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激怒 激怒的意思

激怒

简体激怒
繁体
拼音jī nù
注音ㄐㄧ ㄋ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ī,(1) 水受阻遏,震荡而涌或飞溅。【组词】:冲激。激荡。激浊扬清(冲击污水,让清水上来,喻打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2) 冷水突然浇淋或冲、泡食物。【组词】:激酸菜。(3) 鼓动,使人的感情冲动。【组词】:刺激。激励。(4) 感情冲动。【组词】:感激。激动。激昂慷慨。(5) 急剧的,强烈的。【组词】:激烈。激进。(6) 过分直率。【组词】:激厉。激切。(7) 〔激光〕某些物质的原子中的粒子受光或电刺激,使低能级的原子变成高能级原子,而辐射出相位、频率、方向等完全相同的光,称“激光”。亦称“莱塞”、“镭射”。(8) 〔激光器〕产生激光的装置。(9) 〔激素〕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亦称“荷尔蒙”。(10) 鲜明。【组词】:唇如激丹。

nù,(1) 生气,气愤。【组词】:怒色。怒视。怒叱。怒骂。恼怒。息怒。(2) 气势盛。【组词】:怒涛。怒火。心花怒放。(3)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组词】:怒族。(4) 谴责。【例句】:“若不可教而后怒之”。

基本含义

激怒指因为某种原因使人愤怒或生气。

激怒的意思

激怒 [jī nù]

1. 受刺激而发怒。

以激怒其众。——《史记·陈涉世家》
被这孩子的无礼所激怒。

[irritate; enrage; exasperate; incense; infuriate; offend; provoke; excite anger in;]

激怒 引证解释

⒈ 刺激使发怒。

《史记·陈涉世家》:“将尉醉, 广 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若武职官出名自辩,他们不容起来,反致激怒,弄坏了事。”

⒉ 发怒,受刺激而发怒。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策 因此激怒,言:‘我为不如 吉 耶?而先趋附之?’”
冯德英 《苦菜花》第三章:“德强 越来越变得老成而易于激怒了。”
巴金 《灭亡》第二章:“白天的事情还印在他底脑中,使他激怒起来。”


国语词典

激怒 [jī nù]

⒈ 以言语或行动刺激他人,使其发怒。

《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文明小史·第三二回》:「先激怒了众人。又道:『不是俺造谣言,他此次到省里去,定是算计咱们。』」

激愤

⒉ 因受刺激而发怒。

《后汉书·卷一八·吴汉传》:「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晋·干 宝《搜神记·卷一》:「策因此激怒,言:『我为不如吉耶?而先趋附之?』」


激怒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激愤释义:激动而愤怒:群情激愤。

激怒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讨好释义:⒈迎合别人,取得别人的欢心或称赞:讨好卖乖。你用不着讨他的好。⒉得到好效果(多用于否定式):费力不讨好。

激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尼亚舅舅释义:剧本。俄国契诃夫作于1897年。乡绅万尼亚二十五年中放弃个人幸福,与外甥女索尼雅辛勤经营庄园,供养妹夫谢列布利雅可夫教授。但他终于发现妹夫只是个华而不实的庸才,他于激怒中枪击妹夫,幸未击中。最后在友人劝解下不得不与妹夫言归于好。
    • 2.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释义: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东观汉纪·班超传》:“超 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不探虎穴,不得虎子。’”《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宋 陈亮《酌古论二·马援》:“胜败在人而不在险,唯险而后可以见人之能否也。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冒大险而后能立奇功。”
    • 3.
      仇人相见释义:指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的意思。
    • 4.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释义: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5.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释义: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6.
      咝咝声释义:与辅音s或z相似的延长的咝声:如各种动物常用以表示受惊、恐惧或激怒的声音。
    • 7.
      咨启释义:犹禀报。《三国志·魏志·明元郭皇后传》:“宰辅统政,与夺大事,皆先咨启於太后而后施行。”唐 牛僧孺《玄怪录·崔书生》:“某去,便当咨启,至期则皆至此矣。”明 高明《琵琶记·激怒当朝》:“恩官且听咨启:蔡状元 闻説皱眉,忠和孝,恩和义,念父母八十年餘,况已娶了妻室,再婚重娶非礼。”
    • 8.
      市怒释义:犹激怒。 《新唐书·刘武周传》:“因宣言于众曰:‘今岁饥,死者骨相枕於野,府君闭仓不卹,岂忧百姓意乎?’以市怒其军,皆愤怨。”
    • 9.
      忏悔录释义:自传体长篇小说。法国卢梭作于1781-1788年。共两部。描写作者童年时代的痛苦和少年时代的流浪生活以及作者在贵族寡妇德·瓦朗夫人身边的种种际遇。1740年后在巴黎结交社会名流。婚后有了五个孩子,却把他们送进育婴堂。在创作《爱弥儿》和《新爱洛绮丝》时,患了受迫害狂想症。终因《爱弥儿》激怒当局而逃往英国。
    • 10.
      忿恚释义:⒈愤怒;怨恨;使恼怒。 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史记.陈涉世家》
    • 11.
      怒恼释义:⒈恼怒。 ⒉激怒。
    • 12.
      怒而挠之释义:对于易怒的敌人,就通过挑逗的方式去激怒他,使他丧失理智。
    • 13.
      恼激释义:激怒。
    • 14.
      惹怒释义:⒈指处于被激怒的忿恨状态。 ⒉激怒人。
    • 15.
      感怒释义:激怒。
    • 16.
      愤兵释义:⒈被激怒而用兵。 ⒉指愤怒的士兵。
    • 17.
      挑战释义:⒈激怒敌人出来打仗。⒉刺激对方出来和自己较量。⒊鼓动对方和自己竞赛。
    • 18.
      擦火释义:在激怒你时随口说出的话。
    • 19.
      故意杀人释义:由于受到挑衅,一时激怒或感情冲动,导致杀人,法律认为构成故意杀人。
    • 20.
      斗怒释义:⒈亦作“鬭怒”。亦作“鬪怒”。争吵;争斗。⒉犹激怒。

激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尼亚舅舅释义:剧本。俄国契诃夫作于1897年。乡绅万尼亚二十五年中放弃个人幸福,与外甥女索尼雅辛勤经营庄园,供养妹夫谢列布利雅可夫教授。但他终于发现妹夫只是个华而不实的庸才,他于激怒中枪击妹夫,幸未击中。最后在友人劝解下不得不与妹夫言归于好。
    • 2.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释义: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东观汉纪·班超传》:“超 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不探虎穴,不得虎子。’”《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宋 陈亮《酌古论二·马援》:“胜败在人而不在险,唯险而后可以见人之能否也。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冒大险而后能立奇功。”
    • 3.
      仇人相见释义:指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的意思。
    • 4.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释义: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5.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释义: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6.
      咝咝声释义:与辅音s或z相似的延长的咝声:如各种动物常用以表示受惊、恐惧或激怒的声音。
    • 7.
      咨启释义:犹禀报。《三国志·魏志·明元郭皇后传》:“宰辅统政,与夺大事,皆先咨启於太后而后施行。”唐 牛僧孺《玄怪录·崔书生》:“某去,便当咨启,至期则皆至此矣。”明 高明《琵琶记·激怒当朝》:“恩官且听咨启:蔡状元 闻説皱眉,忠和孝,恩和义,念父母八十年餘,况已娶了妻室,再婚重娶非礼。”
    • 8.
      市怒释义:犹激怒。 《新唐书·刘武周传》:“因宣言于众曰:‘今岁饥,死者骨相枕於野,府君闭仓不卹,岂忧百姓意乎?’以市怒其军,皆愤怨。”
    • 9.
      忏悔录释义:自传体长篇小说。法国卢梭作于1781-1788年。共两部。描写作者童年时代的痛苦和少年时代的流浪生活以及作者在贵族寡妇德·瓦朗夫人身边的种种际遇。1740年后在巴黎结交社会名流。婚后有了五个孩子,却把他们送进育婴堂。在创作《爱弥儿》和《新爱洛绮丝》时,患了受迫害狂想症。终因《爱弥儿》激怒当局而逃往英国。
    • 10.
      忿恚释义:⒈愤怒;怨恨;使恼怒。 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史记.陈涉世家》
    • 11.
      怒恼释义:⒈恼怒。 ⒉激怒。
    • 12.
      怒而挠之释义:对于易怒的敌人,就通过挑逗的方式去激怒他,使他丧失理智。
    • 13.
      恼激释义:激怒。
    • 14.
      惹怒释义:⒈指处于被激怒的忿恨状态。 ⒉激怒人。
    • 15.
      感怒释义:激怒。
    • 16.
      愤兵释义:⒈被激怒而用兵。 ⒉指愤怒的士兵。
    • 17.
      挑战释义:⒈激怒敌人出来打仗。⒉刺激对方出来和自己较量。⒊鼓动对方和自己竞赛。
    • 18.
      擦火释义:在激怒你时随口说出的话。
    • 19.
      故意杀人释义:由于受到挑衅,一时激怒或感情冲动,导致杀人,法律认为构成故意杀人。
    • 20.
      斗怒释义:⒈亦作“鬭怒”。亦作“鬪怒”。争吵;争斗。⒉犹激怒。

激怒造句

1.他俩已闹得不可开交,你再激怒他们,不是以冠补履吗?

2.秦始皇暴虐无道激怒人民,故有陈涉等揭竿而起,最终推翻了秦王朝。

3.风,就像一匹激怒了的骏马,肆意狂呼,不管谁欢不欢迎它。

4.不害怕在无意之间激怒,不怀疑做任何事情的动机。

5.我喜欢把他激怒,因为他就算发脾气,也会像小孩子一样,一下子就忘了。

6.牙齿咬的咯咯作响,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

7.正象一个被他的凶悍的妻子所激怒的丈夫一样,当他正要动手打她的时候。

8.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你终于成功的把我激怒了。

9.社交的秘诀,并不在于讳言真实,而是在讲真话的同时不激怒对方。

10.社交的秘诀,并不在于讳言真实而是在讲真话的同时也不激怒对方。

激怒(jin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激怒是什么意思 激怒读音 怎么读 激怒,拼音是jī nù,激怒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激怒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