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珠 [lóng zhū]
1. 珍贵的宝珠。传说得自龙颔下或龙口中,故名。也称夜明珠。语出《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
龙珠 引证解释
⒈ 珍贵的宝珠。传说得自龙颔下或龙口中,故名。也称夜明珠。
引语出《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 越 人谚云:‘种千亩木奴,不如一龙珠。’”
明 吴承恩 《贺周兰墩升都督障词引》:“七略九流,照龙珠於学海;五车三篋,鸣凤管於词林。”
国语词典
龙珠 [lóng zhū]
⒈ 植物名。茄科龙珠属,多年生草本。叶短柄互生,为椭圆状。夏日开淡黄色花,果实为浆果,色红而有毒。茎叶可供药用。多栽植于我国、韩国及日本。
龙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义竿释义:犹义旗。京剧《串龙珠》:“陈胜 吴广 今不见,世无英雄揭义竿!”
- 2.
割靴腰子释义:旧谓嫖客夺朋友所爱的妓女。《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 胡统领 见他赖得净光,格外动了疑心,不但怪 文老爷 不该割我上司的靴腰子,并怪 龙珠 不应该不念我往日之情,私底下同别人要好。”《负曝闲谈》第三四回:“一席话,説得 汪老二 开口不得,心里暗想:‘这是 刘理台 割我的靴腰子,今天被我撞着,我倒要瞧瞧他俩的神情。’”
- 3.
安善释义:⒈安吉;安好。⒉安分良善。京剧《串龙珠》第十场:“唗!一介乡民,哪有许多银两,定不是安善之辈。”
- 4.
扫头释义:戏曲锣经。戏曲中为使剧情紧凑,减去末句唱词,而以动作代替,配合这种动作的锣经称“扫头”。京剧《串龙珠》第十四场:“﹝ 花母 唱﹞:要把胡儿刀刀斩,好与媳妇报仇冤,手拿钢叉朝前赶。[扫头,耍叉下。]”
- 5.
普利萨释义:原形为七龙珠中的弗利萨,恶搞的人物,杀了大量的哈美克星人。
- 6.
狮子滚绣球释义:亦作“狮子滚绣毬”。一种民间舞蹈。通常是两人合扮狮子,一人扮武士;武士手持彩球,逗弄狮子。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仙佛》:“《江西大志》:﹝ 明 ﹞ 嘉靖 时,烧造瓷器,所画有抢龙珠、狮子滚绣毬、八仙过海等名。”朱剑《青石堡》引子:“另外,还有舞龙灯,挑花担,狮子滚绣球;那场景,那气派,真不亚于城里的大戏院。”冰心《我的学生》:“以后的三年里,她如同狮子滚绣球一般,无一时不活动,无一时不是使出浑身解数的在活动。”
- 7.
珠迷释义:“珠迷”是龙珠粉丝的一个简称,形容热爱日本经典动画片《龙珠》的爱好粉丝。
- 8.
界王神剑释义:龙珠Z中比鲁斯封印老界王神的神剑。
- 9.
痴龙释义:传说 洛 中有大穴,有人误坠穴中,见有大羊,取髯下珠而食之。出而问 张华。华 谓:“羊为痴龙。其初一珠食之,与天地等寿;次者延年,后者充饥而已。”见《法苑珠林》卷四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幽明录》。后用为典故。五代 韩定辞《答马彧》诗:“崇霞臺 上神仙客,学辨痴龙艺最多。”宋 苏轼《次韵子由清汶老龙珠丹》:“天公不解防痴龙,玉函寳方出龙宫。”
- 10.
耍龙释义:一种传统的民间游艺。用布或绸做成形状像龙的外壳,由数人或十馀人用木棒擎举挥舞,做出龙蜿蜒游动和飞舞的情态。有的前面还有一人举着一颗龙珠。
- 11.
蛇珠释义:⒈亦作“虵珠”。珍珠。比喻卓越的才华。语出 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 荆山 之玉。”唐 刘禹锡《送周鲁儒赴举诗》:“自握蛇珠辞白屋,欲凭鸡卜謁金门。”唐 黄滔《祭崔补阙文》:“矧其岳岳之曰男子,鏘鏘之号 鲁 儒,识通龟策,握耀蛇珠。”黄澜《送李生孟夐留学美利坚》诗:“入握蛇珠欣满把,起看鸥鸟若为情。”⒉蛇吐之珠。谓贱物。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卷上:“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虵珠,虵所吐者。南海 俗谚云:虵珠千枚,不及玫瑰。言虵珠贱也。玫瑰亦美珠也。”宋 钱易
- 12.
行围释义:⒈打猎的围场。唐 李白《观猎》诗:“江沙横猎骑,山火绕行围。”⒉指打猎。《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九年》:“垂(慕容垂)行围,因饮於 华林园,秦 人密出兵掩之,矢下如雨,垂 几不得出。”《清史稿·圣祖纪一》:“八月壬子,上幸 南苑 行围。”京剧《串龙珠》第一场:“因此上郊外行围散心肠。”⒊清 代猎场围制的一种。满语称“阿达密”。《清史稿·礼志九》:“盖围制有二,驰入山林,围而不合曰行围,国语曰阿达密。合围者,则於五鼓前,管围大臣率从猎各士旅往视山川大小远近,紆道出场外,或三五十里,或七八十里,齐至看城,是
- 13.
襟头释义:衣襟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我一眼瞥见他襟头下掛着核桃大的一颗水晶球,心下暗喫一惊道:莫非 继之 失的龙珠表到了他手里么?”茅盾《子夜》一:“吴少奶奶 在 张素素 襟头抢了一方白丝手帕揩去了老太爷嘴上的东西,一面对 荪甫 使眼色。”
- 14.
赛莉帕释义:纯种女性赛亚人,其名本意是荷兰芹,长相很像龙珠Z中孙悟饭之妻碧儿(清爽短发),有着赛亚人的冷酷的眼神和健壮的身体。
- 15.
赤珠释义:⒈红色的珠子。⒉草名。龙珠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龙珠》。
- 16.
鉴明释义:⒈亦作“鉴明”。镜面明净。⒉审察明白。京剧《审龙珠》第十二场:“贼王府陷害我送官究办,望大人细体察鉴明此寃。”
- 17.
鼈珠释义:《吕氏春秋·本味》:“醴水 之鱼,名曰朱鳖,六足,有珠百碧。”陈奇猷 校释:“皮有珠文。”《山海经·东山经》引作“﹝珠蟞鱼﹞六足,有珠”。后因谓鳖足有珠。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真珠》﹝集解﹞引 陆佃 曰:“龙珠在頷,蛇珠在口,鱼珠在眼,鮫珠在皮,鼇珠在足,蚌珠在腹。”按,《初学记》卷八引 沉怀远《南越志》:“海中多朱鳖,状如肺,有四眼六脚而吐珠。”此又为一说。
- 18.
龙珠释义:珍贵的宝珠。 传说得自龙颔下或龙口中,故名。也称夜明珠。语出《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卷上:“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 越 人谚云:‘种千亩木奴,不如一龙珠。’”明 吴承恩《贺周兰墩升都督障词引》:“七略九流,照龙珠於学海;五车三篋,鸣凤管於词林。”
- 19.
龙葵释义:一年生草本。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夏秋间开白花,结浆果,圆球形,熟时紫黑色。有小毒。全草可供药用,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消肿生肌的功效。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江 南别有苦菜,叶似酸浆,其花或紫或白,子大如珠,熟时或赤或黑,此菜可以释劳。案:郭璞 注《尔雅》,此乃蘵黄蒢也。今 河北 谓之龙葵。”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龙葵》:“龙葵、龙珠,一类二种也,皆处处有之。四月生苗,嫩时可食,柔滑。渐高二三尺,茎大如筯,似灯笼草而无毛,叶似茄叶而小。五月以后,开小白花,五出,黄蕊。结子正圆,大如五味子
- 20.
龙须珠释义:龙须、龙珠的简称,是古代人们将龙须、龙珠搭配在一起佩戴的吉祥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