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 [zàng fǔ]
1. 中医总称人体内部的器官。心、肝、脾、肺、肾为五脏,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为六腑。
脏腑 引证解释
⒈ 中医总称人体内部的器官。心、肝、脾、肺、肾为五脏,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为六腑。
引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序》:“人之将死,其臟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改梦》:“北地雪高冰厚,食炕餐煤,粪灰填于耳鼻,沟秽中于臟腑。”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五回:“从次日起,他们便如法泡製起来,无非是寒热兼施,攻补并进,拿着 苟才 的臟腑,做他药石的战场。”
国语词典
脏腑 [zàng fǔ]
⒈ 五脏六腑。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脏腑亦泛指人的内脏。
引《三国演义·第七八回》:「若患五脏六腑之疾,药不能效者,以麻肺汤饮之,令病者如醉死,却用尖刀剖开其腹,以药汤洗其脏腑,病人略无疼痛。」
脏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情内伤释义:是由于情绪变化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紊乱而致疾病发生或诱发的一类病因。
- 2.
三焦释义:中医学名词。 指上焦、中焦、下焦。从部位上分,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肾、膀胱、小肠、大肠等。分别属于胸部、上腹部和下腹部。三焦是体内脏腑功能的综合,也是气和水液运行的通路。
- 3.
三阳丹释义:三阳丹药物组成是大艾叶等,主治男子气弱,丹田冷痛,脏腑泄泻;妇人血海冷疼,一切冷病。
- 4.
五志化火释义:喜、怒、忧、思、恐五种情志异常表达,过度或抑郁都会影响脏腑,气机郁滞,变生火邪而伤害人体。
- 5.
五志损气释义:人的情志活动异常,过甚或不及都会导致脏腑气机的失调而引发疾病。
- 6.
五气释义:⒈指五脏之气。气,指脏腑的功能活动。⒉五行之气,五方之气。⒊中医谓寒、暑、燥、湿、风五气。⒋五种情感。
- 7.
五脏郁证释义:是脏腑本气郁结所致的病证。
- 8.
五脏合体释义:五脏合体即五脏合五体之意,肝合筋,心合脉,肺合皮,脾合肉,肾合骨,五脏与五体在生理和病理上内外相关联,五脏病变既可以反映在五体上,同时在对五体进行某些治疗也可以对相应脏腑起到作用。
- 9.
五脏开窍释义:五脏开窍是指五脏与人体官窍有着相对应的关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及二阴,二者在生理及病理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五脏功能的强弱及疾病,可在相应官窍上有所反应,同时在五脏官窍上施以治疗,又可以治疗相应脏腑疾病。
- 10.
五轮八廓释义:即五轮学说与八廓学说,是中医眼科独特理论学说,阐述眼与脏腑相互关系并指导眼病的分类及辨证论治。
- 11.
五阅五使释义:五阅五使指观察五官的表象来推断五脏的病变,五脏与五官有相对应的关系,在表的五官气色,是内在五脏所支配的,故察五官之色,可推断脏腑病情,是后世五官望诊的理论基础。
- 12.
伤损喘逆释义:由于过力伤损脏腑引起的疾病。
- 13.
催藏释义:脏腑的意思。动词,表示极度伤心。
- 14.
内伤释义:⒈中医病证名。由于精神因素、生活或饮食不规律等原因所引起的疾病的统称。⒉泛指由跌、碰、挤、压、踢、打等原因引起的气血、脏腑等的损伤。
- 15.
内寒释义:中医学名词。 指阳虚气弱,脏腑功能衰退,引起水液运化障碍、浊阴潴留的病症。
- 16.
内陷释义:中医学名词。凡温热病邪不从外解,深入脏腑,或疮疡病毒不外泄,反向内攻,从而出现高热,烦躁、神昏、惊厥等症状者,称为“内陷”。
- 17.
劳损释义:因疲劳过度而损伤:腰肌劳损。脏腑劳损。
- 18.
募俞释义:指人体胸腹部的募穴和背脊部的俞穴,皆为脏腑经气结聚输注之处。俞,通“腧”。
- 19.
募穴释义:募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胸腹部的腧穴。
- 20.
包络释义:⒈包围环绕。 ⒉犹包括。⒊中医谓联属百骸脏腑的周身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