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区 [shí qū]
1. 为了按统一标准分区计时,将地球表面按经线分为24区。每一时区的经度宽为15度,每区按中央子午线上的时间作为该区的“标准时”,具体实施中往往根据各国的行政区界或自然界线来确定。
英[time zone;]
时区 引证解释
⒈ 将地球表面按经线分为24区,称为“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东西经度各7.5°的范围作为零时区,然后每隔15°为一时区。在每一区内一律使用它的中央子午线上的时间,称为该区的“标准时”。每越过一区的界限,时间便差1小时。
国语词典
时区 [shí qū]
⒈ 同一小时的地区。地球自转经度十五度须一小时,故于西元一八八四年国际经度会议依地球表面经线将全球等分为二十四时区,以英国格林威治为准,向东每十五度加一小时,向西每十五度减一小时。但时区界线常因政治与地理上因素,而有弹性调整。
时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世界时释义:以本初子午线所在时区为标准的时间。世界时用于无线电通信和科学数据记录等,以便各国取得一致。也叫格林尼治时间。
- 2.
公所释义:⒈旧时区、乡、村政府办公的地方:区公所。 乡公所。村公所。⒉旧时同业或同乡组织办公的地方:布业公所。
- 3.
北京时间释义:我国的标准时。以东经120°子午线为标准的时刻,即北京所在时区的标准时刻。
- 4.
区时释义:也叫标准时。 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一时区使用其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的标准时间,称区时。如北京位于东八区,东经120 °是东八区的中央经线,北京时间采用的就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东经120 °的地方时。
- 5.
时区释义:为了克服地方时使用的不便,国际上规定,将全球按经度分为24个时区。 每区各占经度15°。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叫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是东一至东十二区,以西依次是西一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各占经度5°,合为一个时区。
- 6.
时差释义:⒈平太阳时和真太阳时的差。一年之中时差是不断改变的,最大正值是+14分24秒,最大负值是-16分24秒,有四次等于零。参见〖太阳时〗。⒉不同时区之间的时间差别。
- 7.
杂史释义:旧时区别于纪传、编年、纪事本末的一种史书体载。 或记一时见闻,或记一事始末,或只是一家私记,但均带有历史掌故性质。《隋书·经籍志二》:“然其大抵皆帝王之事,通人君子,必博采广览,以酌其要,故备而存之,谓之杂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杂史类》:“杂史之目,肇於《隋书》。盖载籍既繁,难於条析,义取乎兼包众体,宏括殊名。故 王嘉《拾遗记》、《汲冢璅语》得与《魏尚书》、《梁实録》并列,不为嫌也。然既繫史名,事殊小説,著书有体,焉可无分,今仍用旧文,立此一类。凡所著録,则务示别裁。大抵取其事繫庙堂,语关军国,或但具
- 8.
标准时区释义:按经线把地球表面平分为二十四区,每一区跨十五度,叫做一个标准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中线的那一区叫做零时区。以东经15°,30°…165°为中线的时区分别叫做东一时区、东二时区…东十一时区。以西经15°,30°…165°为中线的时区分别叫做西一时区、西二时区…西十一时区。以东经180°(也就是西经180°)为中线的时区叫做东十二时区,也就是西十二时区。相邻两个标准时区的标准时相差一小时。如东一时区比零时区早一小时,西一时区比零时区晚一小时。也叫时区。
- 9.
标准时释义:⒈同一标准时区内各地共同使用的时刻,一般用这个时区的中间一条子午线的时刻做标准。⒉一个国家各地共同使用的时刻,一般以首都所在时区的标准时为准。我国的标准时(北京时间)就是东八时区的标准时,比以本初子午线为中线的零时区早八小时。
- 10.
都团释义:旧时区、乡政权机关。
- 11.
都总释义:⒈总是。 ⒉清代武官名。⒊旧时区乡一级政权的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