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感通 感通的意思
gǎntōng

感通

简体感通
繁体
拼音gǎn tōng
注音ㄍㄢˇ ㄊㄨ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ǎn,(1) 觉出。【组词】:感触。感觉。感性。感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官。(2) 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组词】:感动。感想。反感。好感。情感。敏感。感染。感召。感慨。感喟。感叹。自豪感。感人肺腑。百感交集。(3) 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组词】:感谢。感恩。感激。感愧。(1) 通“撼”。不满足。(2) 通“撼”。搖動。

tōng tòng,(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组词】: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2) 懂得,彻底明了。【组词】: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3) 传达。【组词】: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4) 往来交接。【组词】: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5) 普遍、全。【例句】: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组词】:通奸。私通。

基本含义

互相感应、互相交流。

感通的意思

感通 [gǎn tōng]

1. 谓此有所感而通于彼。意即一方的行为感动对方,从而导致相应的反应。语本《易·系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感通 引证解释

⒈ 谓此有所感而通於彼。意即一方的行为感动对方,从而导致相应的反应。

语本《易·繫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王援古喻义备悉矣,何言精诚不足以感通哉?”
《朱子语类》卷七二:“赵致道 问感通之理。曰:‘感,是事来感我;通,是自家受他感处之意。’”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谢小娥 立志报仇,梦寐感通,歷年乃得。”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排外宜有别择》:“如谓委屈将顺,先意承旨,即可感通殊俗……而外人且愈养而愈骄,其蹴踏凌侮,乃无所不至。”


国语词典

感通 [gǎn tōng]

⒈ 以至诚通达而获得回应。

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感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炷心香释义: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多用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 2.
      一瓣心香释义: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 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用在祝愿)。
    • 3.
      专慤释义:专诚笃实。汉 刘向《列女传·蔡人之妻》:“宋 女专慤,持心不顷(倾)。”宋 司马光《为文相公求退第二表》:“天恩留连,未见识察;物意专慤,期於感通。”明 范濂《云间据目抄·钱廉》:“生平醇谨专慤,不与物忤。”
    • 4.
      冥感释义:谓至诚而感通神灵。
    • 5.
      冥通释义:感通神明。
    • 6.
      合莫释义:谓祭祀时祭者通过进献祭物与所祭鬼神相感通。
    • 7.
      大理释义:市名。位于云南省 西部,洱海沿岸。人口17万(1997年)。是历史上南诏国、大理国的都城。有太和城遗址、弘圣寺塔、崇 圣寺三塔、感通寺等古迹,苍山、洱海、蝴蝶泉等风景名胜,以及白族传统的贸易集市三月街 等。
    • 8.
      孚感释义:精诚感通。
    • 9.
      容典释义:礼容之法则。《后汉书·曹褒传》:“然先王之容典,盖多闕矣。”李贤 注:“容,礼容也;典,法则也。谓行礼威仪俯仰之容貌也。”《新唐书·裴守真传》:“守真 善容典,时谓才称其官。”《金史·礼志八》:“容典焜燿,精明感通,惟永亿年,翊我昌运。”
    • 10.
      感彻释义:犹感通。
    • 11.
      感洞释义:犹感通。
    • 12.
      感浃释义:犹感通。
    • 13.
      感畅释义:犹感通。
    • 14.
      感达释义:犹感通。
    • 15.
      感通释义:谓此有所感而通於彼。 意即一方的行为感动对方,从而导致相应的反应。语本《易·繫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王援古喻义备悉矣,何言精诚不足以感通哉?”《朱子语类》卷七二:“赵致道 问感通之理。曰:‘感,是事来感我;通,是自家受他感处之意。’”《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谢小娥 立志报仇,梦寐感通,歷年乃得。”《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排外宜有别择》:“如谓委屈将顺,先意承旨,即可感通殊俗……而外人且愈养而愈骄,其蹴踏凌侮,乃无所不至。”
    • 16.
      懒残释义:⒈衰残。宋 杨万里《秋凉晚酌》诗:“寄老山林度懒残,新秋又是一年年。”⒉唐 衡岳寺 僧 明瓒,性疏懒而好食残余饭菜,人以 懒残 称之。李泌 读书寺中,以为非凡人,中夜往谒。懒残 发火取芋以啗之,曰:“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泌 拜而退。见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感通传二·唐南岳山明瓒》。宋 苏轼《次韵毛滂法曹感雨》:“他年记此味,芋火对 懒残。”清 杨焯《登碧岩》诗:“只待 懒残 煨芋熟,柴门应见白云封。”清 唐孙华《煨芋》诗:“鵠陂豆饭堪同饱,富贵无心问 懒残。”⒊嬾殘:唐 高僧 明瓒 的别号。唐
    • 17.
      披攘释义:犹披靡。 《文选·曹植<责躬诗>》:“朱旗所拂,九土披攘,玄化滂流,荒服来王。”吕向 注:“披攘,犹披靡也。”晋 傅玄《秦女休行》:“洒血溅飞梁,猛气上于云霓;仇党失守为披攘,一市称烈义。”唐 杜牧《郡斋独酌》诗:“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宋 范仲淹《唐狄梁公碑》:“一朝感通,羣阴披攘。”参见“披靡”。
    • 18.
      有好感释义:有好感通常用来表达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感兴趣或者喜欢,希望进一步了解、发展双方关系的一种感情,包括友情、亲情、爱情;也可以用来表达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亲切和肯定。
    • 19.
      格天释义:感通上天。语本《书·君奭》:“在昔 成汤 既受命,时则有若 伊尹,格于皇天。”晋 葛洪《抱朴子·务正》:“故 元 凯 之佐登,而格天之化洽。”宋 张元干《瑶台第一层》词:“对熙旦,正格天同德,全 魏 分疆。”明 唐顺之《廷试策一道》:“臣闻保民所以格天也。”《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九十生子,曾未前闻,乃翁之所以格天,与天之所以报翁。”
    • 20.
      溢于文辞释义:溢:水满外流,引申为超过、超出。指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思想情感通过文辞充分显露出来,甚至超过了文辞本身。

感通(gant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感通是什么意思 感通读音 怎么读 感通,拼音是gǎn tōng,感通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感通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