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达意 达意的意思

达意

简体达意
繁体達意
拼音dá yì
注音ㄉㄚˊ 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á,(1) 通。【组词】:四通八达。达德(通行天下的美德)。达人。达士(达人)。(2) 通晓。【组词】:洞达。练达。(3) 遍,全面。【例句】: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4) 到。【组词】:到达。抵达。通宵达旦。(5) 实现。【组词】:目的已达。(6) 传出来。【例句】:传(chuán)达。转(zhuǎn )达。(7) 得到显要的地位。【组词】:显达。达官贵人。(8) 姓。

yì,(1) 心思。【组词】:意思。意见。意义。意味。意念。意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意。同意。意在笔先。意在言外。(2) 心愿,愿望。【组词】:意愿。愿意。意向。意图。意皆。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3)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组词】:春意。诗意。惬意。情意。意境。(4) 料想,猜想。【组词】:意料。意想。意外。

基本含义

传达意思或表达观点

达意的意思

达意 [dá yì]

1. 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

表情达意。

[express(或convey)one's ideas;]

达意 引证解释

⒈ 表达心意;表达意愿。

《鹖冠子·近迭》:“纵法之载於图者,其於以喻心达意,扬道之所谓。”
《史记·滑稽列传》:“《书》以道事,《诗》以达意。”
明 唐顺之 《与严介溪相公书》:“所恨才不足以称心,词不能以达意。”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六六:“虽则英语没有一个说得好,但都还能达意。”


国语词典

达意 [dá yì]

⒈ 表明意思。

《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序》:「六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达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代表释义:⒈由行政区、团体、机关等选举出来替选举人办事或表达意见的人:人大代表。⒉受委托或指派代替个人、团体、政府办事或表达意见的人:全权代表。⒊显示同一类的共同特征的人或事物:代表作。⒋代替个人或集体办事或表达意见:副部长代表部长主持开幕典礼。⒌人或事物表示某种意义或象征某种概念:这三个人物代表三种不同的性格。
    • 2.
      全直释义:谓固守直道。唐 元结《恶曲》:“吾辈全直三十年,未尝曲气以转声,曲辞以达意,曲步以便往,曲视以回目。”
    • 3.
      发篇释义:⒈篇章的开头。⒉犹行文。指组织文字,表达意思。
    • 4.
      口不从心释义:嘴巴不能按照心里想的说出来。意谓拙于言词,辞不达意。
    • 5.
      口举手画释义: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
    • 6.
      口讲指划释义: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形容详细地解说。
    • 7.
      口讲指画释义: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
    • 8.
      司契释义:⒈掌握契据。 ⒉掌管法规。⒊谓文词能恰切传情达意。
    • 9.
      哑谈释义:谓只以手势和表情传情达意。
    • 10.
      图画文字释义:用图画来表达意思的文字。 特点是用整幅图画表示意思,本身不能分解成字,没有固定的读法。见〖象形文字〗。
    • 11.
      尚文释义:⒈崇尚文治。⒉通行以书面文字来表达意思。
    • 12.
      形语释义:用表情手势代替言语来达意。
    • 13.
      得意忘言释义: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 14.
      扬意释义:⒈表达意志。⒉启迪情思。
    • 15.
      拆字格释义:用拆字婉转达意的方式。
    • 16.
      指画口授释义: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形容详细地解说。
    • 17.
      文理贯通释义:现代普遍表达意思就是文理科研入很深,能使它们互相融会贯通。
    • 18.
      曲辞释义:⒈亦作“曲词”。邪僻之词;阿谀之词。《后汉书·袁谭传》:“何意凶臣 郭图,妄画蛇足,曲辞諂媚,交乱懿亲。”唐 刘知几《史通·曲笔》:“但古来唯闻以直笔见诛,不闻以曲词获罪。”⒉含义隐微之词。《后汉书·方术传序》:“或开末而抑其端,或曲辞以章其义。”⒊谓隐微其词。唐 元结《恶曲》:“吾辈三十年,未尝曲辞以达意。”
    • 19.
      目语释义:用眼睛传达意思。
    • 20.
      着作释义:⒈用文字表达意见、知识、思想、感情等。《文选·班固<答宾戏>》:“取舍者,昔人之上务;著作者,前烈之餘事耳。”吕向 注:“著作,谓述作文史也。”《后汉书·延笃传》:“桓帝 以博士徵,拜议郎,与 朱穆、边韶 共著作 东观。”清 刘大櫆《<严遥青诗集>序》:“文王、周公 繫《易》,孔子 成《春秋》,皆以大圣人之才,躬亲著作。”鲁迅《准风月谈·“商定”文豪》:“然而,著作一世,藏之名山,以待考古团的掘出的作家,此刻早已没有了。”⒉著作的成品。《明史·李东阳传》:“为文典雅流丽,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清 昭槤《啸

达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代表释义:⒈由行政区、团体、机关等选举出来替选举人办事或表达意见的人:人大代表。⒉受委托或指派代替个人、团体、政府办事或表达意见的人:全权代表。⒊显示同一类的共同特征的人或事物:代表作。⒋代替个人或集体办事或表达意见:副部长代表部长主持开幕典礼。⒌人或事物表示某种意义或象征某种概念:这三个人物代表三种不同的性格。
    • 2.
      全直释义:谓固守直道。唐 元结《恶曲》:“吾辈全直三十年,未尝曲气以转声,曲辞以达意,曲步以便往,曲视以回目。”
    • 3.
      发篇释义:⒈篇章的开头。⒉犹行文。指组织文字,表达意思。
    • 4.
      口不从心释义:嘴巴不能按照心里想的说出来。意谓拙于言词,辞不达意。
    • 5.
      口举手画释义: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
    • 6.
      口讲指划释义: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形容详细地解说。
    • 7.
      口讲指画释义: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
    • 8.
      司契释义:⒈掌握契据。 ⒉掌管法规。⒊谓文词能恰切传情达意。
    • 9.
      哑谈释义:谓只以手势和表情传情达意。
    • 10.
      图画文字释义:用图画来表达意思的文字。 特点是用整幅图画表示意思,本身不能分解成字,没有固定的读法。见〖象形文字〗。
    • 11.
      尚文释义:⒈崇尚文治。⒉通行以书面文字来表达意思。
    • 12.
      形语释义:用表情手势代替言语来达意。
    • 13.
      得意忘言释义: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 14.
      扬意释义:⒈表达意志。⒉启迪情思。
    • 15.
      拆字格释义:用拆字婉转达意的方式。
    • 16.
      指画口授释义: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形容详细地解说。
    • 17.
      文理贯通释义:现代普遍表达意思就是文理科研入很深,能使它们互相融会贯通。
    • 18.
      曲辞释义:⒈亦作“曲词”。邪僻之词;阿谀之词。《后汉书·袁谭传》:“何意凶臣 郭图,妄画蛇足,曲辞諂媚,交乱懿亲。”唐 刘知几《史通·曲笔》:“但古来唯闻以直笔见诛,不闻以曲词获罪。”⒉含义隐微之词。《后汉书·方术传序》:“或开末而抑其端,或曲辞以章其义。”⒊谓隐微其词。唐 元结《恶曲》:“吾辈三十年,未尝曲辞以达意。”
    • 19.
      目语释义:用眼睛传达意思。
    • 20.
      着作释义:⒈用文字表达意见、知识、思想、感情等。《文选·班固<答宾戏>》:“取舍者,昔人之上务;著作者,前烈之餘事耳。”吕向 注:“著作,谓述作文史也。”《后汉书·延笃传》:“桓帝 以博士徵,拜议郎,与 朱穆、边韶 共著作 东观。”清 刘大櫆《<严遥青诗集>序》:“文王、周公 繫《易》,孔子 成《春秋》,皆以大圣人之才,躬亲著作。”鲁迅《准风月谈·“商定”文豪》:“然而,著作一世,藏之名山,以待考古团的掘出的作家,此刻早已没有了。”⒉著作的成品。《明史·李东阳传》:“为文典雅流丽,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清 昭槤《啸

达意造句

1.他平时说话总是咬文嚼字,喜欢加许多修饰语,结果还是词不达意

2.他在大庭广众中说话总是感到紧张,常常词不达意

3.你写作文,总犯词不达意的毛病,看来今后要在斟字酌句上下工夫。

4.中国的语言很微妙,稍不注意,就会词不达意

5.这位语文老师说话经常词不达意

6.要使表情达意十分贴切恰当,必须要精心选用近义词。

7.不过和女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尽量多说点废话,就是那种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的那种。

8.假如你爱一个人,你可以一个人这样永远写下去,不知疲倦,感觉永远词不达意

9.送你一朵玫瑰花,传情达意全靠它,送你一朵大桃花,时来运转有赖它,送你一碗豆腐花,要你一天到晚笑哈哈。

10.文章的格式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了表情达意

11.我写作有困难,常常感到词不达意

达意(da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达意是什么意思 达意读音 怎么读 达意,拼音是dá yì,达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达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