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隰 [yuán xí]
1. 平原和低下的地方。
例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清·袁枚《祭妹文》
英[plain and lowland;]
原隰 引证解释
⒈ 广平与低湿之地。
引《书·禹贡》:“原隰厎绩,至于 猪野。”
《国语·周语上》:“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
韦昭 注:“广平曰原,下湿曰隰。”
《汉书·货殖传序》:“於是辩其土地川泽丘陵衍沃原隰之宜,教民种树畜养。”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诗:“山川勤远略,原隰軫皇情。”
清 戴名世 《陈某诗序》:“家在郊野,村落环匝,原隰上下,云烟縹緲。”
⒉ 泛指原野。
引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於是驱马原隰,卷甲遄征。”
宋 王安石 《得子固书因寄》诗:“重登城头望,喜气满原隰。”
清 魏源 《次韵<前出塞>》之一:“星燧燎原隰,蚁壤溃江河。”
国语词典
原隰 [yuán xí]
⒈ 广大平坦和低洼潮湿的地方。
引《国语·周语上》:「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文选·张衡·归田赋》:「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原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物释义:⒈指五种地形上的物产。《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会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动物宜毛物,其植物宜皁物,其民毛而方。二曰川泽,其动物宜鳞物,其植物宜膏物,其民黑而津。三曰丘陵,其动物宜羽物,其植物覈物,其民专而长。四曰坟衍,其动物宜介物,其植物荚物,其民晳而瘠。五曰原隰,其动物宜臝物,其植物宜丛物,其民丰肉而庳。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⒉犹言五事。《周礼·地官·乡大夫》:“以乡射之礼五物询众庶:一曰和,二曰容,三曰主皮,四曰和容,五曰兴舞。”贾公彦 疏:“物,事也。”⒊五行。三国 魏
- 2.
回飈释义:同“迴飆”。 亦作“廻飆”。南朝 宋 颜延之《秋胡诗》:“原隰多悲凉,廻飈卷树高。”谢无量《西湖旅兴寄怀伯兄五十韵》:“徂岁怜青镜,迴飈託素笺。”
- 3.
土会释义:统计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五类土地的产物,以制定贡税。
- 4.
妖气释义:⒈妖异之气。 汉 王充《论衡·言毒》:“妖气生美好,故美好之人多邪恶。”宋 梅尧臣《和谢舍人洊震》:“沃然原隰洗妖气,浩尔沟瀆扬平流。”⒉迷信谓人受妖邪蛊惑呈现的气色。《云笈七籤》卷一○三:“市中逢道流,语之曰:‘子面有妖气,必为妖物所著。’”《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除怪》:“观公妖气太重,我与你早早断除,免致后患。”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 5.
红桃释义:⒈红色桃花。南朝 宋 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原隰荑緑柳,墟囿散红桃。”唐 薛能《重游通波亭》诗:“十年抛掷故园花,最忆红桃竹外斜。”⒉指桃红色。清 陈维崧《百字令·送钮书城之任项城》词:“綬染红桃,符分铜虎,差足云豪耳。”⒊人名。传说为 唐玄宗 妃 杨玉环 的侍者。《说郛》卷十九引 宋 王灼《碧鸡漫志》:“及 安史 之乱,世颇思 宪 审音。而《杨妃外传》乃谓上皇居南内,夜与妃侍者 红桃 歌妃所製《凉州词》。上因广其曲,今流传者益加。”
- 6.
衍沃释义:⒈平坦肥美的土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井衍沃。”杜预 注:“衍沃,平美之地。”《国语·周语上》:“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韦昭 注:“广平曰原,下溼曰隰。下平曰衍,有溉曰沃。”宋 陆游《农家歌》:“为农但力作,瘠卤变衍沃。”⒉泛指平原。章炳麟《訄书·定版籍》:“古之为差品者,山林之地,九夫为度;九度而当一井,迭为九衰,至於‘衍沃’而止矣。”⒊土地平坦肥美。⒋引申为富饶。清 冯桂芬《公启曾协揆》:“夫三郡财赋之衍沃,两年倒悬之困苦。”
- 7.
郁茂释义:茂盛。汉 张衡《归田赋》:“原隰鬱茂,百草滋荣。”《百喻经·比种田喻》:“昔有野人,来至田里,见好麦苗,生长鬱茂。”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延祥观柏》:“明年柏叶復生,鬱茂如故。”
- 8.
駪征释义:跋涉,奔走。 语本《诗·小雅·皇皇者华》:“皇皇者华,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怀靡及。”清 林则徐《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在多士,笙簧燕乐,诗賡宵雅之三;而使臣,原隰駪征,善拜皇华之五。”清 惜秋 旅生《维新梦·外交》:“诸君奉詔駪征,善全国体,吾谋倘用,秦 岂无人。”
- 9.
骃原释义:指生活在平原地区供役使的马。 语本《诗·小雅·皇皇者华》:“皇皇者华,于彼原隰……我马维駰,六轡既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