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放达 放达的意思
fàng

放达

简体放达
繁体放達
拼音fàng dá
注音ㄈㄤˋ ㄉㄚ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àng,(1) 解脱约束,得到自由。【例句】:把笼子里的鸟放了。放胆。放诞。放任。放肆。放歌。放怀。豪放。释放。(2) 散(sàn)。【组词】:放工。放假。放学。放晴(阴雨后转晴)。(3) 带牲畜到野外去吃草。【组词】: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动,放手不管,含贬义)。(4) 驱逐到远方去。【组词】:放逐。放黜。流放。(5) 到基层去。【例句】:放官(古时指任命为外地官员)。下放。(6) 发出。【组词】:放电。放毒。放光。发放。(7) 借钱给别人,收取利息。【组词】:放债。放贷。(8) 扩展。【组词】:放大。放宽。(9) 花开。【组词】:百花齐放。心花怒放。(10) 搁、置。【例句】:这件事情不要紧,先放一放。存放。放弃。放心。放置。(11) 至。【组词】:放乎四海。摩顶放踵。

dá,(1) 通。【组词】:四通八达。达德(通行天下的美德)。达人。达士(达人)。(2) 通晓。【组词】:洞达。练达。(3) 遍,全面。【例句】: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4) 到。【组词】:到达。抵达。通宵达旦。(5) 实现。【组词】:目的已达。(6) 传出来。【例句】:传(chuán)达。转(zhuǎn )达。(7) 得到显要的地位。【组词】:显达。达官贵人。(8) 姓。

基本含义

形容人心胸开阔,不拘小节,豁达大度。

放达的意思

放达 [fàng dá]

1. 放肆,不拘礼法。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世说新语·任诞》

[presumptuous;]

放达 引证解释

⒈ 豪放豁达,不拘礼俗。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才不逸伦,强为放达。”
《旧唐书·薛登传》:“魏氏 取人,尤爱放达。”
宋 叶适 《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少放达,喜奇策。”
许杰 《关于我的两篇短篇小说的回忆》:“他的思想也是这个样子,非常的放达和浪漫。”


国语词典

放达 [fàng dá]

⒈ 言行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

如:「他为人放达,对世俗礼法皆置之度外。」


放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作达释义:⒈谓仿效放达行为。⒉指放达。
    • 2.
      八达释义:⒈道路八面相通。⒉亦作“八闥”。八牖。⒊三国魏司马懿字仲达,兄弟七人都以“达”为字,故时号为八达。见《晋书·安平献王孚传》。⒋称三国魏诸葛诞等八位闻达之士。⒌称晋胡毋辅之、谢鲲等八位放达之士。
    • 3.
      刘伶酒释义:《晋书·刘伶传》:“刘伶 字 伯伦,沛国 人也……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鍤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后以“刘伶酒”、“刘伶鍤”为纵酒放达的典实。
    • 4.
      名士气释义:指文人不拘小节的放达习气。
    • 5.
      名士风流释义:名士:指恃才放达不拘小节的人。 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 6.
      夷任释义:平易而放达。
    • 7.
      慠达释义:高傲放达。
    • 8.
      扪虱释义:前秦 王猛 少年时很穷苦。 东晋 大将 桓温 兵进 关中 时,他去谒见,一面侃侃谈天下事,一面在扪虱,旁若无人。桓温 见他不凡,问他:我奉天子之命讨逆,“而三 秦 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王猛 说:你不远数千里而来,但“长安 咫尺而不渡 灞水”,百姓还不知你到底要怎么样,所以不至。桓温 无言以对。见《晋书·王猛传》。后以“捫蝨”形容放达从容,侃侃而谈。唐 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披云睹青天,捫虱话良图。”宋 王禹偁《五哀诗·故国子博士郭公忠恕》:“早佐 襄阴 幕,汉 鼎入 周 室;失志罢屠龙,佯狂遂捫蝨。”
    • 9.
      扪蝨释义:前秦 王猛 少年时很穷苦。东晋 大将 桓温 兵进 关中 时,他去谒见,一面侃侃谈天下事,一面在扪虱,旁若无人。桓温 见他不凡,问他:我奉天子之命讨逆,“而三 秦 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王猛 说:你不远数千里而来,但“长安 咫尺而不渡 灞水”,百姓还不知你到底要怎么样,所以不至。桓温 无言以对。见《晋书·王猛传》。后以“捫蝨”形容放达从容,侃侃而谈。唐 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披云睹青天,捫虱话良图。”宋 王禹偁《五哀诗·故国子博士郭公忠恕》:“早佐 襄阴 幕,汉 鼎入 周 室;失志罢屠龙,佯狂遂捫蝨。”清
    • 10.
      放达释义:言行不受世俗礼法的拘束:纵酒放达。 放达不羁。
    • 11.
      正始之音释义:⒈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⒉指纯正的乐声。
    • 12.
      澹荡释义:⒈犹骀荡。谓使人和畅。多形容春天的景物。⒉犹放达。
    • 13.
      率诣释义:犹放达。
    • 14.
      疏俊释义:亦作“疎俊”。 亦作“踈俊”。放达超逸。
    • 15.
      疏宕释义:⒈亦作“疎宕”。 亦作“疎荡”。放达不羁。《北史·薛憕传》:“憕 早丧父,家贫,躬耕以养祖母,有暇则览文籍,疏宕不拘,时人未之奇也。”宋 叶适《通直郎致仕总干黄公行状》:“是翁奋立寒苦,为乡先生,天质疎宕,不避就向背,教子必自达於义。”明 郎瑛《七修类稿·诗文·徐伯龄》:“性颖敏,每书一目终身,但疎荡不拘小节,对客每跣足蓬头。”清 陈田《明诗纪事丁籤·刘寓生》:“同年 刘奇进,在同馆中最年少,疏宕有美质。”⒉谓声调抑扬顿挫,文气流畅奔放。宋 苏轼《琴操·醉翁操引》:“好奇之士 沉遵 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
    • 16.
      疏纵释义:⒈亦作“疎纵”。亦作“踈纵”。放达,不受拘束。⒉纵容,不加约束。
    • 17.
      疏诞释义:⒈亦作“疎诞”。放达,不受拘束。⒉荒疏;荒废。
    • 18.
      疏隽释义:亦作“疎雋”。放达超逸。宋 苏洵《养才》:“奇杰之士常好自负疎雋傲诞,不事绳检。”《续资治通鉴·宋徽宗重和元年》:“﹝ 黻 ﹞才疏雋而寡学术,然多智善佞。”
    • 19.
      羣从释义:指堂兄弟及诸子侄。 晋 陶潜《悲从弟仲德》诗:“礼服名羣从,恩爱若同生。”《晋书·阮咸传》:“羣从昆弟,莫不以放达为行。”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不睦,则子姪不爱。子姪不爱,则羣从致薄。”唐 杨炯《伯父杨公墓志铭》:“乃率羣从子弟,营别业於 宜神乡 之 望仙里。”
    • 20.
      诐邪释义:偏邪不正。清 王夫之《尚书引义·说命中二》:“其所挟之知见,则已陷于詖邪而贼道。”严复《救亡决论》:“词章不妨放达,故虽极蜃楼海市,惝怳迷离,皆足移情遣意。一及事功,则淫遁詖邪,生于其心,害于其政矣。”高尚缙《<万国演义>序》:“夫乡曲之徒,不学无术,浸灌於詖邪之议,发生其佚荡之心,其貽害最烈。”

放达(fangd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放达是什么意思 放达读音 怎么读 放达,拼音是fàng dá,放达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放达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