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女 [niú nǚ]
1. 牵牛、织女两星或“牛郎织女”的省称。
3. 谓牛女分野。指广东、福建及浙江部分地区。
牛女 引证解释
⒈ 牵牛、织女两星或“牛郎织女”的省称。参见“牵牛织女”、“牛郎织女”。
引晋 潘岳 《西征赋》:“仪景星於天汉,列牛女以双峙。”
唐 元稹 《新秋》诗:“殷勤寄牛女,河汉正相望。”
宋 黄庭坚 《鹊桥仙》词:“年年牛女恨风波,拚此事、人间天上。”
明 唐寅 《江南四季歌》:“梧桐忽报秋风起,鹊桥牛女渡银河。”
周实 《金缕曲·七夕伤逝》词:“尝尽人天离别恨,我亦银河牛女。”
⒉ 谓牛女分野。指 广东、福建 及 浙江 部分地区。参阅 清 查继佐 《罪惟录·地理志》。
引明 张煌言 《和定西侯张侯服留题金山原韵》之六:“霸就 鴟夷 原去 越,兵联牛女正当 闽。”
国语词典
牛女 [niú nǚ]
⒈ 牵牛与织女二星的合称。
引《文选·潘岳·西征赋》:「仪景星于天汉,列牛女以双峙。」
明·凌蒙初《红拂记·第三出》:「俺前日望气,见妖星犯牛女,紫薇垣失光。」
牛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襄释义:⒈谓织女星白昼移位七次。 《诗·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郑玄 笺:“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莫七辰一移,因谓之七襄。”一说,“七襄,织文之数也。《诗》意谓望彼织女,终日织文至七襄之多,终不成报我之文章也。”见 明 周祈《名义考·七襄》。南朝 宋 颜延之《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九逝非空思,七襄无成文。”唐 康翊仁《鲛人潜织》诗:“七襄牛女恨,三日大人嫌。”清 钮琇《觚賸·石言》:“美人薄醉而酡颜,天孙七襄而锦文。”⒉指织女星。唐 杜审言《七夕》诗:“天街七襄转
- 2.
乞巧楼释义:乞巧的彩楼。唐 王建《宫词》之九二:“每年宫女穿针夜,勅赐诸亲乞巧楼。”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嬪妃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谓之乞巧楼。”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七夕》:“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綵楼于庭,谓之乞巧楼。”明 梁辰鱼《普天乐·咏时序悼亡》曲:“羡谁家乞巧楼头,笑声喧玉倚香隈。”参见“乞巧”。
- 3.
仙驾释义:⒈仙人的车驾。 南朝 陈后主《七夕宴重咏牛女各为五韵诗》:“明月照高臺,仙驾忽徘徊。”唐 项斯《病鹤》诗:“纵使他年引仙驾,主人恩在亦应归。”⒉用作对仙人的敬称。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下士沉迷,已知其罪,幸逢仙驾,是亦前缘,忍不一度脱乎?”⒊借称皇帝的车驾。唐 李峤《和周记室从驾晓发合璧宫》:“珠履陪仙驾,金声属振车。”唐 李峤《奉和杜员外扈从教阅》:“幸陪仙驾末,欣採翰林芳。”⒋谓出游的车驾。唐 王勃《夏日登韩城门楼寓望序》:“下官狂走不调,东西南北之人也。流离岁月,羈旅山川,輟仙
- 4.
偷春体释义:律诗之一体。凡起联相对,而次联不对者,谓之“偷春体”。言如梅花之先春而开。如 唐 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想像顰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均是。参阅 宋 魏庆之《诗人玉屑·诗体下·偷春体》。
- 5.
客槎释义:指升天所乘之槎。 用 晋 张华《博物志》有人乘筏游天河遇 牛女 事。唐 罗隐《黄河》诗:“高祖 誓功衣带小,仙人占头客槎轻。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宋 苏轼《鹊桥仙·七夕》词:“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宋 陆游《予以壬戌慨然有赋》诗:“事似谈春梦,身如寄客槎。”参见“客星”。
- 6.
弃背释义:⒈死亡的婉词。多用于尊亲。晋 王羲之《杂帖一》:“周嫂 弃背,再周忌日,大服终此晦,感摧伤悼。”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先夫人弃背之时……棺器率薄,藏内无塼。”⒉抛弃,离弃。唐 白居易《太行路》诗:“与君结髮未五载,岂期牛女为参商。古称色衰相弃背,当时美人犹怨悔。”唐 白居易《得景娶妻三年无子舅姑将出之诉云归无所从》:“承家不嗣,礼许仳离。去室无归,义难弃背。”
- 7.
房栊释义:⒈亦作“房笼”。窗棂。《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广室阴兮帷幄暗,房櫳虚兮风泠泠。”颜师古 注:“櫳,疏槛也。”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园篱》:“数年成长,共相蹙迫,交柯错叶,特似房笼。”缪启愉 校释:“笼…… 明 清 刻本及辑要引作‘櫳’”。黄麓森 校记:“櫳、笼古通。”南朝 宋 谢惠连《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落日隐櫩楹,升月照房櫳。”⒉泛指房屋。《文选·张协<杂诗>之一》:“房櫳无行跡,庭草萋以緑。”李周翰 注:“櫳亦房之通称。”唐 王维《桃源行》:“月明松下房櫳静,日出云中鷄犬喧。”明 陆采《
- 8.
望夫山释义:古迹名。 各地多有,均属民间传说。其最著者有 辽宁省 兴城市 西南的 望夫山,相传为 秦 时 孟姜女 望夫之处,上有 孟姜女 庙。其他如 安徽省 当涂县 西北、江西省 德安县 西北、山西省 黎城县 西北,湖北省 阳新县 西南等都有 望夫山。参阅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浊漳水》,宋 乐史《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三·太平州》,《嘉庆一统志·太平府》、《潞安府一》。后用以抒发女子思念丈夫的真挚之情。明 张景《飞丸记·誓盟牛女》:“泪逐江流和水汲,白龙江 作望夫山。”
- 9.
灵匹释义:⒈神仙匹偶。 指牵牛、织女二星。《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七日夜女歌六》:“灵匹怨离处,索居隔长河。”《文选·谢惠连<七月七日夜咏牛女>》:“云 汉 有灵匹,弥年闕相从。”张铣 注:“灵匹,谓牛女相匹耦也。”唐 王勃《七夕赋》:“佇灵匹於星期,眷神姿於月夕。”明 谢谠《四喜记·巧夕宫筵》:“灵匹渡银河,人间醉綺罗。”⒉美好的配偶。唐 孟郊《婵娟篇》:“月嬋娟,真可怜。夜半 姮娥 朝太一,人间本自无灵匹。”唐 嵩山女《书任生案》诗:“神仙尽灵匹,君意合何如?”
- 10.
牛女释义:⒈牵牛、织女两星或“牛郎织女”的省称。晋 潘岳《西征赋》:“仪景星於天汉,列牛女以双峙。”唐 元稹《新秋》诗:“殷勤寄牛女,河汉正相望。”宋 黄庭坚《鹊桥仙》词:“年年牛女恨风波,拚此事、人间天上。”明 唐寅《江南四季歌》:“梧桐忽报秋风起,鹊桥牛女渡银河。”周实《金缕曲·七夕伤逝》词:“尝尽人天离别恨,我亦银河牛女。”参见“牵牛织女”、“牛郎织女”。⒉谓牛女分野。指 广东、福建 及 浙江 部分地区。明 张煌言《和定西侯张侯服留题金山原韵》之六:“霸就 鴟夷 原去 越,兵联牛女正当 闽。”参阅 清 查继佐
- 11.
牛闺释义:即牛女。
- 12.
秋期释义:⒈谓男女相约聚会的日期。语出《诗·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县北有 女观山,厥处高显,回眺极目,古老传言,昔有思妇,夫官於 蜀,屡愆秋期,登此山絶望,忧感而死。”⒉指七夕。牛郎织女约会之期。唐 沉佺期《牛女》诗:“粉席秋期缓,针楼别怨多。”唐 杜甫《月》诗:“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唐 崔涂《七夕》诗:“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⒊秋试的日期。清 张明弼《冒姬董小宛传》:“吾大人虽离虎穴,未定归期,且秋期逼矣,欲破釜焚舟,冀一当,子盍归待之。”
- 13.
竦踊释义:⒈见“竦踊”。⒉亦作“竦踊”。企望貌。三国 魏 曹丕《弹棋赋》:“于时观者,莫不虚心竦踊,咸侧息而延佇。”南朝 宋 谢灵运《七夕咏牛女》:“徒倚西北庭,竦踊东南观。”宋 司马光《九月十一日夜雨宿南园》诗:“临风徒竦踊,志愿焉能谐?”⒊跳跃;腾跃。竦,通“耸”。《南齐书·始安贞王遥光传》:“遥光 大怒,於牀上自竦踊,使杀 歷生 儿。”唐 白居易《贺云生不见日蚀表》:“感贺忻戴,倍万常情,无任忭跃竦踊之至。”⒋涌现貌。宋 叶适《瑞安县重建厅事记》:“民来观者,倾动惊骇,忘其百年之陋,而以为今日之瑰杰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