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训兵 训兵的意思
xùnbīng

训兵

简体训兵
繁体訓兵
拼音xùn bīng
注音ㄒㄩㄣˋ ㄅㄧ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ùn,(1) 教导,教诲。【组词】:训诫。训蒙(教育儿童)。训迪(教诲开导)。教(jiào )训。培训。(2) 可以作为法则的话。【组词】:家训。(3) 典式,法则。【组词】:不足为训。(4) 解释词的意义。【例句】:训诂(解释古书中的字、词句的意义。亦称“训故”、“诂训”、“故训”)。训读(日文借用汉字写日语原有的词,用日语语音读汉字)。

bīng,(1) 武器。【组词】: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组词】: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组词】: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基本含义

训练士兵,使其具备战斗能力

训兵的意思

训兵 [xùn bīng]

1. 练兵。

训兵 引证解释

⒈ 练兵。

《周书·文帝纪上》:“责重忧深,不遑啟处,训兵秣马,唯思竭力。”
《神僧传·无漏》:“无何, 安 史 兵乱, 肃宗 训兵 灵武,屡梦有金色人念宝胜佛於御前。”
明 李东阳 《定州韩魏公祠堂记》:“於是训兵劝稼,置学建师,而 定 乃大治。”


训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凶渠释义:⒈凶徒的首领;元凶。 南朝 梁 陆倕《石阙铭》:“帝赫斯怒,秣马训兵。严鼓未通,凶渠泥首。”《旧唐书·段秀实传》:“誓碎凶渠之首,以敌君父之讎,视死如归,履虎致咥。”《资治通鉴·宋顺帝昇明元年》:“凶渠逆党,尽已梟夷。”胡三省 注:“凶渠,谓渠魁也。”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上·刘恭甫司马文》:“凶渠授首,一蹶而不可復振。”⒉凶徒的首领;元凶。唐 李白《旧游书怀赠韦太守》诗:“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兇渠。”《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昨朕风驱鋭旅,电扫兇渠,復已坠之宗祧,纘中兴之历数。”
    • 2.
      幕庭释义:营帐前的空地。《左传·哀公八年》:“微虎 欲宵攻王舍,私属徒七百人三踊於幕庭。”杨伯峻 注:“属今作嘱,私自令其徒七百人於帐幕外之庭三踊也。”唐 储光羲《哥舒大夫颂德》诗:“河湟 训兵甲,义勇方横行,韩 魏 多鋭士,蹷张在幕庭。”
    • 3.
      府卫释义:⒈指 北周、隋、唐 的府兵制。府兵轮流宿卫京师,故亦称府兵为府卫。宋 曾巩《本朝政要策·训兵》:“自府卫废,而执兵者皆市人,故有 天寳 之败。”宋 叶适《奏议·纪纲一》:“唐 用 周 隋 府卫之法,拣择天下之民,聚为强兵。”⒉贵族或官府的卫士。金 吴激《鸡林书事》诗:“骑兵腰玉具,府卫挟金丸。”
    • 4.
      返旆释义:⒈亦作“返斾”。回师。晋 陆机《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潜光 阳 甸,返斾 吴 丘。”《北史·僭伪附庸传·沮渠牧犍》:“牧犍 闻 蠕蠕 内侵 善无,幸车驾返斾,遂婴城自守。”《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若节用爱民,务农训兵,数年之中,公私充实,而 赵 魏 之间,厌苦寇暴,民思 燕 德,庶几返旆,克復故业。”《东周列国志》第五回:“陈、蔡、鲁 三国之兵,见 宋 兵移动,俱有返斾之意。”《洪秀全演义》第二十回:“乘胜入 晋,直抵 燕 冀 无返斾。”⒉指返归。明 冯梦龙《情史·情私·江情》:“既自京师返旆
    • 5.
      远迹释义:⒈亦作“远跡”。远大的业绩。《管子·小匡》:“昔吾先王 周昭王 穆王,世法 文 武 之远迹,以成其名。”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昔 夫差 承 闔閭 之远跡,用 申胥 之训兵,栖越 会稽,可谓强矣。”《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长算屈於短日,远迹顿於促路。”李善 注:“迹,功业也。”⒉犹远游。《后汉书·张衡传》:“盍远迹以飞声兮,熟谓时之可蓄?”李贤 注:“言何不远游以飞声誉,谁谓时之可待?”参见“远游”。⒊远窜。《汉书·公孙弘卜式等传赞》:“公孙弘、卜式、儿宽 皆以鸿渐之翼困于燕爵,远迹羊豕之

训兵(xunb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训兵是什么意思 训兵读音 怎么读 训兵,拼音是xùn bīng,训兵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训兵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