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两政 两政的意思
liǎngzhèng

两政

简体两政
繁体兩政
拼音liǎng zhèng
注音ㄌㄧㄤˇ ㄓ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iǎng,(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组词】:两个黄鹂。两本书。(2) 双方。【组词】: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例句】: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4) 表示不定数目。【组词】: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

zhèng,(1) 治理国家事务。【组词】:政治。政府。政党。政权。政纲。政策。政令。政绩。政见。政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政局。政变。参政。议政。(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组词】:财政。邮政。民政。(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组词】:家政。(4) 姓。

基本含义

指两个政权并存,形成政治分裂或权力对立的局面。

两政的意思

两政 [liǎng zhèng]

1. 宠臣擅朝政,权力不统一。

两政 引证解释

⒈ 宠臣擅朝政,权力不统一。

《左传·桓公十八年》:“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
杜预 注:“臣擅命。”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两政者,宠臣之权与正卿相敌也。”


两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政释义:宠臣擅朝政,权力不统一。 《左传·桓公十八年》:“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杜预 注:“臣擅命。”清 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两政者,宠臣之权与正卿相敌也。”
    • 2.
      匹嫡释义:⒈谓庶子地位同于嫡子。《左传·桓公十八年》:“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杜预 注:“庶如嫡。”杨伯峻 注:“匹嫡,庶子同於嫡子。”《晋书·礼志中》:“两后匹嫡,自谓违礼,不谓非常之事而以常礼处之也。”《宋书·后纪传论》:“太祖 之倾惑 潘嫗,谋及妇人;大明 之沦溺 殷姬,并后匹嫡,至使多难起於肌肤,并命行於同产,又况进於此者乎。”⒉谓缔结婚姻。唐 吴兢《贞观政要·论礼乐》:“自 有魏 失御,齐氏 云亡,市朝既迁,风俗陵替,燕、赵 古姓,多失衣冠之绪,齐、韩 旧族,或乖礼义之风。名不著於州閭,身未
    • 3.
      并后释义:与王后并列。 谓妾媵拟同于王后。《左传·桓公十八年》:“辛伯 諫曰:‘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周公 弗从,故及。”杜预 注:“妾如后。”《韩非子·说疑》:“内宠并后,外宠贰政,枝子配适,大臣拟主,乱之道也。”《宋书·后妃传论》:“大明 之沦溺 殷姬,并后匹嫡,至使多难起於肌肤,并命行於同产,又况进於此者乎。”
    • 4.
      耦国释义:⒈谓大城足与国都相抗衡。《左传·桓公十八年》:“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杜预 注:“都如国。”王引之《经义述闻·左传上》:“《閔公二年传》曰‘大都耦国’,即此所云‘耦国’也。”⒉对等之国。宋 王禹偁《拾简牍遗事》:“吾又闻 宋 郑 耦国也,今 宋 飢,郑 亦饥矣,唯俭者能存之。”

两政(liangz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两政是什么意思 两政读音 怎么读 两政,拼音是liǎng zhèng,两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两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