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短 [xiū duǎn]
1. 长短。指物的长度。
2. 长短。指人的寿命。
4. 长短。长处与短处。
修短 引证解释
⒈ 长短。指物的长度。
引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此为丝线既经於銓衡,布帛已歷於丈尺,徐乃説其斤两之轻重,端匹之修短。”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故窊隆异等,修短殊姿,皆禀之自然,得诸造化。”
⒉ 长短。指人的寿命。
引《汉书·谷永传》:“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质有修短,时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
唐 杜甫 《寄薛三郎中据》:“余今委修短,岂得恨命屯。”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梦神》:“念修短荣枯皆已定,要成仁取义,鸿毛视死何轻。”
⒊ 长短。长处与短处。
引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指玷修短,评论美丑。”
国语词典
修短 [xiū duǎn]
⒈ 长与短。指物的长度或人的年岁。
引《抱朴子·外篇·清鉴》:「徐乃说其斤两之轻重,端匹之修短。」
明·郑若庸《玉玦记·第二五出》:「念修短荣枯皆已定,要成仁取义,鸿毛视死何轻。」
⒉ 长处与短处。
引《抱朴子·外篇·疾谬》:「指玷修短,评论美丑。」
修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修短释义:长短:修短合度。
- 2.
掩蔼释义:⒈暗淡貌。汉 徐干《哀别赋》:“秣余马以俟济兮,心儃恨而不尽;仰深沉之掩蔼兮;重增悲以伤情。”⒉遮掩。北周 王褒《关山篇》:“关山恒掩蔼,高峰白云外。”宋 苏舜钦《猎狐篇》:“老狐宅城隅,涵养体丰大。不知窟穴处,草木但掩蔼。”⒊艳丽超群。《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絶世,真灵人也。”
- 3.
端匹释义:古代布帛计量词。晋 葛洪《抱朴子·清鉴》:“此为丝线既经於銓衡,布帛已歷於丈尺,徐説其斤两之轻重,端匹之修短。”《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五年》:“悉罢诸道行营将士,共赐布帛二十八万端匹。”胡三省 注:“唐 制:布帛六丈为端,四丈为匹。”
- 4.
编贝释义:编排起来的贝壳。 常用以比喻洁白整齐的牙齿。《韩诗外传》卷九:“目如擗杏,齿如编贝。”《汉书·东方朔传》:“臣 朔 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太平广记》卷三八九引 唐 谷神子《博异志·杨知春》:“北房有玉棺,中有玉女,儼然如生,緑髮稠直,皓齿编贝,穠纤修短中度,若素画焉。”宋 梅尧臣《采芡》诗:“齿如编贝嚼明月,曼倩 不復飢肠鸣。”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种牙》:“陈生 术妙天下,凡齿之有疾者,易之以新,纔一举手,使人终身保编贝之美。”
- 5.
藴藉释义:⒈亦作“薀籍”。宽厚而有涵养。《史记·酷吏列传》:“﹝ 义纵 ﹞治敢行,少藴藉。”《后汉书·桓荣传》:“荣 被儒衣,温恭有藴籍。”李贤 注:“藴籍,犹言宽博有餘也。”旧题 宋 尤袤《全唐诗话·裴休》:“为人藴藉,进止雍闲。”《花城》1981年第6期:“﹝她﹞雍容和顺,蕴藉敦厚。”⒉谓含蓄而不显露。晋 葛洪《抱朴子·尚博》:“若夫翰迹韵略之宏促,属辞比事之疏密,源流至到之修短,藴藉汲引之深浅,其悬絶也。”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文》:“前辈文采风流,藴藉如此。”明 陆时雍《诗镜总论》:“少陵 七言律,藴藉最
- 6.
遗寿释义:未尽天年;短寿。元 袁桷《林处士哀辞》:“寿而无德与名,君子耻之,故修短有命,遗寿焉犹可言也。名德不至,则澌尽腐灭,又安所取哉!”
- 7.
阶秩释义:指官吏的职位和品级。唐 元稹《邵常政内侍省内谒者监制》:“或扈从於艰难之际,或服勤著廉善之名,宜序班资,用优阶秩。”《旧唐书·魏玄同传》:“復患阶秩虽同,人才异等,身且滥进,鉴岂知人?”明 李东阳《拟杨文懿公谥议》:“而阶秩之多寡,年寿之修短,以彼较此,亦有可论。”
- 8.
陶猗释义:古代富商 陶朱公(范蠡)和 猗顿 的并称。后泛指富人。晋 葛洪《抱朴子·擢才》:“结緑玄黎,非 陶 猗 不能市也。千钧之重,非 賁 获 不能抱也。”明 方孝孺《寿善堂记》:“惟年之修短出於天,天所不与,虽有 陶 猗 之富,赵 孟 之贵,不能延其年於须臾。”清 杨绳武《六朝论》:“至於沉末之品,凡琐之材,虽有 陶 猗 之资,不敢妄参乎时彦。”
- 9.
预决释义:预先决定。 清 钮琇《觚賸续编·淄川小圣人》:“运之菀枯,年之修短,皆能于文预决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英驻长沙领事致英使朱迩典文》:“至于居留稍远地方之各人,在该处能否平安,或前来 长沙,实难预决。”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英驻南京领事致英使朱迩典文》:“至革党能否于两星期内攻城奏捷,尚难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