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师生 师生的意思
shīshēng

师生

简体师生
繁体師生
拼音shī shēng
注音ㄕ ㄕ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ī,(1) 教人的人。【组词】:老师。导师。师傅。师生。师徒。师德。良师益友。好(hào )为人师。(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组词】:工程师。医师。技师。(3) 效法。【组词】:师法古人。(4) 榜样。【组词】:师范。(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组词】:师母。师兄。师弟。师妹。(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组词】:法师。禅师。(7) 军队。【组词】:会师。出师。(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组词】:师长。师座。(9) 一国的首都。【组词】:京师。(10) 姓。

shēng,(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组词】:诞生。滋生。生长。(2) 造出。【组词】:生产。(3) 活的,有活力的。【组词】:生存。生命。生物。生机。出生入死。舍生取义。(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组词】:众生。丧生。卫生。(5) 生活,维持生活的。【组词】:生计。生意。(6) 整个生活阶段。【组词】:一生。平生。今生。(7) 发出,起动。【组词】:生病。生气。生效。生花之笔。谈笑风生。(8) 使燃料燃烧起来。【组词】:生火。(9) 植物果实不成熟。【组词】:生瓜。(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组词】:生饭。生水。(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组词】:生疏。生客。生字。陌生。(12) 不熟练的。【组词】:生手。(13) 未经炼制的。生铁。(14) 硬。【组词】:态度生硬。生吞活剥。(15) 甚,深。【组词】:生怕。生疼。(16) 正在学习的人。【组词】:学生。门生。(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组词】:儒生。医生。(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组词】:小生。老生。武生。(19) 词尾。【组词】:好生休养。(20) 姓。

基本含义

指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师生的意思

师生 [shī shēng]

1. 老师和学生。

师生关系。

[teacher and student;]

师生 引证解释

⒈ 老师和学生的合称。

宋 叶适 《沉仲一墓志铭》:“有 彬老 者,北游 程 氏师生间,得性命微旨,经世大意。”
清 李渔 《怜香伴·冤褫》:“只怕师生名分终输我,儒巾纱帽也差多,我便奉屈些,须你将奈何。”

如:全体师生合影留念。

⒉ 科举时代考官与考试中选者亦称师生

《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这个 乌克斋 正是 安老爷 的受业门生,又是 安公子 的会试老师。读书人看得师生一门,情义最重。”


国语词典

师生 [shī shēng]

⒈ 老师与学生的合称。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六·丧师衰经》:「世道不古久矣!朝为师生而暮若途人者,比比皆是。」
清·李渔《怜香伴·第一九出》:「只怕师生名分终输我,儒巾纱帽也差多,我便奉屈些,须你将奈何。」

如:「师生联欢」。


师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节两寿释义: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 2.
      传薪释义:⒈传火于薪,前薪尽而火又传于后薪,火种传续不绝。 语出《庄子·养生主》:“指穷於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唐李子卿《水萤赋》:“览於心乃止水之常静,烛於物靡传薪之无絶。”宋王安石《拟寒山石得》诗之九:“若未解传薪,何须学钻燧!”⒉比喻师生递相授受。
    • 3.
      出动释义:⒈(队伍)外出活动:队部命令一分队做好准备,待令出动。⒉派出(军队):出动伞兵,协同作战。⒊(许多人为某事)行动起来:昨天大扫除,全校师生都出动了。
    • 4.
      啃嚼释义:犹吃。常用作比喻。《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 柘之图 ﹞闻得 珍哥 一块肥肉,合衙内的人没有一个不啃嚼他的,也要寻思大吃他一顿。”《小说选刊》1981年第11期:“然而这极‘左’路线的苦果,却必须由我们、由几千名师生员工来啃嚼。”
    • 5.
      夸夺释义:谓争名夺利。宋 王安石《奉使道中寄育王山长老常坦》诗:“百年夸夺终一丘,世上满眼真悠悠。”宋 刘克庄《念奴娇·丙午郑少师生日》词:“过眼夸夺纷纷,浮云野马,几度棋翻局。”
    • 6.
      学票通释义:一家面向高校师生的,提供火车票和机票提前预定、团购以及结伴同行服务的组织。
    • 7.
      学风建设释义:定义学校风气,简称学风,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
    • 8.
      崇真释义:“崇”,是推崇、追求、践行之意。 “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事物的本性、本源和自然界的根本法则,即客观真理;二是指人性的真诚、诚实。“崇真”即是全校师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崇尚真诚。
    • 9.
      师徒释义:师傅和徒弟;师生。
    • 10.
      席函丈释义:《礼记·曲礼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孔颖达 疏:“函,容也。既来讲説,则所布两席中间相去使容一丈之地,足以指画也。”谓师生间坐位相隔一丈,便于指画。后用以指讲学。
    • 11.
      廪膳释义:亦作“廪膳”。科举时代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元史·选举志一》:“成宗 大德 十年春二月,增生员廪膳。”《明史·太祖纪二》:“命天下学校师生,日给廩膳。”
    • 12.
      执贽释义:犹执挚。汉 刘向《说苑·尊贤》:“周公 摄天子位七年,布衣之士执贄所师者十二人。”《明史·冯恩传》:“出劳两广总督 王守仁,遂执贄为弟子。”章炳麟《箴新党论》:“然执贄上官,以师生相称者,其丑又甚于座主。”
    • 13.
      新军释义:⒈春秋 晋国 军队建制名。 《国语·晋语七》:“使 彘恭子 将新军。”《左传·成公十三年》:“赵旃 将新军。”⒉新编的军队。唐 杜甫《曲江对雨》诗:“龙武新军深驻輦,芙蓉别殿漫焚香。”《“一·二九”回忆录·回忆民先队》:“一批人随 杨秀峰 同志组织 太行山 师生游击队,还有一些人参加了牺盟会和 山西 新军的工作。”⒊指 清 朝末年编制训练的新式陆军。章裕昆《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清 廷鉴於甲午之败,认为非整军飭武,不足以图存;乃於 光绪 乙未命 温台处道 袁世凯 督练新军。”周恩来《关于一九二四至二六
    • 14.
      明礼释义:讲文明,懂礼仪。 知书然后达礼,讲文明,懂礼仪是对师生行为规范的最基本要求。
    • 15.
      校刊释义:学校出版的刊物,内容包括本校各种情况的报道和本校师生所写的文章。
    • 16.
      校医释义:学校里为师生员工服务的专职医生。
    • 17.
      校友释义:学校的师生称曾在本校就读或担任教职员的人,也用作在同一学校学习或工作过的人的互称:校友会。
    • 18.
      校规释义:学校制定的师生员工必须遵守的规则。
    • 19.
      校训释义:学校规定的对师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如抗大的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 20.
      爱的教育释义:意大利亚米契斯著。1886年出版。分十卷。全书以日记的形式,描述一个小学生安利柯的学校和家庭生活,颂扬爱国主义的思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和师生之间、儿童之间的友爱。

师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节两寿释义: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 2.
      传薪释义:⒈传火于薪,前薪尽而火又传于后薪,火种传续不绝。 语出《庄子·养生主》:“指穷於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唐李子卿《水萤赋》:“览於心乃止水之常静,烛於物靡传薪之无絶。”宋王安石《拟寒山石得》诗之九:“若未解传薪,何须学钻燧!”⒉比喻师生递相授受。
    • 3.
      出动释义:⒈(队伍)外出活动:队部命令一分队做好准备,待令出动。⒉派出(军队):出动伞兵,协同作战。⒊(许多人为某事)行动起来:昨天大扫除,全校师生都出动了。
    • 4.
      啃嚼释义:犹吃。常用作比喻。《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 柘之图 ﹞闻得 珍哥 一块肥肉,合衙内的人没有一个不啃嚼他的,也要寻思大吃他一顿。”《小说选刊》1981年第11期:“然而这极‘左’路线的苦果,却必须由我们、由几千名师生员工来啃嚼。”
    • 5.
      夸夺释义:谓争名夺利。宋 王安石《奉使道中寄育王山长老常坦》诗:“百年夸夺终一丘,世上满眼真悠悠。”宋 刘克庄《念奴娇·丙午郑少师生日》词:“过眼夸夺纷纷,浮云野马,几度棋翻局。”
    • 6.
      学票通释义:一家面向高校师生的,提供火车票和机票提前预定、团购以及结伴同行服务的组织。
    • 7.
      学风建设释义:定义学校风气,简称学风,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
    • 8.
      崇真释义:“崇”,是推崇、追求、践行之意。 “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事物的本性、本源和自然界的根本法则,即客观真理;二是指人性的真诚、诚实。“崇真”即是全校师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崇尚真诚。
    • 9.
      师徒释义:师傅和徒弟;师生。
    • 10.
      席函丈释义:《礼记·曲礼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孔颖达 疏:“函,容也。既来讲説,则所布两席中间相去使容一丈之地,足以指画也。”谓师生间坐位相隔一丈,便于指画。后用以指讲学。
    • 11.
      廪膳释义:亦作“廪膳”。科举时代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元史·选举志一》:“成宗 大德 十年春二月,增生员廪膳。”《明史·太祖纪二》:“命天下学校师生,日给廩膳。”
    • 12.
      执贽释义:犹执挚。汉 刘向《说苑·尊贤》:“周公 摄天子位七年,布衣之士执贄所师者十二人。”《明史·冯恩传》:“出劳两广总督 王守仁,遂执贄为弟子。”章炳麟《箴新党论》:“然执贄上官,以师生相称者,其丑又甚于座主。”
    • 13.
      新军释义:⒈春秋 晋国 军队建制名。 《国语·晋语七》:“使 彘恭子 将新军。”《左传·成公十三年》:“赵旃 将新军。”⒉新编的军队。唐 杜甫《曲江对雨》诗:“龙武新军深驻輦,芙蓉别殿漫焚香。”《“一·二九”回忆录·回忆民先队》:“一批人随 杨秀峰 同志组织 太行山 师生游击队,还有一些人参加了牺盟会和 山西 新军的工作。”⒊指 清 朝末年编制训练的新式陆军。章裕昆《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清 廷鉴於甲午之败,认为非整军飭武,不足以图存;乃於 光绪 乙未命 温台处道 袁世凯 督练新军。”周恩来《关于一九二四至二六
    • 14.
      明礼释义:讲文明,懂礼仪。 知书然后达礼,讲文明,懂礼仪是对师生行为规范的最基本要求。
    • 15.
      校刊释义:学校出版的刊物,内容包括本校各种情况的报道和本校师生所写的文章。
    • 16.
      校医释义:学校里为师生员工服务的专职医生。
    • 17.
      校友释义:学校的师生称曾在本校就读或担任教职员的人,也用作在同一学校学习或工作过的人的互称:校友会。
    • 18.
      校规释义:学校制定的师生员工必须遵守的规则。
    • 19.
      校训释义:学校规定的对师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如抗大的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 20.
      爱的教育释义:意大利亚米契斯著。1886年出版。分十卷。全书以日记的形式,描述一个小学生安利柯的学校和家庭生活,颂扬爱国主义的思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和师生之间、儿童之间的友爱。

师生造句

1.我们张校长工作脚踏实地,任劳任怨,不务空名,受到师生好评。

2.我们学校对人对事赏罚分明,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3.师生间的感情十分炽热,我们毕业时与老师难舍难分。

4.师生作品水准来看,显然徒弟已青出于蓝。

5.张老师生病的消息不胫而走,全班同学都来看他。

6.他的演讲精彩极了,全校师生交口称誉。

7.在我们学校,校领导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师生们做到的他们首先做到。

8.从此以后,我们师生间打成一片,同心同德,把班里的各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9.全校师生同仇敌忾,强烈要求司法机关严惩偷盗学生钱物的嫌疑人。

10.实践证明,联想式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师生都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法。

11.郝老师始终坚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原则,因而深得师生们的敬重。

12.在老校长退休的欢送会上,大家把一块“山高水长”的牌匾送给他,以表达师生们对他的敬重之情。

13.咱们校长做报告开门见山,师生们都喜欢这种作风。

14.德高望重的老校长当选为县人大代表,我们全校师生都感到十分高兴。

15.每位老师对于学生的教导都如同春风化雨,让他们深深的感受到了师生之间所存在的息息相关。

16.我与班主任虽有师生之别,但情逾骨肉。

17.师生相互砥砺,沟通,便能教学相长。

18.听到我们学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师生们欢欣鼓舞,纷纷表示还要更上一层楼。

19.师生气时严肃的面容让人望而生畏。

20.为了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校长与全校师生约法三章,作业当天完成,不上第七节课,节假日不补课。

师生(shis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师生是什么意思 师生读音 怎么读 师生,拼音是shī shēng,师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师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