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斋宿 斋宿的意思
zhāi

斋宿

简体斋宿
繁体齋宿
拼音zhāi sù
注音ㄓㄞ ㄙ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āi,(1) 屋舍,常指书房、学舍、饭店或商店。【组词】:书斋。聊斋。荣宝斋。(2) 祭祀前或举行典礼前清心洁身。【组词】:斋戒。封斋(亦称“把斋”)。斋月。斋坛。斋会。斋果。(3) 佛教、道教等教徒、道徒吃的素食。【组词】:斋饭。斋堂。吃斋。(4) 舍饭给僧人吃。【组词】:斋僧。

宿

sù xiǔ xiù,(1) 住,过夜,夜里睡觉。【组词】:住宿。留宿。露宿。宿舍(shè)。宿营。(2) 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例句】:宿将(经验丰富的老将)。宿儒。名宿。(3) 平素,素有的。【组词】:宿愿。宿志。宿疾。宿敌。宿心。(4) 隔夜的,隔年的。【例句】:宿雨(昨夜的雨)。宿根。宿草。(5) 姓。 ◎ 夜。【组词】:一宿。两宿。 ◎ 星座。【组词】:星宿。

基本含义

指清净的宿舍或住所。

斋宿的意思

斋宿 [zhāi sù]

1. 在祭祀或典礼前,先一日斋戒独宿,表示虔诚。

斋宿 引证解释

⒈ 在祭祀或典礼前,先一日斋戒独宿,表示虔诚。

汉 贾谊 《新书·春秋》:“斋宿而请於庙曰:‘孤实不佞,不能尊道,吾罪一。’”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大内》:“每遇大礼,车驾斋宿,及正朔朝会於此殿。”
《儒林外史》第三七回:“众人都在两边书房里斋宿。”


国语词典

斋宿 [zhāi sù]

⒈ 于前夕斋戒,以示诚敬。也作「齐宿」。

《儒林外史·第三七回》:「众人都在两边书房里斋宿。」


斋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祭释义:旧时于每年阴历二月、八月第一个丁日祭祀孔子,称丁祭。隋 唐 日制不一。隋文帝 时一年有四祭,唐 武德 年间改用中丁日祭祀,唐 开元 年后专用春、秋二仲的上丁日举行祭祀。明 郑仲夔《耳新·令德》:“萧郡 尊思似 每丁祭,必斋宿学宫。”《儒林外史》第二回:“外祖母道:‘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欧阳予倩《桃花扇》第一幕第一场:“孔子庙每年的丁祭,都是由学生来主持的。”
    • 2.
      光霁释义:⒈“光风霽月”之省。元 范梈 《贵州》诗:“若无光霽在,何以破朱炎?”参见“ 光风霽月 ”。⒉敬词。犹风采。 明 章懋 《与陈提学书》:“未获一瞻光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相公》:“揖而祝曰:‘小生斋宿而来,仙人既不以门外见斥,何不竟赐光霽?’”
    • 3.
      喝拦释义:宋 代皇帝在行宫及太庙斋宿时的一种警卫仪式。
    • 4.
      宿设释义:⒈前一夜设置;预先设置。⒉谓古代帝王斋宿之处,官吏预为安排人役或设置物品。
    • 5.
      班行释义:⒈朝班的行列;朝官的位次。宋 黄庭坚《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雪后书怀》:“汉 家太史 宋公 孙,漫逐班行謁帝閽。”明 文肇祉《上林斋宿》诗:“自媿衰年通仕籍,强随鵷侣缀班行。”⒉也泛指行辈、行列。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主司失意》:“扶 即 薛 谓近从兄弟班行,内外亲族絶多。”元 邓玉宾《端正好》套曲:“凤凰池上,依八卦摆班行。”清 王韬《淞滨琐话·徐麟士》:“妙选女乐百人,各就班行,彼歌此舞,更退迭进。”⒊指朝官。唐 张籍《送郑尚书出镇南海》诗:“远镇承新命,王程不假催;班行争路送,恩赐不时来。”宋 秦观
    • 6.
      齐宿释义:亦作“斋宿”。 《孟子·公孙丑下》:“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復敢见矣。’”朱熹 集注:“齐宿,斋戒越宿也。”《史记·秦本纪》:“於是 繆公 虏 晋君 以归,令於国:‘齐宿,吾将以 晋君 祠上帝。’”

斋宿(zhais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斋宿是什么意思 斋宿读音 怎么读 斋宿,拼音是zhāi sù,斋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斋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