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侯白 侯白的意思
hóubái

侯白

简体侯白
繁体
拼音hóu bái
注音ㄏㄡˊ ㄅㄞ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òu hóu,(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组词】:侯爵。侯门。公侯。封侯。诸侯。(2) 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3) 姓。(1) 〔闽侯〕地名,在中国福建省。

bái,(1)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组词】:白色。白米。(2) 明亮。【组词】:白昼。白日做梦。(3) 清楚。【组词】:明白。不白之冤。(4) 纯洁。【组词】:一生清白。白璧无瑕。(5)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组词】:空白。白卷。(6)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组词】:白忙。白说。(7) 没有付出代价的。【组词】:白吃白喝。(8) 陈述。【组词】: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9) 与文言相对。【组词】:白话文。(10) 告语。【例句】:告白(对公众的通知)。(11) 丧事。【例句】: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12) 把字写错或读错。【例句】:白字(别字)。(13) 政治上反动的。【组词】:白匪。白军。(1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组词】:白族。白剧。(15) 姓。

基本含义

指人们对待有权势或有地位的人时过分恭维奉承,以求得利益或保持关系。

侯白的意思

侯白 [hóu bái]

1. 隋魏郡人,字君素,好学有捷才,性滑稽,善巧辩,好为诽谐杂说,着《旌异记》十五卷、《启颜录》十卷。见《隋书·侯白传》、《新唐书·艺文志三》。后因以为伶人善戏谑者之称。

侯白 引证解释

⒈ 隋 魏郡 人,字 君素,好学有捷才,性滑稽,善巧辩,好为诽谐杂说,著《旌异记》十五卷、《启颜录》十卷。见《隋书·侯白传》、《新唐书·艺文志三》。后因以为伶人善戏谑者之称。

唐 无名氏 《玉泉子》:“白敏中 为相,尝欲以前进士 侯温 为子婿,且有日矣。其妻 卢氏 曰:‘……己既姓 白,又以 侯 氏儿为婿,必为人呼作 侯白 耳。’”
宋 林逋 《深居杂兴》诗之二:“伶伦近日无 侯白,奴僕当时有 卫青。”


国语词典

侯白 [hóu bái]

⒈ 人名。隋魏郡人,字君素,生卒年不详。好学有捷才,性滑稽、善巧辩,长于诽谐杂说。著旌异记十五卷。见《隋书·卷五八·陆爽传》。

⒉ 伶人中善於戏谑者。

宋·林逋〈深居杂兴〉诗六首之二:「伶伦近日无侯白,奴仆当时 有卫青。」


侯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侯白释义:隋 魏郡 人,字 君素,好学有捷才,性滑稽,善巧辩,好为诽谐杂说,著《旌异记》十五卷、《启颜录》十卷。见《隋书·侯白传》、《新唐书·艺文志三》。后因以为伶人善戏谑者之称。
    • 2.
      嘲谤释义:嘲笑毁谤。《宋史·文苑传一·宋白》:“陈彭年 举进士,轻俊喜嘲谤,白 恶其为人,黜落之。”宋 苏轼《送碧香酒与赵明叔教授》诗:“嗟君老狂不知愧,更吟丑妇恶嘲谤。”《通俗编》卷一引 隋 侯白《启颜录》:“又一人患眼侧及翳,一人患鼻齆,以《千字文》互相嘲谤。”
    • 3.
      杂説释义:⒈百家的学说。《汉书·公孙弘传》:“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餘,乃学《春秋》杂説。”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博明万事为子,适辨一理为论,彼皆蔓延杂説,故入诸子之流。”唐 颜师古《<汉书>叙例》:“近代注史,竞为该博,多引杂説,攻击本文。”⒉指怪诞鄙俗之语。《北史·文苑传·李文博》:“﹝ 魏郡 侯白 ﹞通侻不持威仪,好为俳谐杂説。”⒊指笔记小说。宋 周密《齐东野语·王魁传》:“世俗所谓 王魁 之事,殊不经,且不见於传记杂説,疑无此事。”鲁迅《<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诗有‘顓蒙 事可亲’之语,
    • 4.
      石药释义:指矿物类药物。魏 晋 至 唐,上层人士多喜服用。《素问·腹中论》:“石药发瘨,芳草发狂。”《素问·腹中论》:“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太平广记》卷二四七引 隋 侯白《启颜录·魏市人》:“后魏 孝文帝 时,诸王及贵臣多服石药。”

侯白(houba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侯白是什么意思 侯白读音 怎么读 侯白,拼音是hóu bái,侯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侯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