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三让 三让的意思
sānràng

三让

简体三让
繁体三讓
拼音sān ràng
注音ㄙㄢ ㄖㄤ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ān,(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组词】: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组词】: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ràng,(1) 不争,尽(jǐn)着旁人。【组词】:让步。让位。谦让。(2) 请。【组词】:让茶。(3) 许,使。【组词】:不让他来。(4) 任凭。【组词】:让他闹去。(5) 被。【组词】:让雨淋了。(6) 索取一定代价,把东西给人。【组词】:出让。转(zhuǎn )让。(7) 闪避。【组词】:让开。当仁不让。(8) 责备,谴责。【例句】:“二世使人让章邯”。(9) 古同“攘”,侵夺。

基本含义

指连续三次让步或退让。

三让的意思

三让 [sān ràng]

1. 古相见礼。主人三揖,宾客三让。

2. 指周泰伯让位于季历事,后人称为盛德。

3. 指古代帝王登位、大臣就封的谦让之礼。

4. 再三责数其过失。

6. 谓以三种方式资助。

三让 引证解释

⒈ 古相见礼。主人三揖,宾客三让

《仪礼·士冠礼》:“三揖至於阶,三让。”
《礼记·礼器》:“三辞三让而至。”

⒉ 指 周 泰伯 让位于 季历 事,后人称为盛德。

《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邢昺 疏引 郑玄 注云:“泰伯,周太王 之长子,次子 仲雍,次子 季歷。太王 见 季歷 贤,又生 文王,有圣人表,故欲立之。而未有命。 太王 疾, 太伯 因适 吴 採药, 太王 殁而不返。 季歷 为丧主,一让也; 季歷 赴之,不来奔丧,二让也;免丧之后,遂断髮文身,三让也。”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太伯 建 邠,孔子 称为三让。”
唐 骆宾王 《夕次旧吴》诗:“盛德弘三让,雄图枕九围。”
余疚侬 《三年五月一日与同学冒雨登慧山》诗:“句吴 始启宇,三让来就封。”

⒊ 指古代帝王登位、大臣就封的谦让之礼。

《史记·高祖本纪》:“汉王 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申午,乃即皇帝之位 汜水 之阳。”
《后汉书·和帝纪》:“故太尉 邓彪,元功之族,三让弥高,海内归仁,为羣贤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曹公 称为表不止三让,又勿得浮华。”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南北史两国交兵不详载》:“每代革易之际,以禪让为篡夺者,必有九锡文、三让表、禪位詔册,陈陈相因,遂成一定格式。”

⒋ 再三责数其过失。

《周礼·地官·司救》“凡民之未有衺恶者,三让而罚” 贾公彦 疏:“三让而罚者,凡欲治罚人者,皆先以言语责让之,乃行治罚。”

⒌ 谓以三种方式资助。

《逸周书·酆谋》:“三让:一近市,二贱粥,三施资。”
孔晁 注:“以财让也。近来民市,旅资以思也。”
卢文弨 雠校:“﹝旅资以思﹞,疑当作‘施资以惠’也。”


国语词典

三让 [sān ràng]

⒈ 再三谦让。

《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宣公病,让其弟和,……,和亦三让而受之。」
唐·骆宾王〈夕次旧吴〉诗:「盛德弘三让,雄图枕九围。」

⒉ 用言语责备多次。

《周礼·地官·司救》:「凡民之有衺恶者,三让三罚。」


三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三释义:⒈谓三乘以三。《宋书·律历志上》:“黄钟之律长九寸,物以三生,三三九,三九二十七,故幅长二尺七寸,古之制也。”⒉童谣名。宋 苏轼《会双竹席上奉答开祖长官》诗:“算来九九无多日,唱着三三忆旧游。”王文诰 辑注引 冯应榴 曰:“《唐书》童謡:打麦三三三。”明 袁宏道《法华庵同诸开士限韵》:“农人占九九,童子契三三。”⒊指三三径。清 曹寅《寄题东园》诗之六:“桃坞下多蹊,三三别一径。”参见“三三径”。⒋三同、三让、三虞的合称。《逸周书·酆谋》:“初用三同:一戚取同,二任用能,三矢无声。三让:一近市,二贱粥,
    • 2.
      三让释义:⒈古相见礼。主人三揖,宾客三让。《仪礼·士冠礼》:“三揖至於阶,三让。”《礼记·礼器》:“三辞三让而至。”⒉指 周 泰伯 让位于 季历 事,后人称为盛德。《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邢昺 疏引 郑玄 注云:“泰伯,周太王 之长子,次子 仲雍,次子 季歷。太王 见 季歷 贤,又生 文王,有圣人表,故欲立之。而未有命。太王 疾,太伯 因适 吴 採药,太王 殁而不返。季歷 为丧主,一让也;季歷 赴之,不来奔丧,二让也;免丧之后,遂断髮文身,三让也。”《后汉书·列女传·曹
    • 3.
      三辞释义:犹三让。《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 三辞,从命,曰:‘重耳 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章表》:“昔 晋文 受册,三辞从命,是以 汉 末让表,以三为断。”
    • 4.
      就食释义:就食炒就食:苏北鲁南土语jiùshí∶到有粮食吃的地方去分寨就食∶谋生就食海外 吕布亦引兵出屯山阳就食。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穗大战吕布v。
    • 5.
      断表释义:拒不接受所上章表。《晋书·朱序传》:“序 以老病,累表解职,不许。詔断表,遂輒去任。数旬,归罪廷尉,詔原不问。”《南史·梁纪下·元帝》:“时巨寇尚存,帝未欲即位,而四方表劝,前后相属,乃下令断表。”《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戊午,加左僕射 房玄龄 太子少师。玄龄 ……深畏满盈,上表请解机务;上不许。玄龄 固请不已,詔断表,乃就职。”胡三省 注:“今之让官者,来表三让,敕断来章,则閤门不復受其表,即 唐 制之断表也。”
    • 6.
      无得释义:⒈犹无从。 《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邢昺 疏:“三让之美,皆隐蔽不著,故人无得而称焉。”得,一本作“德”。参见“无从”。⒉犹不许,不准。《商君书·垦令》:“无得为罪人请於吏而饟食之。”《汉书·朱博传》:“积受取一钱以上,无得有所匿。欺谩半言,断头矣!”⒊未能得以。《宋史·胡松年传》:“﹝ 张敌万 ﹞向在 淮南 诱敌深入,步骑四集,悉陷於淖,无得解者,金 人至今胆落。”⒋无所得。《吕氏春秋·君守》:“君也者以无赏为赏,以无得为得者也。”

三让(sanr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三让是什么意思 三让读音 怎么读 三让,拼音是sān ràng,三让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三让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