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三寸 三寸的意思
sāncùn

三寸

简体三寸
繁体
拼音sān cùn
注音ㄙㄢ ㄘㄨ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ān,(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组词】: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组词】: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cùn,(1)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尺的十分之一。【组词】:尺寸。(2) 短小。【组词】:寸土。寸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寸心。寸步难行。(3) 姓。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身材矮小。

三寸的意思

三寸 [sān cùn]

1. 指舌。

三寸 引证解释

⒈ 指舌。

《艺文类聚》卷十七引 晋 张韩 《不用舌论》:“留侯 不得已而掉三寸,亦反初服而效神仙。”
南朝 梁简文帝 《舌赋》:“夫三端所贵,三寸著名。故微言传乎往记,妙説表乎丹青。”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搆衅》:“他自负半世英豪,那见得一腔奇抱。烂斑三寸人前掉,电光闪烁皆倾倒。”


三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寸气释义:犹言一口气。借指生命。唐 吕岩《七言》诗:“解接往年三寸气,还将运动一周天。”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元 张国宝《罗李郎》第一折:“一朝身死无人救,三寸气在千般有。”
    • 2.
      三寸舌释义:犹后世所谓“三寸不烂之舌”。
    • 3.
      三寸不烂之舌释义:指能言善辩的口才。也说三寸舌。
    • 4.
      三寸银钩释义:犹三寸金莲。
    • 5.
      三寸咽释义:咽喉。俗谚有“三寸咽喉深似海”之谓。
    • 6.
      三寸鸡毛释义:指毛笔。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考代书》:“乡愚孤嫠不能自写,必倩代书,类多积年讼师,惯弄刀笔……所谓空中楼阁,祇凭三寸鸡毛;座上 秦 铜,莫辨五里昏雾。”
    • 7.
      三寸弱管释义:见“三寸弱翰”。
    • 8.
      丹田释义:⒈道家称人体肚 脐下三寸的地方为丹田。⒉针灸穴位名。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四个穴位都称丹田。⒊气功疗法的意 守部位。上丹田位于两眉之间,中丹田位于心窝部位,下丹田位于肚脐与耻骨联合线上2/3处。
    • 9.
      信牌释义:即传信牌。宋 仁宗 康定 元年五月,制军中传信牌,传递军中文件时,以为凭信。《宋史·舆服志六》:“传信木牌:先朝旧制,合用坚木朱漆为之,长六寸,阔三寸,腹背刻字而中分之,字云某路传信牌。却置池槽,牙缝相合。又凿二窍,置笔墨,上帖纸,书所传达事。用印印号上,以皮繫往来军吏之项。临阵传言,应有取索,并以此牌为言,写其上。”元 代民事亦用信牌,凡诸管官以公事摄所部,并用信牌。参阅 清 薛允升《唐明律合编·信牌》。
    • 10.
      儋耳释义:⒈一种古代西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 雕镂其颊,皮连耳廓,分为数支,下垂至肩,作为妆饰。《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哀牢 人皆穿鼻儋耳,其渠帅自谓王者,耳皆下肩三寸,庶人则至肩而已。”唐 张说《宋公遗爱碑颂》:“虽有文身凿齿,被髦儋耳,衣卉麵木,巢山馆水,种落异俗而化齐,言语不通而心喻矣。”参阅《后汉书·明帝纪》李贤 注。⒉古代北方国名。《山海经·大荒北经》:“有 儋耳 之国,任 姓,禺号 子,食穀。”⒊古代南方国名。又名 离耳。汉 元鼎 六年内属,称 儋耳郡。在今 海南岛 儋县。《史记·货殖列传》:“九
    • 11.
      入囊释义:明 代皇子诞生百日后,即剃光头发,至十多岁始留发,一年多以后,选定吉日将头发向脑后总束而盛入黑色纱囊或麻布囊,谓之“入囊”。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篦头房,近侍十餘员,专为皇子女请髮留髮、入囊整容之事。凡诞生皇子女,弥月翦胎髮。百日命名后,按期请髮者,即如外之每次剃头然,一茎不留,如佛子焉……﹝皇子﹞至十餘龄,留髮。约年餘,又择吉入囊,总束于后,冬用元色紵、夏用元色纱作囊,阔三寸许,长尺餘,垂于后。至选婚有妃,始择吉行冠礼。”
    • 12.
      八十种好释义:佛教语。指如来善相的八十种细微特征,如无见顶相、鼻高不现孔、眉如初月、耳轮垂埵等。隋 慧远《大乘义章》卷二十:“三十二相名字如是。何者是八十种好?如《地持》説。”亦转为“八十二好”、“八十一种好”。《隋书·经籍志四》:“释迦 当 周庄王 之九年四月八日,自母右胁而生,姿貌奇异,有三十二相,八十二好。”清 赵翼《绵州刺史刘荫萱驻藏回蜀远寄藏佛一尊赋谢》诗:“惜哉丈六身,缩作三寸小。难具三十二相,八十一种好。”
    • 13.
      再来释义:⒈再一次来。《史记·淮阴侯列传》:“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明 无名氏《鸣凤记·灯前修本》:“此去好凭三寸舌,再来不值半文钱。”郭沫若《喀尔美萝姑娘》:“一切都是一年前见她时的光景,而她的窗下不放着糖匣,我是成了再来的 丁令威 了。”⒉谓连续的动作或事。如:再来一盘棋。再来一碗汤。
    • 14.
      刬削释义:⒈削除;铲除。 唐 冯贽《云仙杂记·失去周字知唐必兴》:“则天 初称 周,方具告天册文,有吏人见大 周 字上有两仙童,长二三寸,执刀剗削,斯须视之失去‘周’字。”《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五年》:“二月,甲辰,詔:‘诸州有京观处,无问新旧,宜悉剗削,加土为坟,掩蔽枯巧,勿令暴露。’”《云笈七籤》卷二五:“犬鼠不至处,剗削草秽,浄地之上。”⒉废除;删除。宋 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右臣窃见 元祐 以来朝廷改更弊政,如青苗、市易、保甲等事,一皆剗削,而天下卒无一人以为非者。”明 方孝孺《赠卢信道序》:“
    • 15.
      半弓释义:⒈半弓形。 形容弦月。⒉半弓之地。形容面积很小。弓,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五尺。⒊俗以“一虎口”(约五寸)为一弓。半弓约二三寸。旧时用以形容妇女缠过的小足。
    • 16.
      厄闰释义:旧说谓黄杨遇闰年不长,因以“厄闰”喻指境遇艰难。 宋 苏轼《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退圃》诗:“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自注:“俗説黄杨长一寸,遇闰退三寸。”明 南潜《感怀》诗:“妄想延龄栽白术,伤心厄闰抚黄杨。”清 曹寅《雪霁梦游渔村和桐初留别》:“贫士孤云元合调,祁寒厄闰费乘除。”
    • 17.
      口口释义:⒈犹言句句话。 宋 文天祥《出真州》诗序:“某见相公一箇恁么人,口口是忠臣,某如何敢杀相公?”⒉连声;口口声声。《红楼梦》第一○九回:“寳玉 接来一瞧,那玉有三寸方圆,形似甜瓜,色有红晕,甚是精致。寳玉 口口称讚。”清 陈天华《警世钟》:“有人口口説打洋人,却不讲洋人怎么打法。”
    • 18.
      吓痈释义:吓(hè,音贺)痈,病名。指生于脐上三寸建里穴处之腹皮痈。
    • 19.
      地澁释义:古代军用障碍物。以铁木制成,置浅水中,阻碍敌军人、马行动。明 茅元仪《武备志·军资乘·守》:“地澁,以逆鬚钉布版上,版厚三寸,长阔约三、二尺,铁菱角,如铁蒺蔾。布水中,刺人马足。”
    • 20.
      寸莲释义:小脚的雅称。旧时妇女缠足,有“三寸金莲”之称,故云。

三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寸气释义:犹言一口气。借指生命。唐 吕岩《七言》诗:“解接往年三寸气,还将运动一周天。”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元 张国宝《罗李郎》第一折:“一朝身死无人救,三寸气在千般有。”
    • 2.
      三寸舌释义:犹后世所谓“三寸不烂之舌”。
    • 3.
      三寸不烂之舌释义:指能言善辩的口才。也说三寸舌。
    • 4.
      三寸银钩释义:犹三寸金莲。
    • 5.
      三寸咽释义:咽喉。俗谚有“三寸咽喉深似海”之谓。
    • 6.
      三寸鸡毛释义:指毛笔。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考代书》:“乡愚孤嫠不能自写,必倩代书,类多积年讼师,惯弄刀笔……所谓空中楼阁,祇凭三寸鸡毛;座上 秦 铜,莫辨五里昏雾。”
    • 7.
      三寸弱管释义:见“三寸弱翰”。
    • 8.
      丹田释义:⒈道家称人体肚 脐下三寸的地方为丹田。⒉针灸穴位名。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四个穴位都称丹田。⒊气功疗法的意 守部位。上丹田位于两眉之间,中丹田位于心窝部位,下丹田位于肚脐与耻骨联合线上2/3处。
    • 9.
      信牌释义:即传信牌。宋 仁宗 康定 元年五月,制军中传信牌,传递军中文件时,以为凭信。《宋史·舆服志六》:“传信木牌:先朝旧制,合用坚木朱漆为之,长六寸,阔三寸,腹背刻字而中分之,字云某路传信牌。却置池槽,牙缝相合。又凿二窍,置笔墨,上帖纸,书所传达事。用印印号上,以皮繫往来军吏之项。临阵传言,应有取索,并以此牌为言,写其上。”元 代民事亦用信牌,凡诸管官以公事摄所部,并用信牌。参阅 清 薛允升《唐明律合编·信牌》。
    • 10.
      儋耳释义:⒈一种古代西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 雕镂其颊,皮连耳廓,分为数支,下垂至肩,作为妆饰。《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哀牢 人皆穿鼻儋耳,其渠帅自谓王者,耳皆下肩三寸,庶人则至肩而已。”唐 张说《宋公遗爱碑颂》:“虽有文身凿齿,被髦儋耳,衣卉麵木,巢山馆水,种落异俗而化齐,言语不通而心喻矣。”参阅《后汉书·明帝纪》李贤 注。⒉古代北方国名。《山海经·大荒北经》:“有 儋耳 之国,任 姓,禺号 子,食穀。”⒊古代南方国名。又名 离耳。汉 元鼎 六年内属,称 儋耳郡。在今 海南岛 儋县。《史记·货殖列传》:“九
    • 11.
      入囊释义:明 代皇子诞生百日后,即剃光头发,至十多岁始留发,一年多以后,选定吉日将头发向脑后总束而盛入黑色纱囊或麻布囊,谓之“入囊”。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篦头房,近侍十餘员,专为皇子女请髮留髮、入囊整容之事。凡诞生皇子女,弥月翦胎髮。百日命名后,按期请髮者,即如外之每次剃头然,一茎不留,如佛子焉……﹝皇子﹞至十餘龄,留髮。约年餘,又择吉入囊,总束于后,冬用元色紵、夏用元色纱作囊,阔三寸许,长尺餘,垂于后。至选婚有妃,始择吉行冠礼。”
    • 12.
      八十种好释义:佛教语。指如来善相的八十种细微特征,如无见顶相、鼻高不现孔、眉如初月、耳轮垂埵等。隋 慧远《大乘义章》卷二十:“三十二相名字如是。何者是八十种好?如《地持》説。”亦转为“八十二好”、“八十一种好”。《隋书·经籍志四》:“释迦 当 周庄王 之九年四月八日,自母右胁而生,姿貌奇异,有三十二相,八十二好。”清 赵翼《绵州刺史刘荫萱驻藏回蜀远寄藏佛一尊赋谢》诗:“惜哉丈六身,缩作三寸小。难具三十二相,八十一种好。”
    • 13.
      再来释义:⒈再一次来。《史记·淮阴侯列传》:“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明 无名氏《鸣凤记·灯前修本》:“此去好凭三寸舌,再来不值半文钱。”郭沫若《喀尔美萝姑娘》:“一切都是一年前见她时的光景,而她的窗下不放着糖匣,我是成了再来的 丁令威 了。”⒉谓连续的动作或事。如:再来一盘棋。再来一碗汤。
    • 14.
      刬削释义:⒈削除;铲除。 唐 冯贽《云仙杂记·失去周字知唐必兴》:“则天 初称 周,方具告天册文,有吏人见大 周 字上有两仙童,长二三寸,执刀剗削,斯须视之失去‘周’字。”《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五年》:“二月,甲辰,詔:‘诸州有京观处,无问新旧,宜悉剗削,加土为坟,掩蔽枯巧,勿令暴露。’”《云笈七籤》卷二五:“犬鼠不至处,剗削草秽,浄地之上。”⒉废除;删除。宋 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右臣窃见 元祐 以来朝廷改更弊政,如青苗、市易、保甲等事,一皆剗削,而天下卒无一人以为非者。”明 方孝孺《赠卢信道序》:“
    • 15.
      半弓释义:⒈半弓形。 形容弦月。⒉半弓之地。形容面积很小。弓,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五尺。⒊俗以“一虎口”(约五寸)为一弓。半弓约二三寸。旧时用以形容妇女缠过的小足。
    • 16.
      厄闰释义:旧说谓黄杨遇闰年不长,因以“厄闰”喻指境遇艰难。 宋 苏轼《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退圃》诗:“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自注:“俗説黄杨长一寸,遇闰退三寸。”明 南潜《感怀》诗:“妄想延龄栽白术,伤心厄闰抚黄杨。”清 曹寅《雪霁梦游渔村和桐初留别》:“贫士孤云元合调,祁寒厄闰费乘除。”
    • 17.
      口口释义:⒈犹言句句话。 宋 文天祥《出真州》诗序:“某见相公一箇恁么人,口口是忠臣,某如何敢杀相公?”⒉连声;口口声声。《红楼梦》第一○九回:“寳玉 接来一瞧,那玉有三寸方圆,形似甜瓜,色有红晕,甚是精致。寳玉 口口称讚。”清 陈天华《警世钟》:“有人口口説打洋人,却不讲洋人怎么打法。”
    • 18.
      吓痈释义:吓(hè,音贺)痈,病名。指生于脐上三寸建里穴处之腹皮痈。
    • 19.
      地澁释义:古代军用障碍物。以铁木制成,置浅水中,阻碍敌军人、马行动。明 茅元仪《武备志·军资乘·守》:“地澁,以逆鬚钉布版上,版厚三寸,长阔约三、二尺,铁菱角,如铁蒺蔾。布水中,刺人马足。”
    • 20.
      寸莲释义:小脚的雅称。旧时妇女缠足,有“三寸金莲”之称,故云。

三寸造句

1.一个有着三寸不烂之舌和飞毛腿的普通人。

2.张仪以三寸之舌纵横天下。

3.他凭三寸之舌说服了班主任。

4.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到处搬弄是非,搞得整个科室都不团结。

5.对方那么难缠,你都能说服,你真具有三寸不烂之舌。

6.你放心!凭我三寸不烂之舌,一定说服他来帮忙!

7.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很容易就能虏走芳心。

8.汤姆会用他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约翰放弃他的疯狂计划。

9.他有三寸不烂之舌,几乎没人能把他驳倒。

10.他凭着三寸之舌,使许多人听信了他的谎言。

11.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12.圆圆的床和椅子是用三寸厚的大钢板制成的。

13.缠足是封建时代妇女最痛苦的事,还要缠得像三寸金莲那样,更是苦不堪言了。

14.因大火毁坏的建川“三寸金莲”博物馆恢复开放,内藏5000多双弓鞋及相关文物。

15.诸葛亮在东吴,凭借三寸之舌,说服东吴君臣,完成了联吴抗曹的重任。

三寸是什么意思 三寸读音 怎么读 三寸,拼音是sān cùn,三寸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三寸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