言承担职务。《庄子·应帝王》:“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郭象 注:“付物使各自任。”《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义断行於乡党,岂不堪於事任乎?”《宋书·谢庄传》:“若才堪事任,而体气休健……岂苟欲思闲辞事耶?”⒉犹事情,情况。《晋书·王彪之传》:“﹝ 王彪之 ﹞又谓 浩 曰:‘彼抗表问罪,卿为其首。事任如此,猜衅已构,欲作匹夫,岂有全地邪?且当静以待之。’”《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二年》:“及﹝ 韩絳 ﹞在三司,又请以 川、峡 四路田穀输常平仓,而随其事任、道里差次,结﹝给﹞直以平
    • 5.
      事大释义:指小国侍奉大国。 《周礼·夏官·司马》:“比小事大,以和邦国。”郑玄 注:“比犹亲。使大国亲小国,小国事大国,相合和也。”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见机而作,《周易》所贵;小不事大,《春秋》所诛。”《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四年》:“若以 元昊 於北朝失事大之体,则自宜问罪。”
    • 6.
      亏失释义:⒈缺失。《北齐书·崔暹传》:“世宗 车服过度,诛戮变常,言谈进止,或有亏失,暹 每厉色极言,世宗 亦为之止。”《隋书·炀帝纪上》:“﹝ 大业 七年二月﹞壬午,詔曰:‘高丽 高元 亏失藩礼,将欲问罪 辽 左,恢宣胜略。’”唐 吴兢《贞观政要·灾祥》:“太宗 谓侍臣曰:‘天见彗星,由朕之不德,政有亏失,是何妖也?’”⒉闪失。《水浒传》第一一四回:“止有 杭州 是南国的屏障。若有亏失,睦州 焉能保守。”
    • 7.
      兴师释义:兴兵;起兵:兴师问罪。
    • 8.
      天下御免释义:天下御免:过去武士有[切り舍て御免]的特权,杀了有冒犯行为的町民等也不会被问罪。这里的[御免]是[许す/允许]的意思。
    • 9.
      宗枝释义:同“宗支”。《陈书·高祖纪下》:“嫡嗣废黜,宗枝僭诈,天地荡覆,纪纲泯絶。”唐 杜甫《奉赠李八丈曛判官》诗:“我 丈 特英特,宗枝 神尧 后。”《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僕经事两朝,受恩三代,位叨将相,籍係宗枝,赐鈇鉞以专征,徵苞茅而问罪。”宋 张先《感皇恩·安车少师访阅道大资同游湖山》词:“廊庙当时共代工,睢陵 千里远,约过从。欲知宾主与谁同。宗枝内,黄阁旧,有三公。”元 锺嗣成《醉太平》曲:“俺是悲田院下司,俺是 刘九儿 宗枝。”蒲剧《薛刚反朝》第七场:“忠良遭残,宗枝尽丧,唐 室江山俱被你奸贼
    • 10.
      徯苏释义:期待苏息。语本《书·仲虺之诰》:“徯予后,后来其苏。”元 王恽《玉堂嘉话》卷四:“用慰徯苏之望,爰兴问罪之师。”清 钮琇《觚賸·记吴六奇》:“方今九五当阳,天旅南下,正蒸庶徯苏之会,豪杰效用之秋。”参见“徯后”、“来苏”。
    • 11.
      按罪释义:问罪;治罪。
    • 12.
      收问释义:拘捕问罪。
    • 13.
      检问释义:⒈查问。⒉也谓查察问罪。
    • 14.
      款头释义:犹问头。指官府讯问罪人时写在纸上的问题。
    • 15.
      百花潭释义:潭名。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西郊。潭北有 唐 代著名诗人 杜甫 的草堂。唐 杜甫《狂夫》诗:“万里桥 西一草堂,百花潭 水即 沧浪。”宋 乐史《太平寰宇记·剑南西道一·益州》:“杜甫 宅在西郭外,地属 犀浦县,接 浣花溪,地名 百花潭。”宋 黄庭坚《老杜浣花溪图引》:“碧鸡坊 西结茅屋,百花潭 水濯冠缨。”阿英《明朝的笑话》二一:“官呼狂生试诗,成绩甚坏,乃笑谓之曰:‘姑免问罪,发去 百花潭 上,看守 杜工部 祠堂。’”
    • 16.
      禁劾释义:⒈监禁问罪。⒉犹克制,制约。
    • 17.
      纠问释义:亦作“糺问”。纠举问罪。
    • 18.
      苞茅释义:束成捆的菁茅。苞,通“包”。古代祭祀时,以裹束着的菁茅置于柙中,用来滤去酒中渣滓。《左传·僖公四年》:“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僕经事两朝,受恩三代,位叨将相,籍係宗枝,赐鈇鉞以专征,徵苞茅而问罪。”清 黄遵宪《和锺西耘感怀诗》:“但占风雨都来享,偶断苞茅便问诸。”
    • 19.
      裁问释义:制裁问罪。
    • 20.
      西邻责言释义:西邻:西部的邻国;责言:问罪的话。 原指秦国(在西)向晋国(在东)问罪。后泛指别人的责备。

问罪造句

1.小张挨了打,她父亲到学校去兴师问罪

2.武王为解救商朝的苦难百姓,所以向商纣兴师问罪

3.气愤的客户带着瑕疵品,向制造商兴师问罪

4.气愤的客户带着瑕疵品,向製造商兴师问罪

5.我自问无愧于心,你凭什么向我兴师问罪

6.我犯了什么大错,居然劳您前来兴师问罪

7.对于外来侵略,我们就是要兴师问罪

8.你若坚持错误,我就要对你兴师问罪了。

9.这件事情和你无关,还轮到你来兴师问罪

10.邻里之间和为贵,怎能为孩子打架这点小事兴师问罪呢?

11.冷静点,为这点小事就兴师问罪,闹得鸡犬不宁的,值得吗?

12.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起国际公愤,组成联军兴师问罪

13.就算你想要兴师问罪,也得要师出有名啊!

14.儿子媳妇对老人不孝,女儿们大兴问罪之师,狠狠地批评了他们。

15.武王为解救商朝的苦难百姓,所以向商紂兴师问罪

问罪(wenzu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问罪是什么意思 问罪读音 怎么读 问罪,拼音是wèn zuì,问罪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问罪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