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宪典 宪典的意思
xiàndiǎn

宪典

简体宪典
繁体憲典
拼音xiàn diǎn
注音ㄒ一ㄢˋ ㄉ一ㄢ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àn,(1) 法令。【组词】:宪章。宪令。宪兵。(2) 指“宪法”。【组词】:违宪。立宪。制宪。

diǎn,(1)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组词】:典籍。字典。词典。经典。引经据典。(2) 标准,法则。【组词】:典章。典制。典故( ➊ 典制和掌故; ➋ 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典范。典雅。典礼。典型。(3) 指典礼。【组词】:盛典。大典。(4) 主持,主管。【例句】:典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典狱。(5) 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组词】:典卖。典押。典契。(6) 姓。

基本含义

指国家的宪法和法典,也可以泛指规定国家基本制度和法律的文件。

宪典的意思

宪典 [xiàn diǎn]

1. 法律,法典。

3. 法式;典范。

宪典 引证解释

⒈ 法律,法典。

《三国志·魏志·高柔传》:“掾清识平当,明于宪典,勉恤之哉!”
《南史·孔琳之传》:“﹝ 琳之 ﹞奏劾尚书令 徐羡之 亏违宪典。”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上孤陛下之恩,下失四海之望,请赐罢黜,别置宪典。”
清 林则徐 《拟颁发檄谕英国国王稿》:“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懍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⒉ 法式;典范。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陋人标陋格,乃谓‘ 吴 楚 东南坼’四句,上情下景,为律诗宪典,不顾 杜陵 九原大笑。”


国语词典

宪典 [xiàn diǎn]

⒈ 国家的典法。

《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掾清识平当,明于宪典,勉恤之哉!」
《南史·卷二七·孔琳之传》:「明宪直法,无所屈桡,奏劾尚书令徐羡之宪典。」


宪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侵尅释义:亦作“侵剋”。侵吞克扣。唐 元结《再谢上表》:“今四方兵革未寧,赋敛未息,百姓流亡转甚,官吏侵尅日多。”明 唐顺之《牌》:“若有州县官忍心害理,逆天妬民,那移别用,侵尅入己,岂惟宪典所不容,抑亦鬼神所不恕。”《明史·宦官传二·高起潜》:“已而诸监多侵剋军资,临敌輒拥精兵先遁,诸将亦耻为之下,缘是皆无功。”清 李渔《奈何天·密筹》:“本院若还差官去糴,又差官去散,经过两番侵尅,就要少了一分军粮。”
    • 2.
      学法释义:⒈学习法律。《汉书·于定国传》:“定国 少学法于父,父死,后 定国 亦为狱吏。”⒉学校的法规。宋 叶适《学校》:“三代、汉 儒,其言学法盛矣,皆人耳目之所熟知,不復论。”《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祐四年》:“学官申严祖宗学法,诸生或怙终不悛,自畔名教,必正宪典。仍令三学立石。”
    • 3.
      宪典释义:⒈法律,法典。 《三国志·魏志·高柔传》:“掾清识平当,明于宪典,勉恤之哉!”《南史·孔琳之传》:“﹝ 琳之 ﹞奏劾尚书令 徐羡之 亏违宪典。”《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上孤陛下之恩,下失四海之望,请赐罢黜,别置宪典。”清 林则徐《拟颁发檄谕英国国王稿》:“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懍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⒉法式;典范。清 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陋人标陋格,乃谓‘吴 楚 东南坼’四句,上情下景,为律诗宪典,不顾 杜陵 九原大笑。”
    • 4.
      宪官释义:⒈御史台或都察院所属的官员。 因掌持刑宪典章,故称。⒉主持历法的官员。
    • 5.
      律例馆释义:清 代官署名。 顺治 二年始设;乾隆 七年隶刑部。掌修法令,刊定条式颁行。每经五年汇辑编排,称小修;满十年,重新补充删减,定为宪典,颁行全国,称大修。此外,兼掌稽核各司案件。参阅《清史稿·职官志一》。
    • 6.
      新法释义:⒈新制定的法令。 《韩非子·奸劫弑臣》:“当此之时,秦 民习故俗之有罪可以得免,无功可以得尊显也,故轻犯新法。”唐 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然则改用新法,百姓亦未免穷困流散也。”《宋史·王安石传》:“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章炳麟《訄书·商鞅》:“乃若夫輓近之言新法者,以父子异财为宪典,是则法乎 鞅 之秕稗者也。”⒉指新的历法。《南史·文学传·祖冲之》:“始 元嘉 中,用 何承天 所製歷,比古十一家为密。冲之 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

宪典(xiand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宪典是什么意思 宪典读音 怎么读 宪典,拼音是xiàn diǎn,宪典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宪典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