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魂 [gū hún]
1. 孤独无依的魂灵。
孤魂 引证解释
⒈ 孤独无依的魂灵。
引汉 张衡 《思玄赋》:“犹火正之无怀兮,託山阪以孤魂。”
唐 韩愈 《祭石君文》:“客葬 秦 原,孤魂谁附?”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中元节》:“设大会,焚钱山,祭军阵亡殁,设孤魂之道塲。”
明 范受益 王錂 《寻亲记·报捷》:“中途放他逃得命,都道他果作孤魂。”
闻一多 《孤雁》诗:“可怜的孤魂啊!更不须向天回首了。”
国语词典
孤魂 [gū hún]
⒈ 孤独的鬼魂。
引《文选·潘岳·悼亡诗》:「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又有极大的法船,照依佛家中元地狱赦罪之说,超度这些孤魂升天。」
⒉ 比喻无依无助的人。
引《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汝等随刘备,如孤魂随鬼耳。」
孤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元释义:民间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十五日。是祭祀祖先和孤魂野鬼的日子。
- 2.
冤痛释义:⒈谓蒙受冤屈而悲愤沉痛。 汉 王充《论衡·感虚》:“何其冤痛相似而感动不同也。”晋 干宝《搜神记》卷三:“孤魂冤痛,自诉於天耳。”⒉指为他人感到冤屈悲痛。《三国志·魏志·杨俊传》:“黄初 三年,车驾至 宛,以市不丰乐,发怒收 俊。尚书僕射 司马宣王、常侍 王象、荀纬 请 俊,叩头流血,帝不许。俊 曰:‘臣知罪矣。’遂自杀。众冤痛之。”宋 何薳《春渚纪闻·叔夜有道之士》:“余观 嵇中散 被譖就刑,冤痛甚矣。”
- 3.
冥寞释义:⒈谓死亡。唐 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之三:“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寞。”唐 白居易《过敷水》诗:“秦氏 双蛾久冥寞,苏臺 五马尚蜘蟵。”⒉指死者。《后汉书·张奂传》:“父母朽骨,孤魂相託,若蒙矜怜,壹惠咳唾,则泽流黄泉,施及冥寞,非 奂 生死所能报塞。”参见“冥漠”。⒊指阴间。《旧唐书·刘邺传》:“﹝ 李德裕 ﹞倾以微累,窜於遐荒,既迫衰残,竟归冥寞。”唐 李复言《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僕射去人寰久矣,何不还生人中,而久处冥寞?”⒋犹冥寂,玄默。唐 岑参《文公讲堂》诗:“丰碑文字灭,
- 4.
孤旐释义:孤独的魂幡。 借指孤魂。
- 5.
寿器释义:⒈棺材。 《后汉书·皇后纪下·孝崇匽皇后》:“元嘉 二年崩。以帝弟 平原王 石 为丧主,敛以东园画梓寿器。”李贤 注:“梓木为棺,以漆画之。称寿器者,欲其久长也,犹如寿堂、寿宫、寿陵之类也。”唐 杜牧《池州李使君没后十一日,处州新命始到感而成诗》:“縉云 新命詔初行,纔是孤魂寿器成。”⒉指生前预制的棺木。《儒林外史》第三二回:“老伯的寿器是我备下的,如今用不着,是不好带去了。”骆宾基《胶东的“暴民”》:“每家农户……有老人的,就注意该挑什么木料的寿器。”
- 6.
少儿不宜释义:少儿不宜,也叫“儿童不宜”,泛指含有色情、血腥或者暴力情节,尤指色情情节,第一次出现在1989年的电影《黑楼孤魂》,因为电影内容惊悚,恐怖,不利于少儿心理健康成长,所以在放映前打出了“少儿不宜”的口号。
- 7.
残魂释义:⒈犹残生。谓倍受摧残的身心。唐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诗:“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 越 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⒉犹孤魂。唐 杜牧《杜鹃》诗:“杜宇竟何冤,年年叫 蜀 门。至今衔积恨,终古弔残魂。”
- 8.
法船释义:⒈佛教语。喻佛法。谓佛法如船,可以拯救沉溺的众生渡过生死苦海,到达“彼岸”。《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帝修浄戒,轨道不及,无上法船,济诸沉溺。”唐 李绅《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住觉超真境,依游渡法船。”⒉旧时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晚上为超度亡灵而焚烧的纸船。《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到晚,做的极精致的莲花灯,点起来浮在水面上。又有极大的法船,照依佛家中元地狱赦罪之説,超度这些孤魂升天。”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法船》:“中元日各寺院製造法船,至晚焚之。有长至数丈者。”林海音《城南旧南·兰姨娘》
- 9.
祀孤释义:祭祀孤魂。旧时 江 南民俗,于特定的节日祭祀无人祭祀的死者。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江南城隍庙》:“每岁中元及清明,十月一日有庙市,都人迎赛祀孤。”
- 10.
穷暮释义:喻晚年。 汉 孔融《杂诗》之二:“孤魂游穷暮,飘颻安所依?”唐 高郢《请致仕表》之三:“穷暮之恳,不遑起居。”
- 11.
赐恤释义:⒈谓给死者家属以抚恤。《后汉书·质帝纪》:“又兵役连年,死亡流离,或支骸不敛,或停棺莫收……今遣使者案行,若无家属及贫无资者,随宜赐卹,以慰孤魂。”⒉专指官吏死后,根据其生前的功劳大小,追赠官爵,褒封谥号,并给其家属抚恤金。《明史·毛伯温传》:“伯温 归,疽发背卒。穆宗 立,復官,赐卹。”《明史·黄尊素传》:“乞復故官,破格赐卹,俾遗孤得扶櫬还乡,燝 死且不朽。”《清史稿·林则徐传》:“行次 潮州,病卒……遗疏上,优詔赐卹,赠太子太傅,謚 文忠。”
- 12.
随宜释义:⒈犹随即。《后汉书·质帝纪》:“今遣使者案行,若无家属及贫无资者,随宜赐卹,以慰孤魂。”⒉便宜行事。谓根据情况怎么办好便怎么办。《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年》:“其民间小事,使长吏临时随宜,上不背正法,下以顺百姓之心。”⒊随意,不经意。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武烈太子 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王利器 集解:“‘随宜’,即《歷代名画记》所言‘随意’。”唐 元稹《开元观闲居酬吴士矩侍御四十韵》:“几案随宜设,诗书逐便拈。”⒋等闲,平平常常。《敦煌变文集·降魔
- 13.
齿歼释义:指年老。《后汉书·班超传》:“臣 超 犬马齿歼,常恐年衰,奄忽僵仆,孤魂弃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