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诂 [jiě gǔ]
1. 亦作“解故”。
3. 注释。
解诂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解故”。注释。
引《后汉书·贾逵传》:“并作《周官解故》。”
宋 司马光 《<太玄>序》:“汉 五业主事, 宋衷 始为《玄》作解詁。”
明 杨慎 《丹铅杂录·解字之妙》:“解詁之妙有如此,谁谓文章不在换字乎?”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自是以上,乃有鸿儒,鸿儒之文,有经、传、解故、诸子。”
国语词典
解诂 [jiě gǔ]
⒈ 用当代语解释古语。也作「诂训」、「释诂」。
引《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下·何休传》:「蕃败,休坐废锢,乃作《春秋公羊解诂》。」
解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几释义:⒈不盘查。《周礼·秋官·修闾氏》:“邦有故则令守其閭互,唯执节者不几。”贾公彦 疏:“有执节公使者不几訶也。”⒉未近,不到。《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楚 不几十年,未能恤诸侯也。”杜预 注:“几,近也。”⒊没有希望;不可希求。几,通“冀”。《商君书·定分》:“为治而去法令,犹欲无饥而去食也,欲无寒而去衣也,欲东而西行,其不几亦明矣。”朱师辙 解诂:“几,冀也。”《汉书·邹阳传》:“﹝ 高皇帝 ﹞水攻则 章邯 以亡其城,陆击则 荆王 以失其地。此皆国家之不几者也。”王先谦 补注:“国家谓 吴。言 高帝 之
- 2.
九室释义:⒈古时九嫔和九卿分别治事之所。《周礼·考工记·匠人》:“内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郑玄 注:“九室,如今朝堂诸曹治事处。”贾公彦 疏:“此九嬪之九室与九卿九室相对而言之:九卿九室是治事之处;则九嬪九室亦是治事之处。”⒉指古明堂的九间房屋。《大戴礼记·明堂》:“明堂者……凡九室。”王聘珍 解诂:“《隋书·牛弘传》引 蔡邕《明堂月令论》云:‘明堂制度之数,九室以象九州。’”⒊即九庙。天子的祖庙。唐 杜甫《朝享太庙赋》:“壬辰,既格於道祖,乘舆即以是日致斋於九室。”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
- 3.
五不取释义:亦作“五不娶”。 古代礼教以为五种家族的女子不能聘娶。《大戴礼记·本命》:“女有五不取:逆家子不取,乱家子不取,世有刑人不取,世有恶疾不取,丧妇长子不取。”王聘珍 解诂:“取读曰娶。逆,谓悖逆。乱,淫乱也。刑人,谓以罪受墨、劓、宫、刖、髠刑者。恶疾,谓瘖、聋、盲、癘、秃、跛、傴,不逮人伦之属也。丧妇长子,谓父丧其妇,其女子年长愆期者也。”子,古亦指女子。《公羊传·庄公二十七年》“曰来归”汉 何休 注:“妇人有七弃、五不娶……丧妇长女不娶,无教戒也;世有恶疾不娶,弃於天也;世有刑人不娶,弃於人也;乱家女不娶
- 4.
和应释义:⒈指车铃之声相应。《大戴礼记·保傅》:“升车则闻和鸞之声……在衡为鸞,在軾为和,马动而鸞鸣,鸞鸣而和应。”王聘珍 解诂:“和、鸞,皆铃也,所以为车行节者。”参见“和鸞”。⒉和气感应。《宋史·乐志十二》:“嘉荐报本,於以祈年。诚格和应,神娭福延。”⒊犹应和。相呼应。《尔雅·释乐》“大鼓谓之鼖,小者谓之应”郝懿行 义疏引 三国 魏 孙炎 云:“和应大鼓也。”
- 5.
多岁释义:丰年。《商君书·垦令》:“商不得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朱师辙 解诂:“多岁,丰年也。”
- 6.
小诵释义:指年小时所诵习的典传。 《大戴礼记·保傅》:“简闻小诵,不传不习,凡此其属,少师之任也。”王聘珍 解诂:“简闻,谓所闻於简策者。小诵,谓年小时所诵者。”
- 7.
犀兕释义:⒈犀牛和兕。 《左传·宣公二年》:“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列子·仲尼》:“吾之力能裂犀兕之革,曳九牛之尾。”晋 左思《吴都赋》:“乌菟之族,犀兕之党。”清 唐孙华《进呈御览诗一百韵》:“犀兕齐山积,牛羊遍谷横。”⒉指犀兕的皮。《荀子·议兵》:“楚 人鮫革犀兕以为甲,坚如金石。”晋 葛洪《抱朴子·用刑》:“摜犀兕之甲,以涉不测之渊。”⒊指以犀兕皮制的甲或盾。《商君书·弱民》:“脇蛟犀兕,坚若金石。”朱师辙 解诂:“胁,两旁也。蛟,借为‘鮫’。言 楚 兵披鮫鱼犀兕之甲,坚若金石。”
- 8.
羣然释义:协和一致;共同。 词语出处协和一致;共同。《大戴礼记·四代》:“子曰:羣然、戚然、颐然、睪然。”王聘珍 解诂:“羣然者,《论语》曰‘羣而不党’、《学记》曰‘敬业乐羣’是也。”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迨其文成矣,其书传矣,天下后代,既羣然知之,復羣然称许而赞叹之矣。”清 侯方域《朋党论下》:“有人焉,采其议论而高其风节,羣然兴起,推而挽之,以待澄清之一日。”
- 9.
裕利释义:大利,暴利。《商君书·垦令》:“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朱师辙 解诂:“裕,饶也。”高亨 注:“商人在丰年不能增益其享乐,在饥年不能取得大利,则心怀畏怯,而欲改业为农矣。”
- 10.
解训释义:犹解诂。
- 11.
解豁释义:解诂。
- 12.
达诂释义:肯定确切的解诂。
- 13.
迅众释义:超群,出众。迅,通“迿”。《楚辞·招魂》:“九侯 淑女,多迅众些。”郭在贻 解诂:“今谓此‘迅’字殆即《公羊传·定公四年》‘朋友相卫而不相迿’之‘迿’字的假借。迅、迿同为齿头音,又同为稕韵合口四等,故得通借……然则所谓‘九侯 淑女,多迅众些’,意即 九侯 淑女超乎凡俗、出类拔萃。”
- 14.
逸义释义:谓字、词、典故等未经解诂的冷僻意义。
- 15.
长夷释义:中国 古代东方少数民族之一。语本《大戴礼记·五帝德》:“南抚 交趾 大教,鲜支、渠廋、氐羌,北 山戎、发、息慎,东 长、鸟夷 羽民。”王聘珍 解诂:“长、鸟夷,谓 长夷、鸟夷 也。”汉 刘向《说苑·修文》:“北至 山戎、肃慎,东至 长夷、岛夷,四海之内,皆戴帝 舜 之功。”
- 16.
难説释义:⒈谓不易解说。《大戴礼记·文王官人》:“不学而性辨,曰有虑者也,难投以物,难説以言。”王聘珍 解诂:“难説以言,不可以言喻也。”《朱子语类》卷一:“根既在此,又却能引聚得他那气在此,此事难説。”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三月十三号》:“我到底又为了什么呢,这真好难说!”⒉说不定。明 冯梦龙《挂枝儿·专心》:“眼前人怎比得我冤家模样,难説普天下是他头一箇美,只我相交中他委实强。”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永远前进》:“‘很快要瞎吗?’‘很难说。’医生惋惜地说。”⒊难道。表示反诘。吴组缃《山洪》二十:“有本事你怎么
- 17.
青史氏释义:⒈古代史官名。著《青史子》五十七篇。《大戴礼记·保傅》:“《青史氏之记》曰:古者胎教。”王聘珍 解诂:“卢 注云:‘一曰《青史子》。’《汉书·蓺文志》:‘小説家:《青史子》五十七篇。古史官记事也。’”⒉泛指史官。康有为《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览四千年 青史氏 之载,歷朝兴亡之迹,岂不哀哉?”亦省称“青史”。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尸佼 兼总於杂术,青史 曲缀以街谈。”
- 18.
顺齿释义:谓尊敬年长者。《大戴礼记·主言》:“上敬老则下益孝,上顺齿则下益悌。”王聘珍 解诂:“以敬事长曰顺。齿,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