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马 [qū mǎ]
1. 策马奔驰。
驱马 引证解释
⒈ 策马奔驰。
引《诗·鄘风·载驰》:“驱马悠悠,言至于 漕。”
晋 陆机 《饮马长城窟行》:“驱马陟 阴山,山高马不前。”
宋 张耒 《感春》诗之四:“驱马出门去,悠悠踏长堤。”
驱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令释义:⒈同“丁零”。《尚书大传》卷三:“北方之极,自 丁令 北至积雪之野,帝 顓頊 神玄冥司之。”《汉书·匈奴传上》:“其明年,丁令 比三岁入盗 匈奴,杀略人民数千,驱马畜去。”参见“丁零”、“丁灵”。⒉“丁令威”的省称。唐 李赤《灵墟山》诗:“丁令 辞世人,拂衣向仙路。”⒊指鹤。宋 李纲《雷庙读丁晋公所作碑》诗:“只应 寇老 曾迁此,作记何缘 丁令 来。”清 吴伟业《鲞鹤》诗:“丁令 归来寄素书,羽毛零落待何如。”参见“丁令威”。
- 2.
京阙释义:指皇宫。 亦借指京城。 南朝 梁 沉约 《却出东西门行》:“驱马城西阿,遥眺想京闕。” 唐 李白 《梁园吟》:“我浮 黄河 去京闕,挂席欲进波连山。” 明 皇甫涍 《送周氏》诗:“回首望京闕,能不惻中情。” 陈毅 《开国小言》诗:“ 天安门 上望,京闕焕新采。”
- 3.
击鞭锤镫释义:指驱马疾行。指急行军。
- 4.
分路扬镳释义:扬镳:指驱马前进。 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5.
分道扬镳释义:也说分路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多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北史·魏宗室河间公齐传》:“洛阳,我之 丰沛,自应分路扬镳。” 扬镳:驱马前进。镳(biāo):马嚼子。
- 6.
券马释义:宋 时朝廷从边境收购马匹的一种方式。 宋 欧阳修《论监牧札子》:“若国家广捐金帛,则券马利厚,来者必多。”《宋史·兵志十二》:“凡收市马,戎 人驱马至边,总数十、百为一券,一马预给钱千,官给芻粟,续食至京师,有司售之,分隶诸监,曰券马。”
- 7.
征鞭释义:马鞭。因用其驱马行进,故称。宋 张先《偷声木兰花》词:“驪驭征鞭,一去东风十二年。”
- 8.
扬镳释义:⒈提起马嚼子。谓驱马。⒉喻显扬才华。
- 9.
扬镳分路释义: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10.
抗策释义:谓扬鞭驱马。
- 11.
汉臣释义:汉 朝的臣子。亦指古代汉族政权的臣子。《史记·留侯世家》:“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 汉 臣。”唐 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诗:“伏柱闻 周 史,乘槎有 汉 臣。”唐 杜牧《河湟》诗:“牧羊驱马虽戍服,白髮丹心尽 汉 臣。”
- 12.
箸鞭释义:驱马加鞭。意谓奋发向前。
- 13.
自劝释义:⒈自我劝勉。《北史·文苑传·樊逊》:“逊 感母言,遂专心典籍,恒书壁作‘见贤思齐’四字以自劝。”唐 韩愈《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茫茫出门路,欲去聊自劝。”⒉犹自酌。劝,谓劝酒。宋 陆游《闲咏园中草木》:“领略年光属閒客,一樽自劝不须推。”
- 14.
踢马刺释义:一种U形物,带有尖的或者齿轮尖的突起部,装在骑师的靴后根上,用以刺马,驭马或驱马前进。
- 15.
铁节鞭释义:铁制驱马物。 形如竹节。元 萨都剌《寒夜闻角》诗:“野人一夜梦入塞,走马手提铁节鞭。”殷孟伦 朱广祁 校注:“铁节鞭,唐 李昌符 有《咏铁马鞭》诗,其序云:‘长庆 二年,义成军 节度使 曹华 进,且曰得之 汴水,有字,刻“贞观 四年 尉迟敬德”诸字。’时 戎昱 亦共咏此题,则一马鞭而已。第其鞭製倣竹节为之,亦名节鞭,总指驱马物,并非兵仗。”
- 16.
飞缰释义:驱马疾驰。
- 17.
驰猎释义:驱马行猎。《管子·七臣七主》:“驰猎无穷,鼓乐无厌。”《史记·梁孝王世家》:“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於天子。”北魏 崔鸿《十六国春秋·后赵·石虎》:“时年十七,性残忍,好驰猎,諠游无纪度,尤善弹,数弹人,军中每患之。”清 汪霦《同陈骠骑携妓西郊射猎》诗:“诸公但驰猎,吾最爱 秦 声。”
- 18.
驰蹂释义:驱马践踏。
- 19.
驰马释义:⒈驱马疾行。 ⒉孙权时称小船。
- 20.
驰骑释义:驱马疾行。《宋史·张保续传》:“开运 二年,契丹 入寇,杜重威、李守贞、符彦卿 等率兵御之。命 保续 驰骑往来军中諭机事。”明 高攀龙《南京光禄寺少卿泾阳顾先生行状》:“同官 危之 代为署名,先生驰骑手抹去之。”