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俗 [chén sú]
1. 流俗。
例一扫文坛尘俗。
英[ worldly; ]
2. 尘世。
例形居尘俗而栖心天外。
英[ the world; vulgar world; ]
尘俗 引证解释
⒈ 犹尘世,人间。
引《晋书·隐逸传·索袭》:“宅不弥亩而志忽九州,形居尘俗而栖心天外。”
唐 杜荀鹤 《题开元寺门閤》诗:“唯有禪居离尘俗,了无荣辱挂心头。”
《老残游记》第九回:“子平 道:‘尘俗身体,断不敢在此下榻。’”
⒉ 世俗。指日常的礼法习惯等。
引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时司徒 袁粲 有高世之度,脱落尘俗。”
唐 王勃 《绵州北亭群公宴序》:“志不屈於王侯,身不絶於尘俗。”
⒊ 犹言庸俗。
引《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同尘俗人处,他一样的尘俗;同高雅人处,他又一样的高雅。”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十:“资产阶级会使工人白天困顿工作于污秽的工厂--晚间飨以尘俗的电影或酒铺。”
国语词典
尘俗 [chén sú]
⒈ 凡尘俗世。指人间。
引《晋书·卷九四·隐逸传·索袭传》:「宅不弥亩而志忽九州,形居尘俗而栖心天外。」
唐·杜荀鹤〈题开元寺门合〉诗:「唯有禅居离尘俗,了无荣辱挂心头。」
⒉ 世俗、庸俗。
引《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时司徒袁粲有高世之度,脱落尘俗。」
《老残游记二编·第五回》:「同尘俗人处,他一样的尘俗;同高雅人处,他又一样的高雅。」
尘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千繁梦释义:凡尘俗梦。
- 2.
下尘释义:⒈谦词。犹下风。⒉比喻随从的地位。⒊谓凡庸,尘俗。
- 3.
京洛尘释义:亦作“京雒尘”。晋 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一:“京洛 多风尘,素衣化为緇。”后以“京洛尘”比喻功名利禄等尘俗之事。唐 司空图《下方》诗:“三十年来往,中间 京洛 尘。”清 钱谦益《客途有怀吴中故人·李先辈长蘅》诗:“锁院文章 京雒 尘,篝灯每共话酸辛。”亦省作“京尘”。唐 孟郊《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诗:“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宋 苏轼《次韵孙巨源见寄五绝》之五:“不羡京尘骑马客,羡他 淮 月弄舟人。”明 高明《琵琶记·官媒议婚》:“宦海沉身,京尘迷目,名韁利锁难脱。”
- 4.
人尘俱老释义:人与红尘俗世一起老去。
- 5.
仙气释义:⒈超脱尘俗的风度气质。郭沫若《高渐离》第二幕:“李斯 说他的样子太怪,龟背、缺牙巴,耳朵又聋,一看就有些怪气,并没有什么仙气。”⒉神话中仙人口中吹出的具有法力的气。曹禺《原野》序幕:“他回头望望自己背后,把痛处揉二次,立起来,仿佛是哄小孩,吹一口仙气,轻轻把自己屁股打一下,‘好了,不痛了,去吧!’他唏唏地似乎得到安慰。”
- 6.
俗机释义:尘俗的机心。
- 7.
俗氛释义:指尘俗之气或庸俗的气氛。
- 8.
八风吹不动释义:不为尘俗诸事所影响。 唐·释寒山《寒山子诗集》:“八风吹不动,万古人传妙。”亦作“八风吹不倒”。
- 9.
冥筌释义:⒈谓无形的拘束。《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许询“自序”>》:“ 张子 闇内机, 单生 蔽外像。一时排冥筌,泠然空中赏。” 李善 注:“筌,捕鱼之器。言鱼之在筌,犹人之处尘俗。” 唐 李白 《赠饶阳张司户燧》诗:“何当共携手,相与排冥筌。”⒉指道中的微妙之处。 唐 李白 《下途归石门旧居》诗:“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 王琦 注:“冥筌,道中幽冥之跡也。”
- 10.
凡种释义:谓尘俗之人。
- 11.
凡胎肉眼释义:凡人的只能看见尘俗世界的眼睛。
- 12.
出家弃俗释义:弃:放弃;俗:尘俗。弃舍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
- 13.
出尘之姿释义:超出尘俗的姿态。比喻丰姿清奇潇洒。
- 14.
出尘之表释义:超出尘俗的仪表。 比喻丰姿清奇潇洒。
- 15.
双清释义:⒈谓思想及行事皆无尘俗气。⒉指早夏。
- 16.
同尘释义:⒈谓如灰尘之混杂异物。比喻混一、统一。语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魏源 本义:“以尘之至杂而无所不同,则於万物无所异矣。”三国 魏 曹植《帝尧赞》:“克平 共工,万国同尘。”⒉比喻与万物一体。唐 钱起《题秘书王迪城北池亭》诗:“从宦辞人事,同尘即道心。”⒊比喻混同于尘俗,不立异趣。唐 杨炯《益州新都县学碑》:“道尊德贵,挫鋭同尘。”⒋同路;同行。晋 杨方《合欢》诗之二:“来与子共迹,去与子同尘。”南朝 宋 颜延之《陶徵士诔》:“虽今之作者,人自为量,而首路同尘,輟涂殊轨者多矣。”⒌
- 17.
和光同尘释义:《老子·四章》:“和其光,同其尘。 ” 意思是涵蓄着光耀,混同着尘垢,与好坏都能相合,不自立异。后多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和光:把所有的光中和在一起。同尘:与尘俗混同。
- 18.
和光接物释义:和光,即和其光、同其尘的意思,指与尘俗人共处时,要有谦和明智的态度;接物,即待人接物的意思,亦即人与人之间的交际。
- 19.
嚣俗释义:⒈浮薄之俗。晋 桓温《荐谯元彦表》:“足以镇静頽风,轨训嚣俗。”⒉尘俗;尘世。唐 康骈《剧谈录·道流相夏侯谯公》:“儻能摆脱嚣俗,相随学道,即三十年内白日升天。”⒊谓为世人所喧嚷、叱骂。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程器》:“王戎 开国上秩,而鬻官嚣俗,况 马 杜 之磬悬,丁 路 之贫薄哉!”
- 20.
嚣闻释义:尘俗之誉。
尘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千繁梦释义:凡尘俗梦。
- 2.
下尘释义:⒈谦词。犹下风。⒉比喻随从的地位。⒊谓凡庸,尘俗。
- 3.
京洛尘释义:亦作“京雒尘”。晋 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一:“京洛 多风尘,素衣化为緇。”后以“京洛尘”比喻功名利禄等尘俗之事。唐 司空图《下方》诗:“三十年来往,中间 京洛 尘。”清 钱谦益《客途有怀吴中故人·李先辈长蘅》诗:“锁院文章 京雒 尘,篝灯每共话酸辛。”亦省作“京尘”。唐 孟郊《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诗:“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宋 苏轼《次韵孙巨源见寄五绝》之五:“不羡京尘骑马客,羡他 淮 月弄舟人。”明 高明《琵琶记·官媒议婚》:“宦海沉身,京尘迷目,名韁利锁难脱。”
- 4.
人尘俱老释义:人与红尘俗世一起老去。
- 5.
仙气释义:⒈超脱尘俗的风度气质。郭沫若《高渐离》第二幕:“李斯 说他的样子太怪,龟背、缺牙巴,耳朵又聋,一看就有些怪气,并没有什么仙气。”⒉神话中仙人口中吹出的具有法力的气。曹禺《原野》序幕:“他回头望望自己背后,把痛处揉二次,立起来,仿佛是哄小孩,吹一口仙气,轻轻把自己屁股打一下,‘好了,不痛了,去吧!’他唏唏地似乎得到安慰。”
- 6.
俗机释义:尘俗的机心。
- 7.
俗氛释义:指尘俗之气或庸俗的气氛。
- 8.
八风吹不动释义:不为尘俗诸事所影响。 唐·释寒山《寒山子诗集》:“八风吹不动,万古人传妙。”亦作“八风吹不倒”。
- 9.
冥筌释义:⒈谓无形的拘束。《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许询“自序”>》:“ 张子 闇内机, 单生 蔽外像。一时排冥筌,泠然空中赏。” 李善 注:“筌,捕鱼之器。言鱼之在筌,犹人之处尘俗。” 唐 李白 《赠饶阳张司户燧》诗:“何当共携手,相与排冥筌。”⒉指道中的微妙之处。 唐 李白 《下途归石门旧居》诗:“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 王琦 注:“冥筌,道中幽冥之跡也。”
- 10.
凡种释义:谓尘俗之人。
- 11.
凡胎肉眼释义:凡人的只能看见尘俗世界的眼睛。
- 12.
出家弃俗释义:弃:放弃;俗:尘俗。弃舍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
- 13.
出尘之姿释义:超出尘俗的姿态。比喻丰姿清奇潇洒。
- 14.
出尘之表释义:超出尘俗的仪表。 比喻丰姿清奇潇洒。
- 15.
双清释义:⒈谓思想及行事皆无尘俗气。⒉指早夏。
- 16.
同尘释义:⒈谓如灰尘之混杂异物。比喻混一、统一。语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魏源 本义:“以尘之至杂而无所不同,则於万物无所异矣。”三国 魏 曹植《帝尧赞》:“克平 共工,万国同尘。”⒉比喻与万物一体。唐 钱起《题秘书王迪城北池亭》诗:“从宦辞人事,同尘即道心。”⒊比喻混同于尘俗,不立异趣。唐 杨炯《益州新都县学碑》:“道尊德贵,挫鋭同尘。”⒋同路;同行。晋 杨方《合欢》诗之二:“来与子共迹,去与子同尘。”南朝 宋 颜延之《陶徵士诔》:“虽今之作者,人自为量,而首路同尘,輟涂殊轨者多矣。”⒌
- 17.
和光同尘释义:《老子·四章》:“和其光,同其尘。 ” 意思是涵蓄着光耀,混同着尘垢,与好坏都能相合,不自立异。后多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和光:把所有的光中和在一起。同尘:与尘俗混同。
- 18.
和光接物释义:和光,即和其光、同其尘的意思,指与尘俗人共处时,要有谦和明智的态度;接物,即待人接物的意思,亦即人与人之间的交际。
- 19.
嚣俗释义:⒈浮薄之俗。晋 桓温《荐谯元彦表》:“足以镇静頽风,轨训嚣俗。”⒉尘俗;尘世。唐 康骈《剧谈录·道流相夏侯谯公》:“儻能摆脱嚣俗,相随学道,即三十年内白日升天。”⒊谓为世人所喧嚷、叱骂。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程器》:“王戎 开国上秩,而鬻官嚣俗,况 马 杜 之磬悬,丁 路 之贫薄哉!”
- 20.
嚣闻释义:尘俗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