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者 [dāng shì zhě]
1. 当权的人。
3. 身当其事的人。
当事者 引证解释
⒈ 当权的人。
引唐 韩愈 《赠太傅董公行状》:“凡将大朝会,当事者既受命,皆先日习仪。”
明 李贽 《寄答京友书》:“故非自己德望过人,才学冠世,为当事者所倚信,未易使人信而用之也。”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四》:“虽然,当事者必有以为利,利运道也。”
⒉ 身当其事的人。
引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七:“三妻二妾是几千年来的‘礼法’,愈见是大人大物,他的妻妾便可以愈见多。当事者自以为荣,而旁观者不胜歆羡。”
国语词典
当事者 [dāng shì zhě]
⒈ 与事情有直接关系的人。也作「当事人」。
例如:「这场误会需要双方当事者面对面才能澄清。」
近本事儿 正事主
⒉ 法律诉讼的任一方。也作「当事人」。
当事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主名释义:⒈确定名称、名分。 ⒉当事者或为首者的姓名。⒊适当的名称、名义。
- 2.
习仪释义:演习礼仪。《左传·昭公五年》:“为国君,难将及身,不恤其所。礼之本末将於此乎在,而屑屑焉习仪以亟。言善於礼,不亦远乎?”唐 韩愈《董公行状》:“凡将大朝会,当事者既受命,皆先日习仪。”清 吴荣光《吾学录·乡饮酒礼》:“前一日执事者於儒学之讲堂,依图陈设坐次,司正率执事诸生习仪。”
- 3.
买和释义:⒈出钱私下了结官司。 《元典章·户部四·嫁娶》:“刘子明 将妻 郭二娘 作妹,凭媒受讫 王万四 财钱,嫁与本人为妻。后知事发,王万四 又用钞四十两买和,即係违法事理。”《禅真逸史》第三二回:“张太公 又央人在衙门里上下使钱,保正、排邻俱送了财物,黄氏 处又托亲邻买和。”⒉旧指边将贿赂敌人以买取和好。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四》:“大周 平日深愤边政紊乱,每年将官与挞虏买和,总督虚张报捷,当事者纳其重贿,即滥冒功赏,岁以为常。”
- 4.
傍观者清释义:傍:同“旁”。旁观者:在一旁观看的人。同一事物,在一旁观看的人比当事者看得全面、清楚。常与“当局者迷”连用。亦作“旁观者清”。
- 5.
凭按释义:据以查验。明 袁宏道《送京兆诸君升刑部员外郎序》:“数年以来,文网繁密,当事者有所平反,輒加訶责,爰书之牘,不足凭按。”
- 6.
参市释义:谓在交易中,第三者从旁抬高或压低价格,惑乱当事者,从中牟利。《唐律·杂律·卖买不和较固》:“若参市,而规自入者,杖八十。已得赃重者,计利準盗论。”长孙无忌 疏议:“参市谓负贩之徒,共相表里,参合贵贱,惑乱外人。”
- 7.
当事者释义:⒈当权的人。 唐 韩愈《赠太傅董公行状》:“凡将大朝会,当事者既受命,皆先日习仪。”明 李贽《寄答京友书》:“故非自己德望过人,才学冠世,为当事者所倚信,未易使人信而用之也。”清 侯方域《豫省试策四》:“虽然,当事者必有以为利,利运道也。”⒉身当其事的人。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七:“三妻二妾是几千年来的‘礼法’,愈见是大人大物,他的妻妾便可以愈见多。当事者自以为荣,而旁观者不胜歆羡。”
- 8.
得岁释义:⒈谓受到岁星的照临。古人以岁星为祥星,得岁者有福。《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越 得岁而 吴 伐之,必受其凶。”杜预 注:“岁星所在,其国有福。吴 先用兵,故反受其殃。”宋 岳珂《桯史·岁星之祥》:“绍兴 辛巳,逆 亮 渝盟,有上封者言吾方得岁,虏且送死。詔以问太史,考步如言。”⒉犹有年,丰收。北周 庾信《郑常墓志铭》:“西蚕得岁,东作逢秋,草烂狱户,星低市楼。”⒊谓收成。明 徐榜《济南纪政·方书》:“万历 甲午 东兖 大饥,济南 少得岁,当事者軫念,救荒之令无日不下,而指意殊,州邑有司,莫知所适从。”@
- 9.
正手释义:⒈指两人或多人同做一事时,其中主要的当事者。⒉做事时常用的一只手。通常谓右手。如:使筷子,别人用正手,他却用反手。
- 10.
穵运释义:明 代差派平民为官府运输粮饷称为穵运。明 焦竑《焦氏笔乘·安南》:“又如西北边粮草,全赖 陕西 小民肩担驴驮,谓之‘穵运’。”明 沉德符《野获编·河漕·宣大二镇漕河》:“宣府、大同 二镇,粮餉运道最苦。嘉靖 末年,行穵运之法,山谷崎嶇,率三十石而致一钟,当事者忧之。”《明史·食货志三》:“凡诸仓应输者有定数,其或改拨他镇者,水次应兑漕粮,即令坐派镇军领兑者给价,州县官督车户运至远仓,或给军价就令关支者,通谓之穵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