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院试 院试的意思
yuànshì

院试

简体院试
繁体院試
拼音yuàn shì
注音ㄩㄢˋ ㄕ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uàn,(1) 围墙里房屋四周的空地。【组词】:院子。院墙。庭院。(2) 某些机关、学校和公共场所名称。【组词】:法院。医院。戏院。

shì,(1) 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组词】:试车。试图。试航。试问。尝试。试金石。(2) 考,测验。【组词】:试场。试卷。试题。笔试。考试。口试。

基本含义

指科举制度中的最后一关,也指各种考试中的最后一关。

院试的意思

院试 [yuàn shì]

1. 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考试。曾经府试录取的士子可参加院试。因学政称提督学院,故由学政主持的考试,亦名院试,又以旧制称提学道,故亦沿称道考。录取者即为生员,送入府、县学宫,曰入学,受教官的月课与考校。

院试 引证解释

⒈ 清 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考试。曾经府试录取的士子可参加院试。因学政称提督学院,故由学政主持的考试,亦名院试,又以旧制称提学道,故亦沿称道考。录取者即为生员,送入府、县学宫,曰入学,受教官的月课与考校。


国语词典

院试 [yuàn shì]

⒈ 科举考试之一。即童生于贡院内考试。


院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儒童释义:明 清 科举制度,凡应秀才孝试的士子,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别称儒童或文童。 明 冯梦龙《古今谭概·文戏·歇后诗》:“云间 求忠书院,为 方正学 建也。一日,院观风,有儒童告考,张郡侯 命学博往书院试之。”《儒林外史》第七回:“传进新进儒童来。到 汶上县 头一名点着 荀玫。”《清史稿·选举志一》:“儒童入学考试,初用《四书》文、《孝经》论各一。”
    • 2.
      六元释义:六元,科举制度称县试、府试、院试为案首,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六元”。
    • 3.
      察院释义:⒈唐监察御史的官署名。⒉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简称察院,清因之。御史出差在外,其驻节的衙署亦称察院;京师巡城御史称五城察院。⒊明代官职名。巡按察院的简称。⒋院试的考场。察院是各道御史的衙门,各省学政最初多由御史出任,所以院试的考场叫察院。
    • 4.
      府试释义:清代由各府主持的 科举考试,经县试录取的童生可参加。府试录取后即取得参加院试的资格。
    • 5.
      批首释义:谓院试列名第一。《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过了两年,正逢科考,就给他送了名字。接着院考,竟中了个本旗批首。”
    • 6.
      朱光释义:⒈赤光,红色光亮。 三国 魏 曹植《斗鸡诗》:“羣雄正翕赫,双翘自飞扬。挥羽邀清风,悍目发朱光。”宋 梅尧臣《闻学士院试含桃荐寝庙诗拟作》诗:“露颗明朝日,朱光逼赭袍……天子从兹食,羣臣赐亦叨。”⒉日光。《文选·张载<七哀诗>之二》:“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沉。”李善 注:“朱光,日也。”南朝 宋 谢庄《怀园引》:“汉水 初緑柳叶青,朱光蔼蔼云英英。”唐 杜甫《夏日叹》诗:“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朱光彻厚地,鬱蒸何由开!”清 唐孙华《三月晦日同年狄向涛太史招同诸公集寄园》诗:“渐愁朱光炎,所喜緑阴蒨。”@
    • 7.
      案首释义:明 清 时科举考试,县、府试及院试的第一名,称为案首。《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今日出其不意,考个案首,也自觉有些兴头。”《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小弟补廩二十四年,蒙歷任宗师的青目,共考过六七个案首。”
    • 8.
      武科释义:科举时代专为考试选拔武官而设的科目。 唐 武则天 长安 二年(702年)设武举,为武科之始。以后历朝皆因之,但不定期举行,至 明 代中期始定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清 代沿袭,考试科目为马箭、步箭、弓、刀、石,均名外场,又以默写武经为内场。其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及童生、生员、举人、进士、状元等名目均与文科同,但加武字以别之。光绪 二十七年(1901年)废止。参阅《文献通考·选举七》、《明史·选举志二》。
    • 9.
      秀才释义:汉以后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明清两代院试录取后称生员,通称秀才。
    • 10.
      誉髦释义:《诗·大雅·思齐》:“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誉髦斯士,谓选拔英杰之士。后因以“誉髦”指有名望的英杰之士。宋 晁补之《谢授馆职启》:“宜得誉髦,以副侧席。”清 赵翼《余年十九补弟子员今七十有九又届乙丑院试之期作重游泮宫诗记事》:“为语少年诸誉髦,故须及早奋修途。”
    • 11.
      词学兼茂科释义:宋 代科举名目之一。《宋史·选举志二》:“大观 四年詔:‘宏词科格法未详,不足以致文学之士,改立词学兼茂科,岁附贡士院试,取毋过三人。’政和 增为五人。不试檄书,增制誥,以歷代史事借拟为之,中格则授馆职。宰臣执政亲属毋得试。”
    • 12.
      録科释义:清 代科举考试制度,凡科考一二等,及三等小省前五名、大省前十名准送乡试外,其馀因故未考者,及在籍之监生、荫生、官生、贡生名不列于学宫。不经科考者,均由学政考试,名为“録科”。经录科录取者即可参加乡试。明 陈子龙《直纠大贪疏》:“童生之入学及诸生之补廪録科,皆有定价。”《儒林外史》第七回:“次年録科,又取了第一。”郑观应《盛世危言·考试上》:“其歷考上中等者咨送院试,考取后名曰艺生,俟大比之年咨送京都大学堂録科。”
    • 13.
      院考释义:即院试。《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便封出二两银子来送他:‘这是我分俸些须,你拿去奉养父母。到家并发忿加意用功,府考、院考的时候你再来见我,我还资助你的盘费。’”《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过了两年,正逢科考,就给他送了名字。接着院考,竟中了本旗批首。”参见“院试”。
    • 14.
      院试释义:明清两代在各省由学政主持的科举考试。因学政的官署称提督学院,故名。府试录取后可参加院试,院试录取后称生员,即秀才。是当时选拔官吏的一种预备考试。
    • 15.
      饷生释义:清 代称纳资入监的生员。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一:“康熙 十七年,以四方多事,令童生每名纳银四两,得入院试;秀才每名纳银一百二十两,名曰餉生……餉生二字颇新。康祺 谓:今捐纳贡监,与正途明经恩廕入监无别,不如呼作餉生,殊为名称其实也。”

院试(yuan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院试是什么意思 院试读音 怎么读 院试,拼音是yuàn shì,院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院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