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án nā,(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组词】: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2) 姓。 ◎ 〔南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南南阿弥陀佛”、“南南观世音菩萨”。
jīng,(1) 国都(现特指中国首都北京)。【组词】:京城。京都。京华(因京都是文物、人才汇集的地方,所以称京都为“京华”)。京畿(国都和国都附近的地方)。京剧。京师(首都的旧称)。京绣。京菜。(2) 大。(3) 古代数名,指一千万,亦指一亿兆。(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组词】:京族。(5) 姓。
1. 古都名。唐安史之乱,玄宗奔蜀。到至德二载,收复两京,还都长安,遂将蜀郡改为成都府,建号南京。
2. 古都名。契丹神册四年葺辽阳故城建东平郡。天显三年迁东丹国都于此,升为南京。
3. 古都名。契丹会同元年得幽蓟十六州,升幽州为幽都府,建号南京。
4. 古都名。宋大中祥符七年,因应天府为赵匡胤旧藩,建为南京。地在今河南商丘县南。建炎元年,高宗继位于南京,即此。参阅宋高承《事物纪原》卷六。
5. 古都名。金天辅七年,以新得辽地南京(即燕京)六州归宋,改以平州为南京。
6. 古都名。金初称北宋故都开封府为汴京,贞元元年改称南京。贞佑二年迁都于此。
8. 古都名。明洪武元年八月建都于江南应天府,永乐间迁都北京,改应天府为行在,正统间建为南京。清为江宁府治,而仍沿南京之称。即今南京市。
⒈ 古都名。 唐 安史 之乱, 玄宗 奔 蜀。到 至德 二载,收复两京,还都 长安,遂将 蜀郡 改为 成都府,建号 南京。
引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六:“北地虽夸 上林苑,南京 还有 散花楼。”
⒉ 古都名。 契丹 神册 四年葺 辽阳 故城建 东平郡。天显 三年迁 东丹国 都于此,升为 南京。
⒊ 古都名。 契丹 会同 元年得 幽 蓟 十六州,升 幽州 为 幽都府,建号 南京。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辽太宗 把皇都建号 上京,称 临潢府。
引幽州 称 南京。”
⒋ 古都名。 宋 大中 祥符 七年,因 应天府 为 赵匡胤 旧藩,建为 南京。地在今 河南 商丘县 南。 建炎 元年, 高宗 继位于 南京,即此。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卷六。
⒌ 古都名。 金 天辅 七年,以新得 辽 地 南京 (即 燕京 )六州归 宋,改以 平州 为 南京。
⒍ 古都名。 金 初称 北宋 故都 开封府 为汴京, 贞元 元年改称 南京。贞祐 二年迁都于此。
引宋 周煇 《北辕录》:“九日,至 东京。虏改名 南京 ……按 东京,春秋 卫、陈、郑 三国之境,古 大梁城 也。”
⒎ 古都名。 明 洪武 元年八月建都于 江南 应天府,永乐 间迁都 北京,改 应天府 为行在, 正统 间建为 南京。清 为 江宁府 治,而仍沿 南京 之称。即今 南京市。
引清 孙枝蔚 《初至南京客有谈南京事者感赋》诗:“南京 歌舞骄南渡,四镇功名误四方。”
⒈ 地名。位在江苏省西南部。东有钟山,西、北临长江,依山面水,中间为秦淮河和长江的冲积平原,形势险要。战国时称为「金陵」,三国时吴国于此建都,改称为「建业」。后东晋、宋、齐、梁、陈皆以南京为首都,改称为「建康」。至明太祖又在此建都,称为「应天府」。后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应天府为南京,为「南京」名称的由来。
⒉ 城市名。参见「南京市」条。
1.在南京大屠杀中,日本鬼子杀人不眨眼,罪大恶极。
2.南京路整天见危授命,热闹非凡。
3.南京古称金陵,自古就是龙盘虎踞之地。
4.弟弟到南京上学,全家人祝他一路平安。
5.在南京花枝招展美女如云不能自已。
6.南京大屠杀时的惨案,虽已过去很多年了,至今仍让人惨不忍闻。
7.当时,东北战役、淮海战役都结束了,平、津、张已经是死地一块,南京政府却仍在想方设法粉饰太平。
8.我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下了南京城。
9.解放军胜利渡江,南京政府已面临日暮途穷的境地。
10.日本军队一进城,见房就烧,杀人如麻,南京城流血成泽,三十多万中国人死在他们的刀枪下。
11.日军占领南京后,杀人如麻,见房就烧。
12.抗战期间,日军攻陷南京后,杀人如麻,血流成河,令人惨不忍睹。
13.我早就说他有出息,果不其然,今年他考上了南京大学的研究生。
14.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灭绝人性的历史见证。
15.南京路整天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16.南京大屠杀惨状,令人目不忍睹。
17.南京大屠杀至今还令人胆战心惊。
18.在金钱的花花世界诱惑下,人民的子弟兵拒腐蚀,永不沾,被誉为南京路上好八连。
19.南京背负钟山,面临大江,形势险要,自古被称为虎踞龙盘之地。
20.在南京雨花石博物馆,我见到许多见所未见的奇妙的雨花石,像十二生肖就是举世罕见的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