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全数 全数的意思
quánshù

全数

简体全数
繁体全數
拼音quán shù
注音ㄑㄨㄢˊ ㄕ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uán,(1) 完备,齐备,完整,不缺少。【组词】:齐全。完全。智勇双全。求全责备。(2) 整个,遍。【组词】:全部。全国。全民。全神贯注。全心全意。(3) 都。【例句】:代表全来了。(4) 使不受损伤。【组词】:保全。(5) 姓。

shù shǔ shuò,(1) 屡次。【例句】:数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基本含义

全部,整个数目。

全数的意思

全数 [quán shù]

1. 全部可以计数的东西;彻底。

钱款全数付讫。

[whole amount;]

全数 引证解释

⒈ 旧称“十”是“全数”。此指十月。

明 李贽 《卓吾论略》:“居士( 李卓吾 )生 大明 嘉靖 丁亥之岁,时维阳月,得全数焉。”

⒉ 指全部(可以计数的人或物)。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


国语词典

全数 [quán shù]

⒈ 全部的数量。

如:「前年跟你借的钱,今日全数归还。」

全部 悉数 扫数


全数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所有释义:⒈领有: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 ⒉领有的东西:尽其所有。⒊属性词。一切;全部:把所有的力量都贡献给祖国。
    • 2.
      全部释义:各个部分的总和;整个:全部力量。 工程已全部竣工。问题全部解决。
    • 3.
      整个释义:属性词。全部:整个上午。整个会场。整个社会。
    • 4.
      全体释义:各部分的总和;各个个体的总和(多指人):全体会员。全体出席。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
    • 5.
      总共释义:一共:他家总共三口人。 我们场里总共养了两千多头奶牛。
    • 6.
      一共释义:表示合在一起:三个小组一共是十七个人。
    • 7.
      悉数释义:⒈全部数出;完全列举:不可悉数。⒉全数;全部:悉数奉还。悉数上缴。
    • 8.
      扫数释义:尽数;全数:扫数还清。 扫数入库。

全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商释义:犹言三刻。 古代以漏刻计时,谓之商。《诗·齐风·东方未明》“狂夫瞿瞿”唐 孔颖达 疏:“《尚书纬》谓刻为商。郑 作《士昏礼》目録云:‘日入三商为昏’,举全数以言耳。”后亦以“三商”指漏刻。明 杨慎《梁白纻舞歌》之一:“高张洞越吹参差,二八递代三商移。”清 惠周惕《再用衣字韵》:“年来无梦到彤扉,卧听三商玉漏稀。”一说,商为“啇”之讹字,“三商”应为“三啇”。明 焦竑《焦氏笔乘·三啇》:“《士昏礼》:‘漏下三啇为昏。’啇,音滴,与 夏、商 之商不同。苏易简 文:‘三啇而眠,高舂而起。’用其语也。今人多误读。
    • 2.
      下欠释义:⒈归还一部分之后还欠(若干数目):我借老王二百元,还了八十元,下欠一百二十元。⒉下欠的款项:全数还清,并无下欠。
    • 3.
      倒箱释义:旧时官府把催征钱粮的串票全数发出叫做“倒箱”。清 冯桂芬《与许抚部书》之二:“向来办灾若干分,即徵银若干分,今则年年办灾,年年倒箱,能徵若干,惟力是视。”
    • 4.
      全数释义:全部(可以计数的东西):借款全数归还。
    • 5.
      函请释义:用书信请求或邀请。 《曾纪泽日记·光绪五年正月二十三日》:“是以公使初莅使任,外部必函请开列从官姓名职业,云以备宴会时致柬邀请。”郭希仁《从戎纪略》:“余乃函请 翔初,东出视师。”鲁迅《书信集·致开明书店》:“故今特函请贵局此后将未付该社之款,全数扣留,并即交下。”
    • 6.
      十王宅释义:唐玄宗 诸子年长封王之后所共居的大宅。宅在 长安 安国寺 东。宋 王溥《唐会要·诸王》:“先天 之后,皇子幼则居内。东封后,以年渐长成,乃於 安国寺 东附苑城为大宅,分院居之,名为十王宅……十王谓:庆、忠、棣、鄂、荣、光、仪、潁、永、延、盛、济 等,以十举全数。”参见“十六宅”。
    • 7.
      半折释义:⒈损失一半。 《战国策·齐策一》:“韩魏 战而胜 秦,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⒉对折;减半。《书·无逸》“文王受命惟中身”唐 孔颖达 疏:“计九十七年,半折以为中身,则四十七时於身非中,言中身者,举全数而称之也。”⒊折断一半。唐 王建《江陵道中》诗:“菱叶参差萍叶重,新蒲半折夜来风。”
    • 8.
      小半释义:少于整体或全数一半的部分:西瓜吃了一大半,剩下一小半实在吃不下了。
    • 9.
      尽数释义:⒈〈动〉完全列举。 ⒉〈副〉全数。
    • 10.
      履端释义:年历的推算始于正月朔日,谓之“履端”。 《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餘於终。”杜预 注:“步历之始,以为术之端首。”孔颖达 疏:“履,步也,谓推步历之初始,以为术历之端首……历之上元,必以日月全数为始,於前更无餘分,以此日为术之端首,故言履端於始也。”后因以指正月初一。晋 张华《食举东西厢乐诗》:“履端承元吉,介福御万邦。”北周 庾信《宫调曲》:“履端朝万国,年祥庆百灵。”《明史·魏良弼传》:“明年元日,副都御史 王应鹏 坐事下詔狱。良弼 言履端之始,不宜以微过繫大臣。”清
    • 11.
      悉数释义:⒈全部数出;完全列举:不可悉数。⒉全数;全部:悉数奉还。悉数上缴。
    • 12.
      扣克释义:亦作“扣刻”。截留财物,不按应发的全数发给。
    • 13.
      扫数释义:尽数;全数:扫数还清。 扫数入库。
    • 14.
      足算释义:安全数得上;确实数得上。意谓足可称道。
    • 15.
      边计释义:⒈守边之计。唐 高适《赠别王十七管记》诗:“转战轻壮士,立谈有边计。”明 卢象昇《请留中军疏》:“朝仪(童朝仪)在 大同 颇久,熟於边计虏情。”王闿运《<桂阳州志>序》:“凤策国用,始建边计。”⒉用于守边的财饷;边防费用。《宋史·食货志下六》:“自变法以来,京师积钱多,边计不闻告乏。”明 卢象昇《屯政疏》:“今饥饉荐臻,苍黎骨立,军需日耗,边计日蹙,终无补救之方。”《清史稿·食货志四》:“自官运商销,计本年边计各额引全数销清外,復带销积引万餘。”

全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商释义:犹言三刻。 古代以漏刻计时,谓之商。《诗·齐风·东方未明》“狂夫瞿瞿”唐 孔颖达 疏:“《尚书纬》谓刻为商。郑 作《士昏礼》目録云:‘日入三商为昏’,举全数以言耳。”后亦以“三商”指漏刻。明 杨慎《梁白纻舞歌》之一:“高张洞越吹参差,二八递代三商移。”清 惠周惕《再用衣字韵》:“年来无梦到彤扉,卧听三商玉漏稀。”一说,商为“啇”之讹字,“三商”应为“三啇”。明 焦竑《焦氏笔乘·三啇》:“《士昏礼》:‘漏下三啇为昏。’啇,音滴,与 夏、商 之商不同。苏易简 文:‘三啇而眠,高舂而起。’用其语也。今人多误读。
    • 2.
      下欠释义:⒈归还一部分之后还欠(若干数目):我借老王二百元,还了八十元,下欠一百二十元。⒉下欠的款项:全数还清,并无下欠。
    • 3.
      倒箱释义:旧时官府把催征钱粮的串票全数发出叫做“倒箱”。清 冯桂芬《与许抚部书》之二:“向来办灾若干分,即徵银若干分,今则年年办灾,年年倒箱,能徵若干,惟力是视。”
    • 4.
      全数释义:全部(可以计数的东西):借款全数归还。
    • 5.
      函请释义:用书信请求或邀请。 《曾纪泽日记·光绪五年正月二十三日》:“是以公使初莅使任,外部必函请开列从官姓名职业,云以备宴会时致柬邀请。”郭希仁《从戎纪略》:“余乃函请 翔初,东出视师。”鲁迅《书信集·致开明书店》:“故今特函请贵局此后将未付该社之款,全数扣留,并即交下。”
    • 6.
      十王宅释义:唐玄宗 诸子年长封王之后所共居的大宅。宅在 长安 安国寺 东。宋 王溥《唐会要·诸王》:“先天 之后,皇子幼则居内。东封后,以年渐长成,乃於 安国寺 东附苑城为大宅,分院居之,名为十王宅……十王谓:庆、忠、棣、鄂、荣、光、仪、潁、永、延、盛、济 等,以十举全数。”参见“十六宅”。
    • 7.
      半折释义:⒈损失一半。 《战国策·齐策一》:“韩魏 战而胜 秦,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⒉对折;减半。《书·无逸》“文王受命惟中身”唐 孔颖达 疏:“计九十七年,半折以为中身,则四十七时於身非中,言中身者,举全数而称之也。”⒊折断一半。唐 王建《江陵道中》诗:“菱叶参差萍叶重,新蒲半折夜来风。”
    • 8.
      小半释义:少于整体或全数一半的部分:西瓜吃了一大半,剩下一小半实在吃不下了。
    • 9.
      尽数释义:⒈〈动〉完全列举。 ⒉〈副〉全数。
    • 10.
      履端释义:年历的推算始于正月朔日,谓之“履端”。 《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餘於终。”杜预 注:“步历之始,以为术之端首。”孔颖达 疏:“履,步也,谓推步历之初始,以为术历之端首……历之上元,必以日月全数为始,於前更无餘分,以此日为术之端首,故言履端於始也。”后因以指正月初一。晋 张华《食举东西厢乐诗》:“履端承元吉,介福御万邦。”北周 庾信《宫调曲》:“履端朝万国,年祥庆百灵。”《明史·魏良弼传》:“明年元日,副都御史 王应鹏 坐事下詔狱。良弼 言履端之始,不宜以微过繫大臣。”清
    • 11.
      悉数释义:⒈全部数出;完全列举:不可悉数。⒉全数;全部:悉数奉还。悉数上缴。
    • 12.
      扣克释义:亦作“扣刻”。截留财物,不按应发的全数发给。
    • 13.
      扫数释义:尽数;全数:扫数还清。 扫数入库。
    • 14.
      足算释义:安全数得上;确实数得上。意谓足可称道。
    • 15.
      边计释义:⒈守边之计。唐 高适《赠别王十七管记》诗:“转战轻壮士,立谈有边计。”明 卢象昇《请留中军疏》:“朝仪(童朝仪)在 大同 颇久,熟於边计虏情。”王闿运《<桂阳州志>序》:“凤策国用,始建边计。”⒉用于守边的财饷;边防费用。《宋史·食货志下六》:“自变法以来,京师积钱多,边计不闻告乏。”明 卢象昇《屯政疏》:“今饥饉荐臻,苍黎骨立,军需日耗,边计日蹙,终无补救之方。”《清史稿·食货志四》:“自官运商销,计本年边计各额引全数销清外,復带销积引万餘。”

全数造句

1.辛苦收藏的珍贵历史影像,因为一把无情大火,使得全数付之一炬。

2.这个挥金如土的败家子,果然没几年,便将祖产全数败光。

3.这个挥金如土的败家子,果然没几年,便将祖產全数败光。

4.辛苦收藏的珍贵歷史影像,因为一把无情大火,使得全数付之一炬。

5.两辆车高速对撞,车里的人全数魂飞魄散,当场死亡。

全数(quan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全数是什么意思 全数读音 怎么读 全数,拼音是quán shù,全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全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