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色身 色身的意思
shēn

色身

简体色身
繁体
拼音sè shēn
注音ㄙㄜˋ ㄕㄣ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è shǎi,(1)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组词】:颜色。色彩。色相(xiàng )。色调(diào )。(2)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组词】:脸色。气色。色厉内荏。(3) 情景,景象。【组词】:行色匆匆。景色宜人。(4) 种类。【组词】:各色用品。(5) 品质,质量。【组词】:音色。成色。足色纹银。(6) 妇女美貌。【组词】:姿色。色艺。(7) 情欲。【组词】:色情。好(hào)色。

shēn,(1)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组词】:身躯。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树身。(2)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组词】:身世。献身。(3) 亲自,本人。【组词】:自身。亲身。身教。身体力行。(4)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组词】:出身。身分(fèn )。身败名裂。(5) 孕,娠。【组词】:身孕。(6) 量词,指整套衣服。【例句】:做了一身儿新衣服。

基本含义

指人的外貌、容貌。也可指人的身体、肉体。

色身的意思

色身 [sè shēn]

1. 佛教语。即肉身。

色身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即肉身。

《楞严经》卷十:“由汝念虑,使汝色身。”
《金刚经·离色离相分》:“如来説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
陈雄 注引《坛经》:“皮肉是色身。”
南朝 陈 徐陵 《长干寺众食碑》:“则菩萨应化,咸同色身,诸佛浄土,皆为揣食。”
唐 黄滔 《莆山灵岩寺碑铭》:“了公 八年冬十月坐亡,色身不坏。”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小僧出家人,只这个色身,尚非我有,何况外物乎?”


国语词典

色身 [sè shēn]

⒈ 佛教用语。指肉体。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泊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小僧出家人,只这个色身尚非我有,何况外物乎!」


色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种身土释义:身,即能依之色身;土,即所依之国土。
    • 2.
      坐亡释义:⒈坐化。 唐 颜真卿《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德本无累,道心有常,寔曰形解,孰云坐亡。”唐 黄滔《莆山灵岩寺碑铭》:“了公 八年冬十月坐亡,色身不坏。”参见“坐化”。⒉坐忘。亡,通“忘”。唐 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息乱归禪定,存神入坐亡。”参见“坐忘”。
    • 3.
      有色释义:⒈指有艳丽容貌的女子。 ⒉佛教语。指欲界与色界有色身(质碍之身)的众生。
    • 4.
      汙亵释义:亦作“汚褻”。亦作“污褻”。犹亵渎。宋 周密《齐东野语·玉照堂梅品》:“间有身亲貌悦,而此心落落不相领会;甚至於汚褻附近,略不自揆者。”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绩女》:“女曰:‘罪不在汝。我偶堕情障,以色身示人,遂被淫词污褻,此皆自取,於汝何尤?’”
    • 5.
      色身释义:佛教语。 即肉身。《楞严经》卷十:“由汝念虑,使汝色身。”《金刚经·离色离相分》:“如来説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陈雄 注引《坛经》:“皮肉是色身。”南朝 陈 徐陵《长干寺众食碑》:“则菩萨应化,咸同色身,诸佛浄土,皆为揣食。”唐 黄滔《莆山灵岩寺碑铭》:“了公 八年冬十月坐亡,色身不坏。”《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小僧出家人,只这个色身,尚非我有,何况外物乎?”
    • 6.
      菊篱释义:蓠边的菊花。 语本 晋 陶潜《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 李郢《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诗:“莲沼昔为 王俭 府,菊篱今作 孟嘉 杯。”宋 戴复古《沉庄可号菊花山人》诗:“连岁修茅屋,三秋绕菊篱。”元 萧国宝《次韵寄梵天方丈古岩》:“剖破菊篱花雨散,心归 莲社 色身空。”
    • 7.
      身相释义:犹言身体形象。 隋 江总《摄山栖霞寺碑》:“大同 二年,龕顶放光,光色身相,晃若炎山,林间树下,赩如火殿。”明 汤显祖《牡丹亭·道觋》:“问天天从来不具人身相,只得来道扮男妆。”

色身(sesh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色身是什么意思 色身读音 怎么读 色身,拼音是sè shēn,色身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色身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