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分裂 分裂的意思
fēnliè

分裂

简体分裂
繁体
拼音fēn liè
注音ㄈㄣ ㄌ一ㄝˋ
结构AB式
词性动词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ēn fèn,(1) 区划开。【组词】: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组词】: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组词】:分会。分行(háng )。(4) 散,离。【组词】: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 辨别。【组词】:区分。分析。(6) 区划而成的部分。【组词】:二分之一。(7) 一半。【例句】: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1) 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组词】: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 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组词】: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 料想。【例句】:“自分已死久矣”。(4) 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组词】:知识分子。

liè liě, ◎ 破开,开了缝(fèng )。【组词】:裂开。裂纹。裂缝。裂痕。裂变(原子核分裂成几个其他原子核,并放出中子的过程)。裂隙。裂罅(裂缝)。分裂。破裂。决裂。割裂。扯裂。 ◎ 物体的两部分向两旁分开。【组词】:裂着怀。

基本含义

指一个整体或团体分散、分离成若干个独立的个体或派别。

分裂的意思

分裂 [fēn liè]

1. 整个事物分开,也指使整体分开。

分裂国家。
每对染色体纵向分裂为两组。
使党分裂的一场争吵。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汉·贾谊《过秦论》

[ split; divide; break up; fission; division; ]

2. 分散,不统一。

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宋·苏轼《教战守》

[ disperse; decentralize; ]

分裂 引证解释

⒈ 裂开。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行冬令,则国多盗贼,边竟不寧,土地分裂。”
郑玄 注:“大寒之时,地隆坼也。”

⒉ 分割;割裂;使整体的事物分开。

《史记·项羽本纪论》:“三年,遂将五诸侯灭 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
《隋书·北狄传·西突厥》:“处罗 不朝,恃强大耳。臣请以计弱之,分裂其国,即易制也。”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社稷倾覆,家国沦亡;父首梟悬,母躯分裂。”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后世儒者又只得圣人下一截,分裂失真,流而为记诵词章,功利训詁,亦卒不免为异端。”
陆超俊 《惊涛骇浪万里行》:“因为你们的好心,已经在船员中造成了不和,而你还在制造分裂!”


国语词典

分裂 [fēn liè]

⒈ 分开、割裂。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文选·班彪·王命论》:「然卒润镬伏锧,烹醢分裂。」

破裂 分割 离散 割裂 决裂 瓦解

团结 统一 联合 勾结 合并

⒉ 细胞因增殖而分为两体。


分裂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分开释义:⒈人或事物不聚在一起:弟兄两人分开已经三年了。这些问题是彼此分开而又联系着的。⒉使分开:老赵用手分开人群,挤到台前。这两件事要分开解决。
    • 2.
      分散释义:⒈散在各处;不集中:分散活动。山村的人家住得很分散。⒉使分散:分散注意力。⒊散发;分发:分散传单。
    • 3.
      分割释义:把整体或有联系的东西分开:分割遗产。民主和集中这两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能分割开。
    • 4.
      破裂释义:⒈(完整的东西)出现裂缝;开裂:棉桃成熟时,果皮破裂。⒉双方的感情、关系等遭破坏而分裂:谈判破裂。
    • 5.
      对立释义:⒈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中的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相互斗争:对立面。 对立物。对立的统一。不能把工作和学习对立起来看。⒉互相抵触;敌对:对立情绪。
    • 6.
      瓦解释义:⒈比喻崩溃或分裂:土崩瓦解。⒉使对方的力量崩溃:瓦解敌人。
    • 7.
      离散释义:⒈分散不能团聚(多指亲属):家人离散。⒉分散,不连续:离散信号。
    • 8.
      决裂释义:(谈判、关系、感情)破裂:自她和我决裂之后,再没有见面。 五四时代的青年开始和封建主义的传统决裂。
    • 9.
      割裂释义:把本来统一的或互相联系的事物(多指抽象的)人为地分割开。

分裂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统一释义:⒈部分联成整体;分歧归于一致:统一体。 统一祖国。大家的意见逐渐统一了。⒉一致的;整体的;单一的:统一的意见。统一调配。统一领导。
    • 2.
      联合释义:⒈联系使不分散;结合: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⒉属性词。结合在一起的;共同:联合收割机。联合声明。联合招生。⒊两块以上的骨头长在一起或固定在一起,叫做联合,如耻骨联合、下颌骨联合等。
    • 3.
      团结释义:⒈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团结朋友,打击敌人。团结就是力量。⒉齐心协力,结合紧密;和睦:邻里团结。大家很团结。
    • 4.
      合并释义:⒈结合到一起:合并机构。这三个提议合并讨论。⒉指正在患某种病的同时又发生(另一种疾病):麻疹合并肺炎。
    • 5.
      勾结释义:为了进行不正当的活动暗中互相串通、结合:暗中勾结。勾结官府。

分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晋释义:战国时的韩、赵、魏三国,是由春秋时晋国分裂而成的三个国家,世称此三国为三晋。
    • 2.
      东正教释义:也叫正教、希腊正教。基督宗教的一派。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以罗马教皇为首的罗马公教会和以东罗马帝国首都君 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方教会,后者自称正教,意为正宗的教会。现主要分布于东南欧。
    • 3.
      东突厥释义:古国名。 北魏 时建立的 突厥 政权,于 隋 开皇 时分裂为 东突厥、西突厥 二国。东突厥 地在我国北方,亦称 北突厥。唐 天宝 三年为 回纥 所灭。参阅《新唐书·突厥传》。
    • 4.
      东罗马帝国释义:4世纪从 罗马帝国分裂出来的东部帝国。因首都君士坦丁堡建在古希腊殖民城市拜占庭旧址,故又名拜占庭帝国。中国古代史籍称为大秦。国势盛时疆域跨欧、亚、非三洲。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 5.
      两周释义:⒈战国时由周王室分裂而成的西周、东周两个小国的合称。 ⒉指周代。
    • 6.
      中分释义:⒈均分。 ⒉从中间分开。⒊分裂。⒋指房屋从梁到地面的部分。
    • 7.
      乌泡子释义:蔷薇科,悬钩子属的落叶灌木,茎直立、具腺毛,叶互生,边缘锯齿,有叶柄;托叶与叶柄合生,不分裂,宿存,离生,较宽大,花两性,聚伞状花序、花萼;萼片直立或反折,果时宿存;花瓣稀缺,白色或红色;雄蕊多数,心皮多数,有时仅数枚,果实为由小核果集生于花托上而成聚合果,种子下垂,种皮膜质,花期4-5月,果期6-7月。
    • 8.
      乖分释义:分离;分裂。
    • 9.
      二周释义:⒈指 战国 末期 周 室分裂成的 西周 与 东周 两个小国。 《战国策·西周策》:“楚 请道於二 周 之间,以临 韩 魏,周君 患之。”汉 桓宽《盐铁论·通有》:“郑 之 阳翟,二 周 之三川,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董卓 闻 山 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 周 之险,东向以临天下。”⒉指 西周 与 东周 王朝。唐 骆宾王《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邹 鲁 旧邦,临淄 遗俗,俱穆二 周 之化。”⒊两年。晋 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自我离羣,二周於今。”
    • 10.
      二庭释义:⒈两个王庭。 (1)东汉 时指 南匈奴 与 北匈奴。东汉 建武 二十四年,匈奴 左贤王 蒲奴 立为单于,右薁鞬日逐王 比 不得立,乃率部南依 汉,自立为单于,匈奴 遂有南北之分。《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其后 匈奴 争立,日逐来奔……於是 匈奴 分破,始有南北二庭焉。”(2)唐 代指 西突厥 分裂后的南北二部。咄陆 可汗建庭于 镞曷山 西,谓之北庭;乙毗沙钵罗叶护 可汗建庭于 虽合水 北,谓之南庭。见《新唐书·突厥传下》。唐 骆宾王《夕次蒲类津》诗:“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⒉第二家门庭。谓再嫁。《旧唐
    • 11.
      交换释义:⒈彼此互换(东西等):交换队旗。⒉人们互相交换活动或劳动产品的过程。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产生的。产品交换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环节。它由生产决定,又反作用于生产。劳动产品一旦在不同所有者之间成为交换对象,就出现了商品交换。⒊生物学上指来自双亲的相对染色体,在性细胞成熟分裂时,相互交换对应部分的过程。是形成生物新类型的原因之一。
    • 12.
      亭面释义:刻面宝石腰部以下,除底面之外的所有翻面,包括亭部主翻及下分裂翻。
    • 13.
      伊儿汗国释义:蒙古四大汗国之一。1256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从中亚向西远征,1258年攻入巴格达,灭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建立汗国。定都大不里士(在今伊朗)。因统治者自称“伊儿汗”,意为“藩王”,因而称“伊儿汗国”。疆域主要包括伊朗、伊拉克、小亚细亚等地。13世纪末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后国土分裂,1353年灭亡。
    • 14.
      伏锧释义:亦作“伏质”。古代有腰斩的死刑,施刑时罪犯裸身俯伏砧上,故称“伏鑕”。质,通“鑕”,砧。亦泛指被处死。《史记·张丞相列传》:“苍 坐法当斩,解衣伏质。”汉 班彪《王命论》:“勇如 信、布,强如 梁、籍,成如 王莽,然卒润鑊伏鑕,烹醢分裂。”唐 陈子昂《谢衣表》:“以其伏鑕之魂,更辱赐衣之宠。”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孙蕡陈遇》:“盖仕宦二十年,一禁繫,一从戎,四为下僚,仅一入史局,而不免伏鑕。”
    • 15.
      伯王释义:霸王。霸者的尊称。伯,通“霸”。《汉书·项籍传赞》:“羽 非有尺寸,乘势拔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兵灭 秦,分裂天下而威海内,封立王侯,政繇 羽 出,号为‘伯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颜师古 注:“伯读曰霸。”明 夏完淳《赠广武申大孚孟》诗:“行行东南征,舒此伯王畧。”
    • 16.
      佛手瓜释义:⒈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叶子掌状分裂,花黄色,果实像握起来的拳头,嫩的可作蔬菜。⒉这种植物的果实。
    • 17.
      佛手释义:⒈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枸橼(jǔyuán)的变种,叶子长椭圆形,花上部白色,下部紫红色。果实黄色,基部圆形。上部分裂,像手指,有香气,可供观赏,也可入药。⒉这种植物的果实。
    • 18.
      侨置释义:六朝 时南北分裂,战乱频仍,诸朝遇有州郡沦陷敌手,则往往暂借别地重置,仍用其旧名,称为“侨置”。
    • 19.
      内判释义:内部分裂。
    • 20.
      冯国璋释义:(1859— 1919)北洋直系军阀首领。字华甫,直隶河间(今属河北)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清末协助袁世凯建立和 控制北洋军。曾镇压辛亥革命。1913年反对讨袁,与张勋抢先攻战南京,任江苏都督,掌握东南实权。袁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成为直系军阀首领,任副总统。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任代理大总统。次年,在同北洋军阀皖系斗争中失败下台。

分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晋释义:战国时的韩、赵、魏三国,是由春秋时晋国分裂而成的三个国家,世称此三国为三晋。
    • 2.
      东正教释义:也叫正教、希腊正教。基督宗教的一派。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以罗马教皇为首的罗马公教会和以东罗马帝国首都君 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方教会,后者自称正教,意为正宗的教会。现主要分布于东南欧。
    • 3.
      东突厥释义:古国名。 北魏 时建立的 突厥 政权,于 隋 开皇 时分裂为 东突厥、西突厥 二国。东突厥 地在我国北方,亦称 北突厥。唐 天宝 三年为 回纥 所灭。参阅《新唐书·突厥传》。
    • 4.
      东罗马帝国释义:4世纪从 罗马帝国分裂出来的东部帝国。因首都君士坦丁堡建在古希腊殖民城市拜占庭旧址,故又名拜占庭帝国。中国古代史籍称为大秦。国势盛时疆域跨欧、亚、非三洲。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 5.
      两周释义:⒈战国时由周王室分裂而成的西周、东周两个小国的合称。 ⒉指周代。
    • 6.
      中分释义:⒈均分。 ⒉从中间分开。⒊分裂。⒋指房屋从梁到地面的部分。
    • 7.
      乌泡子释义:蔷薇科,悬钩子属的落叶灌木,茎直立、具腺毛,叶互生,边缘锯齿,有叶柄;托叶与叶柄合生,不分裂,宿存,离生,较宽大,花两性,聚伞状花序、花萼;萼片直立或反折,果时宿存;花瓣稀缺,白色或红色;雄蕊多数,心皮多数,有时仅数枚,果实为由小核果集生于花托上而成聚合果,种子下垂,种皮膜质,花期4-5月,果期6-7月。
    • 8.
      乖分释义:分离;分裂。
    • 9.
      二周释义:⒈指 战国 末期 周 室分裂成的 西周 与 东周 两个小国。 《战国策·西周策》:“楚 请道於二 周 之间,以临 韩 魏,周君 患之。”汉 桓宽《盐铁论·通有》:“郑 之 阳翟,二 周 之三川,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董卓 闻 山 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 周 之险,东向以临天下。”⒉指 西周 与 东周 王朝。唐 骆宾王《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邹 鲁 旧邦,临淄 遗俗,俱穆二 周 之化。”⒊两年。晋 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自我离羣,二周於今。”
    • 10.
      二庭释义:⒈两个王庭。 (1)东汉 时指 南匈奴 与 北匈奴。东汉 建武 二十四年,匈奴 左贤王 蒲奴 立为单于,右薁鞬日逐王 比 不得立,乃率部南依 汉,自立为单于,匈奴 遂有南北之分。《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其后 匈奴 争立,日逐来奔……於是 匈奴 分破,始有南北二庭焉。”(2)唐 代指 西突厥 分裂后的南北二部。咄陆 可汗建庭于 镞曷山 西,谓之北庭;乙毗沙钵罗叶护 可汗建庭于 虽合水 北,谓之南庭。见《新唐书·突厥传下》。唐 骆宾王《夕次蒲类津》诗:“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⒉第二家门庭。谓再嫁。《旧唐
    • 11.
      交换释义:⒈彼此互换(东西等):交换队旗。⒉人们互相交换活动或劳动产品的过程。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产生的。产品交换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环节。它由生产决定,又反作用于生产。劳动产品一旦在不同所有者之间成为交换对象,就出现了商品交换。⒊生物学上指来自双亲的相对染色体,在性细胞成熟分裂时,相互交换对应部分的过程。是形成生物新类型的原因之一。
    • 12.
      亭面释义:刻面宝石腰部以下,除底面之外的所有翻面,包括亭部主翻及下分裂翻。
    • 13.
      伊儿汗国释义:蒙古四大汗国之一。1256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从中亚向西远征,1258年攻入巴格达,灭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建立汗国。定都大不里士(在今伊朗)。因统治者自称“伊儿汗”,意为“藩王”,因而称“伊儿汗国”。疆域主要包括伊朗、伊拉克、小亚细亚等地。13世纪末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后国土分裂,1353年灭亡。
    • 14.
      伏锧释义:亦作“伏质”。古代有腰斩的死刑,施刑时罪犯裸身俯伏砧上,故称“伏鑕”。质,通“鑕”,砧。亦泛指被处死。《史记·张丞相列传》:“苍 坐法当斩,解衣伏质。”汉 班彪《王命论》:“勇如 信、布,强如 梁、籍,成如 王莽,然卒润鑊伏鑕,烹醢分裂。”唐 陈子昂《谢衣表》:“以其伏鑕之魂,更辱赐衣之宠。”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孙蕡陈遇》:“盖仕宦二十年,一禁繫,一从戎,四为下僚,仅一入史局,而不免伏鑕。”
    • 15.
      伯王释义:霸王。霸者的尊称。伯,通“霸”。《汉书·项籍传赞》:“羽 非有尺寸,乘势拔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兵灭 秦,分裂天下而威海内,封立王侯,政繇 羽 出,号为‘伯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颜师古 注:“伯读曰霸。”明 夏完淳《赠广武申大孚孟》诗:“行行东南征,舒此伯王畧。”
    • 16.
      佛手瓜释义:⒈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叶子掌状分裂,花黄色,果实像握起来的拳头,嫩的可作蔬菜。⒉这种植物的果实。
    • 17.
      佛手释义:⒈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枸橼(jǔyuán)的变种,叶子长椭圆形,花上部白色,下部紫红色。果实黄色,基部圆形。上部分裂,像手指,有香气,可供观赏,也可入药。⒉这种植物的果实。
    • 18.
      侨置释义:六朝 时南北分裂,战乱频仍,诸朝遇有州郡沦陷敌手,则往往暂借别地重置,仍用其旧名,称为“侨置”。
    • 19.
      内判释义:内部分裂。
    • 20.
      冯国璋释义:(1859— 1919)北洋直系军阀首领。字华甫,直隶河间(今属河北)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清末协助袁世凯建立和 控制北洋军。曾镇压辛亥革命。1913年反对讨袁,与张勋抢先攻战南京,任江苏都督,掌握东南实权。袁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成为直系军阀首领,任副总统。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任代理大总统。次年,在同北洋军阀皖系斗争中失败下台。

分裂造句

1.他好像患了精神分裂症,做事七颠八倒。

2.一小撮国际反华分子想分裂中国,实在是蚍蜉撼树不自量。

3.一小撮国际反华分子想分裂中国,实在是匿影藏形不自量。

4.解放军已严阵以待,粉碎任何分裂祖国的图谋。

5.公众分裂成两派,而保守的一方看来略胜一筹。

6.他没想到祸起萧墙,在他们内部出现分裂

7.我们坚决反对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

8.义和团以后,未能分裂和瓜分中国的列强哀叹,西方任一个国家无此脑力与体力,对付地球人口之四分之一。

9.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10.我们决不容许分裂祖国的行为。

11.这篇评论对某些人分裂祖国的言行作了有力的抨击。

12.团结就是胜利,分裂必然失败。

13.承诺如同鲜花,它的美丽是种子分裂的代价,也是种子的骄傲。

分裂(fenli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分裂是什么意思 分裂读音 怎么读 分裂,拼音是fēn liè,分裂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分裂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