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报以 报以的意思
bào

报以

简体报以
繁体報以
拼音bào yǐ
注音ㄅㄠˋ ㄧ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ào,(1) 传达,告知。【组词】:报告。报喜。报捷。报考。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报废。(2)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例句】:简报(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报。情报。晚报。画报。报端。(3) 回答。【组词】:报答。报恩。报仇。报国(报效祖国)。报酬。(4) 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组词】:报应。

yǐ,(1) 用,拿,把,将。【组词】: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组词】:以时启闭。物以类聚。(3) 因为。【组词】: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 在,于(指时日)。【例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 目的在于。【组词】:以待时机。以儆效尤。(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组词】:梦寐以求。(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组词】:以前。以内。(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组词】:可以。得以。(9) 古同“已”,已经。(10) 太,甚:不以急乎?(11) 及,连及。【组词】:富以其邻。

报以的意思

报以 [bào yǐ]

1. bào yǐ,汉语词语,指用……来回报(某人或某事)。


报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埋蛇释义:汉 刘向《新序·杂事一》:“孙叔敖 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 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 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嚮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 楚 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后以“埋蛇”为善行仁爱之典。
    • 2.
      孝孙释义:祭祖时对祖先的自称。《诗·小雅·楚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朱熹 集传:“孝孙,主祭之人也。”《礼记·郊特牲》:“祭称孝孙孝子,以其义称也。”晋 傅玄《晋宗庙歌·夕牲歌》:“祖考降饗,以虞孝孙之心。”《宋史·乐志八》:“开基握符,正位凝命,於万斯年,孝孙有庆。”
    • 3.
      庶訧释义:同“庶尤”。《广雅·释诂》“訧,罪也”清 王念孙 疏证:“《説文》:‘訧,罪也。’引《吕刑》‘报以庶訧’。今本作‘尤’。”
    • 4.
      明保释义:⒈尽力保护;佑助勉励。明,通“勉”。《书·洛诰》:“公,明保予冲子。”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上》:“言公当勉保予冲子也。”《诗·周颂·访落》:“休矣皇考,以明保其身。”⒉清 制,京外大臣推荐有才能的人或叙录有功劳的官员,请求以某项官职任用或加以某项荣典,奏报以后,交吏部审议,称为“明保”。如有特殊才能请求破格录用的,称为密保。《老残游记》第三回:“宫保听着很是喜欢,所以打算专摺明保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至于明保、密保的摺子上去,也一样不交部议的。”
    • 5.
      楚相断蛇释义:汉 贾谊《新书·春秋》载,春秋 楚 相 孙叔敖,幼时遇两头蛇,恐他人又见,埋之,惧,谓其母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以福。’人闻之,皆諭其能仁也。及为令尹,未治而国人信之。”汉 刘向《新序·杂事一》亦记此事。后因以“楚相断蛇”喻人做好事必将得好报。宋 魏泰《东轩笔录》卷六:“曾布 为三司使,论市易事被黜。鲁公(曾公亮)有柬别之,略曰:‘塞翁失马,今未足悲;楚 相断蛇,后必有福。’”
    • 6.
      益智粽释义:益智拌米做成的粽子。《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元年》:“循 遗 刘裕 益智粽,裕 报以续命汤。”胡三省 注引 顾微《交州记》:“益智叶如蘘荷,茎如竹箭。子从心出,一枝有十子。子肉白滑,四破去之,蜜煮为粽,味辛。”
    • 7.
      讬骥释义:《后汉书·隗嚣传》:“帝报以手书曰:‘慕乐德义,思相结纳……数蒙 伯乐 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託驥尾,得以絶羣。’”李贤 注:“张敞 书曰:‘苍蝇之飞,不过十步,自託騏驥之尾,乃腾千里之路。然无损於騏骥,得使苍蝇絶羣也。’见 敞 传。”后以“託驥”比喻追随于有地位、有前程的贤能之后。
    • 8.
      赢绌释义:⒈犹增减,伸屈,进退。 《吕氏春秋·执一》:“故凡能全国完身者,其唯知长短赢絀之化邪!”清 毛岳生《赠奉直大夫福建台湾县知县姚君墓志铭》:“然天必报以贤子孙,丕燿前烈,而慰其迍蹷不遇,其赢絀何如也。”⒉指盈馀和亏损。用于财货等。清 唐甄《潜书·食难》:“是故君子不言货币,不问赢絀。”《清史稿·兵志十二》:“二十四年,定牧羣牲畜岁终汇报增减数目,视其赢絀,以第赏罚。”

报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埋蛇释义:汉 刘向《新序·杂事一》:“孙叔敖 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 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 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嚮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 楚 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后以“埋蛇”为善行仁爱之典。
    • 2.
      孝孙释义:祭祖时对祖先的自称。《诗·小雅·楚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朱熹 集传:“孝孙,主祭之人也。”《礼记·郊特牲》:“祭称孝孙孝子,以其义称也。”晋 傅玄《晋宗庙歌·夕牲歌》:“祖考降饗,以虞孝孙之心。”《宋史·乐志八》:“开基握符,正位凝命,於万斯年,孝孙有庆。”
    • 3.
      庶訧释义:同“庶尤”。《广雅·释诂》“訧,罪也”清 王念孙 疏证:“《説文》:‘訧,罪也。’引《吕刑》‘报以庶訧’。今本作‘尤’。”
    • 4.
      明保释义:⒈尽力保护;佑助勉励。明,通“勉”。《书·洛诰》:“公,明保予冲子。”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上》:“言公当勉保予冲子也。”《诗·周颂·访落》:“休矣皇考,以明保其身。”⒉清 制,京外大臣推荐有才能的人或叙录有功劳的官员,请求以某项官职任用或加以某项荣典,奏报以后,交吏部审议,称为“明保”。如有特殊才能请求破格录用的,称为密保。《老残游记》第三回:“宫保听着很是喜欢,所以打算专摺明保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至于明保、密保的摺子上去,也一样不交部议的。”
    • 5.
      楚相断蛇释义:汉 贾谊《新书·春秋》载,春秋 楚 相 孙叔敖,幼时遇两头蛇,恐他人又见,埋之,惧,谓其母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以福。’人闻之,皆諭其能仁也。及为令尹,未治而国人信之。”汉 刘向《新序·杂事一》亦记此事。后因以“楚相断蛇”喻人做好事必将得好报。宋 魏泰《东轩笔录》卷六:“曾布 为三司使,论市易事被黜。鲁公(曾公亮)有柬别之,略曰:‘塞翁失马,今未足悲;楚 相断蛇,后必有福。’”
    • 6.
      益智粽释义:益智拌米做成的粽子。《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元年》:“循 遗 刘裕 益智粽,裕 报以续命汤。”胡三省 注引 顾微《交州记》:“益智叶如蘘荷,茎如竹箭。子从心出,一枝有十子。子肉白滑,四破去之,蜜煮为粽,味辛。”
    • 7.
      讬骥释义:《后汉书·隗嚣传》:“帝报以手书曰:‘慕乐德义,思相结纳……数蒙 伯乐 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託驥尾,得以絶羣。’”李贤 注:“张敞 书曰:‘苍蝇之飞,不过十步,自託騏驥之尾,乃腾千里之路。然无损於騏骥,得使苍蝇絶羣也。’见 敞 传。”后以“託驥”比喻追随于有地位、有前程的贤能之后。
    • 8.
      赢绌释义:⒈犹增减,伸屈,进退。 《吕氏春秋·执一》:“故凡能全国完身者,其唯知长短赢絀之化邪!”清 毛岳生《赠奉直大夫福建台湾县知县姚君墓志铭》:“然天必报以贤子孙,丕燿前烈,而慰其迍蹷不遇,其赢絀何如也。”⒉指盈馀和亏损。用于财货等。清 唐甄《潜书·食难》:“是故君子不言货币,不问赢絀。”《清史稿·兵志十二》:“二十四年,定牧羣牲畜岁终汇报增减数目,视其赢絀,以第赏罚。”

报以造句

1.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江姐报以蔑视的冷笑。

2.尽管你听到什么“惊天动地”的趣事,在社交宴会也得要保持仪态,顶多报以灿烂笑容即可,不然就贻笑大方了。

3.台下观众对她的演唱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4.他对乡亲们的善意相劝,报以感激的微笑。

5.当台上演员逐一亮相时,台下观众立即报以如雷的掌声。

6.马戏场里观者如堵,人们对演员们的精湛演技大加赞赏,不时地报以热烈的掌声。

报以(bao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报以是什么意思 报以读音 怎么读 报以,拼音是bào yǐ,报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报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